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人生需要灿烂,哪怕只有几年-欧阳修

人生需要灿烂,哪怕只有几年-欧阳修

  


  他天生是一个摇笔杆的料——

  白天,他起草各种公文,晚上,他创作大量诗词,

  他爱唐代的韩昌黎(韩愈),特别是其“文从字顺”的精神,超爱简单流畅自然的文风,一辈子跟浮靡雕琢、怪僻晦涩作斗争。

  他爱批评,多次当着媒体的面,批评某某某根本写不出有想象力的东西,故意拿一些生涩的词藻来吓人。

  慢慢地,他出名了,无数记者抢着采访他,还录制视频。

  他笑笑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来喝酒了,

  他的才华加勤奋,造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就连赵祯(宋仁宗)都当众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才,到哪里去找哟?”(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他很幸运,遇到的是仁宗,这位皇帝的肚量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反腐狂人包公曾经多次当他的面汇报工作,口水经常会喷到皇帝的脸上,但仁宗听得认真入神,都忘了擦脸。

  如果换一个心胸狭窄的皇上,欧阳修的人生会更加坎坷。

  谁都抱怨人生苦短,但很少有人利用好此时。

  欧阳修,从懂事开始,就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他总结自己的三大灵感来源,是“马上”“厕上”和“枕上”。

  不过,在青年时期,他曾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多缘于折腾,他活了65岁,从来都闲不住。

  他甚至在医院坚持创作,明晃晃的阳光照着他苍白的脸上,他的病服上印着:9527。

  在医院治疗的那几个月,他好好回忆了自己的一生。

  

image


  细雨中奔跑的老爹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他在四川绵阳出生了,56岁的父亲欧阳观老泪纵横,激动地在细雨中奔跑。

  能不激动吗?

  作为一个行将退休的地方军事法庭法官(推官),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老婆郑氏终于生了个大胖小子,让他尝到了当父亲的滋味。

  欧阳观这个人,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老实巴交,待人和善,每天勤啃古书。

  一直到49岁,他才勉强考中进士。

  这样的读书人,在古代一抓一大把。

  ……

  很可惜,孩子不满3岁,欧阳观便一病不起,离世而去。

  家里的山倒了,孤儿寡母只能找亲邻凑足车费,远赴随州(今湖北西北部)投奔欧阳修的亲叔叔。

  叔叔家也不宽裕,家里一样电器都没有,但还不至于让欧阳修饿肚子。

  才5岁,欧阳修就开始练字,别人家的孩子用毛笔练,他用荻杆练。

  他练得很辛苦,很用心,现在你知道了吧,为什么他后来会成为一枚伟大的书法家?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其实他的书法成就,跟宋四家(苏、黄、米、蔡)不相上下。

  


  欧阳修书法

  为了看书,他经常跑到随州城南一户姓李的家里借书抄读,练就了一身过目成诵的本事。

  北宋的文艺氛围浓厚,早已浸透每一寸国土,在随州,他很快就闻名于三街八坊。

  10岁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一本手抄本的《昌黎先生文集》,如获至宝,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成为韩愈那样的大文豪。

  有人也许会问,他这么爱学习,善于学习,一定是考场“鬼见愁”吧?

  很遗憾,不是。

  他的科举之路很坎坷,16岁和19岁,他两次落榜。

  有的人落榜后,轻则大哭,重则晕厥,无颜回乡想自尽的,也常见诸新闻报道,

  欧阳修不一样,他从未丧失过信心,他相信自己。

  很快,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这个人将改变他的一生。

  


  贵人

  胥偃,湖南长沙人,曾经当过几个地方的通判(在地市级长官下掌管粮田水利等,还能监察上级),后来他还做过翰林学士,开封知府。

  历史上对他没有太多的记录,但他有一个身份可以亮瞎人的眼——他是欧阳修的岳父。

  北宋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达到顶峰,历代皇帝以结交读书人为荣,视之为帝国的财富。

  最关键的是:承诺不杀读书人。

  简直是永不退市的潜力股!

