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醉翁之意,究竟为何-欧阳修

醉翁之意,究竟为何-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那年,四十岁的欧阳修,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叫“醉翁”,他告诉世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可是谁知道,作为一个接连被贬两次的政治家,他这“醉意”里又饱含多少自我麻痹与自我安慰?

  


  一封信断了仕途

  世人都知欧阳修是大文豪,却未必知道他有着坎坷的仕途经历。二十三岁考中进士的他,在走向政坛的初期曾经平步青云,先后担任过馆阁校勘、谏官这样的中央职务,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这样的地方要员,在振兴朝政、整饬吏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贬谪,在他三十岁那年发生了。

  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与宰相吕夷简起争执,被贬任饶州。当时不少朝臣都在帮范仲淹求情,有人甚至扬言要跟范仲淹同进同退。欧阳修也为范仲淹抱不平,当他发现谏官高若讷不仅不帮范仲淹说话,还在公开场合诋毁范仲淹时,便“路见不平一声吼”,挥笔写了一封公开信——《与高司谏书》,用词咄咄逼人,直指高若讷就是“君子之贼”,是典型的小人。

  


  可是宋仁宗早已下达旨意,要求朝廷百官不得再妄议范仲淹一事。所以,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欧阳修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做了县令。

  欧阳修虽然被贬,但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似乎颇感骄傲,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门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

  范仲淹主管陕西后,念于欧阳修对他的支持,特邀请他来做掌书记,欧阳修却笑着拒绝说:“我支持你,又不是为图私利,同退同进,没有必要的。”

  撞枪口再次被贬

  在距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地方,欧阳修熬过了四年的贬谪生活。终于,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职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不过饱尝贬谪之苦的欧阳修,依然敢言直谏,锐气十足。

  


  好在当时宋仁宗的革新意愿越来越强烈,于是支持改革的一批官员得到迅速提拔,欧阳修在公元1043年被任命为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开始推行“庆历新政”后,决定增加台谏官员,而欧阳修被作为首选进入谏院。

  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之时,欧阳修等一批人因为声援范仲淹而被贴上了“朋党”的标签。见朋党之论又起,欧阳修便写下了《朋党论》一文献给仁宗。

  他的建议总是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虽然得罪了很多人,但却深得仁宗的欣赏。仁宗曾赐他五品服,并对人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才,上哪儿找去?”

  尽管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但是在欧阳修不遗余力的“努力”下……他又一次把官位搞丢了!

  


  ……

  公元1045年,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改革主力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为他们辩驳,结果又撞了枪口。加上这时有人控诉他有生活作风问题,最终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欧阳修被贬,是政坛的不幸,却成了文坛的大幸,因为正是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那篇传颂千古的《醉翁亭记》。

  做个醉翁真自在

  被贬滁州的欧阳修并未消沉,他雷厉风行推行“宽简”的为政之道,把滁州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百姓安居乐业。《醉翁亭记》中,便记录下了他与民同乐的景象。

  


  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本花了好多笔墨,描绘滁州四周的山。最后这些描写被欧阳修改成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简练中见隽永。此外,更有诸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经典名句,历久弥新,广为流传。

  或许因为《醉翁亭记》凝聚着欧阳修丰富的人生感悟和人格理想,且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准,所以文章一出,便受到了时人的热烈追捧。史称“天下莫不传诵,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

  


  《滁州志》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刻记好后,远近争传,都来打摹。寺庙仓库里的被毡,都被打碑用尽了,连和尚盖的卧毡都拿来用了。做生意的得到《醉翁亭记》摹本,用以赠官,还可以免税。当时有位音乐家叫沈遵,他被《醉翁亭记》所展示的意境和情韵深深吸引,即信手抚琴,谱成一曲《醉翁操》,“知琴者以为绝伦”。

  不过,写下这篇散文时,欧阳修才四十岁。而他却以“醉翁”自居,倒是有点耐人寻味。或许因为仕途上的起起落落,让他拥有了一份超越年纪的淡然。又或许是那一坛坛人生的苦酒,让他不愿清醒过来。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他自诩醉翁,其实始终清醒。山水之外,他自然还有更想去的地方,可是,那里还能容得下他吗?

  


  

  自号“六一居士”

  公元1049年,欧阳修被召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五年后,已经在京做了高官的欧阳修,又遭受诬陷被贬。不过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反悔了,亲口挽留,让他留下来修史。于是,欧阳修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此后,欧阳修又先后知开封府,拜枢密副使,任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但是,对于做官这件事,欧阳修似乎逐