  豪门权贵相中某个年轻的读书人后,总是用尽一切手段,抢过来做女婿,甚至就在皇榜下等着,形成了“榜下择婿”的恶俗。

  因为资源有限,不可再生,那是真的哄抢(有的还直接采取绑架等黑社会暴力手段)。

  有人问了,如果家中没有女儿怎么办,笨,你以为他们不会去认几个干女儿?

  当胥偃看到欧阳修,又读过他的文章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

  这不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好女婿吗?

  这个年轻人太有才,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

  给他一个机会比赛,他会给你完美精彩。

  他决定帮助这个年轻人。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胥偃亲自出面保举欧阳修到最高学府国子监参加考试。

  神奇的一幕开启了。

  在接下来的三场重要考试中,欧阳修如有神助,接连夺得第一名。

  后来,连欧阳修自己都觉得当年的状元非自已莫属。

  他甚至借钱做了一套新衣服,来迎接那个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历史总是比戏剧还戏剧,他的同学王拱辰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据历史记载,殿试前的某天晚上,喝完小酒,王拱辰趁着酒意,抢欧阳修的新衣服穿,还扯着嗓着大喊——我是状元喽。

  真是喜鹊嘴,谁都没有想到,王拱辰后来真的中了状元。

  据殿试的重要考官之一、著名诗人晏殊同志后来透露,在讨论人选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欧阳修这个年轻人锋芒太露,从长远来说,不太利于他的成长。

  于是将他的成绩减了10几分,挫其锐气。

  宋朝总是有这样的考官,也是够够的了。

  


  支持玩耍的好领导

  欧阳修终于走上了仕途。

  他的第一个职务,跟父亲曾担任的职务一样。

  那是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开始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那3年,是他一生中最难得、最美好的回忆。

  在那里,24岁的他认识了同样年轻的梅尧臣和尹洙,成为一生至交,经常在一起喝酒赏乐、切磋诗文。

  他跟梅尧臣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人生中第一个顶头上司,就是“西昆体”骨干诗人、以爱才闻名的钱惟演。

  这个人很厉害,是王子出身,他的父亲是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国王——吴越忠懿王钱俶。

  随父亲归顺北宋后,他也曾为政一方,特别是做西京留守时,他招徕文士,奖掖后进。

  如果没有钱惟演,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欧阳修。

  钱惟演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体会了世态炎凉,知道自由的重要性。

  所以他总喜欢给年轻人更多的自由,不管是时间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他没让欧阳修分管太多工作,默许他迟到早退,天天吃喝,寄情诗文。

  某个工作日,欧阳修和小伙伴们到嵩山游玩,傍晚,天空飘起了大雪,忽然有一群人来找他们,原来是钱惟演专门指派厨子和歌妓前去助兴。

  钱惟演还在微信里跟欧阳修说,“单位没什么事,你们不用急着回来,在山里好好赏雪吧”。

  这么贴心的领导,到哪里去找?简直让人无语泪先流。

  ……

  由于是前朝王子,很容易受到政治运动波及,不久钱惟演就离开洛阳。

  钱的继任者叫王曙,是个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十分严厉,经常训斥欧阳修等年轻干部。

  有一次,他看欧阳修等人在愉快地玩耍,心里很不爽,他大声批评道,“你们看寇莱公(寇准)那样的人,也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何况你们?”

  才20多岁的欧阳修很不服气,他回嘴说,“寇莱公之所以被贬,不是因为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隐退!”

  他一生三次被贬,即使在被贬官后,他还深情地回忆生活在洛阳的日子——“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意思是,就算我现在被贬了,在春天都看不到花,但怎么说,我也在洛阳经历过绚烂的日子,你们在乎的那些什么什么,在我看来都是浮云哩。

  有才的人,总是被人惦念。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急召28岁的欧阳修回京,让他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这个理想主义的公务员,回京后仍然思念着洛阳的潇洒生活。

  他逢人便说,人生需要灿烂,哪怕只有几年。

  在诗中,他深有感触地回忆洛阳的种种。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他错了,因为汴梁不是洛阳。

  历史上最常见的欧阳修画像

  


  倔强的改革家

  错误的代价是,他抑郁了。

  回到朝堂,白天他强颜欢笑,晚上难以入眠,头疼欲裂。

  他不得不每天去朋友杨寘家听古琴,希望能治疗自己的抑郁。

  他本是一个耿直boy,20多岁的时候他还可以不管不顾,但进入官场几年后,他发现当初的耿直埋下不少隐患,现在开始迅速反弹。

  许多被他得罪的人开始排挤他,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完全是出于报复。

  幸运的是,跟其它人相比,仁宗很欣赏他,人身危险是暂时没有的。慢慢地,他还能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职务。

  在官场上有了位置,他经世致国的理想就开始膨胀,开始思考让国家强大的方法。

  当时,北宋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严重,贫富差距拉大。

  景祐三年(1037年),他应范仲淹之邀,加入新政阵营,积极呼吁改革。

  范将北宋的种种社会问题归咎于腐败,而欧阳修认为,可怕的冗官冗员,才是诸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改革总是有人牺牲的。

  他们的尝试触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很快被各种势力反扑,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仁宗知道他只是个读书人,在康定元年(1040年)将他召回汴梁,专修史书。

  但他一直对改革不死心,3年后,他又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联手,推行“庆历新政”,大力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

  不久,改革同样失败。

  作为旧党,他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他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这个阶段,他依旧保持轻松的人生态度,为政“宽简”,与民为善,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他认为,百姓是最善良的,一个干部如果跟自己治下的百姓都相处不好,活该一票否决。

  这个有生活情趣的人,经常约朋友去摘荷花,边摘边喝高度白酒,其乐无穷。

  他好喝酒、爱爬山的天性,在滁州发挥到了极致,创作了大量跟酒有关的诗词。

  当时如果有人跟他在路上偶遇,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早生白发的中年人是谁,只知道他见人就微微一笑(不太倾城)。

  烈日之下,他的头上还顶着一枝荷叶,有点卡通。

  徜徉在大自然中,他的思维空前活跃。

  本来他的《醉翁亭记》开头特别繁杂,用了很多词汇描绘滁州的山,后来他在池溏游完泳,马上就缩写成5个字——“环滁皆山也”,成传世名句。

  这绝对是生活带来的灵感。

  这样的人,总是很有魅力的。

  离开颍州(今安徽阜阳)时,无数百姓去送行,他默然流泪,写了一首诗,其中的二句是——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酒,不仅是他的灵感来源,还是他爱这个世界的见证。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画舫斋记

宋代 欧阳修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看花呈

宋代 欧阳修

老虽可憎还可嗟,病眼眵昏愁看花。不知花开桃与李,但见红白何交加。

春深雨露新洗濯,日暖金碧相辉华。浮香著物收不得,含意欲吐情无涯。

可爱疏帘静相对,最宜落日初西斜。时倾锡壶共斟酌,及此蜂鸟方諠哗。

凡花易见不足数,禁籞难到堪归誇。老病对此不知厌,年少何用苦思家。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

宋代 欧阳修

曾向斋宫咏麦秋,绿阴佳树覆墙头。
重来满地新霜叶,却忆初闻黄栗留。

留题安州朱氏草堂

宋代 欧阳修

俯槛临流蕙径深,平泉花木绕阴森。
蛙鸣鼓吹春喧耳,草暖池塘梦费吟。
赌墅乞甥宾对弈,惊鸿送目手挥琴。
嗟予远捧从军檄,不得披裘五月寻。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宋代 欧阳修

欲知归计久迁延,三十篇诗二十年。
受宠不思身报效,乞二惟冀上衰怜。
相如旧苦中痟渴,陶令犹能一醉眠。
材薄力殚难勉强,岂同高士爱林泉。

和梅圣俞杏花

宋代 欧阳修

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
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诗人欧阳修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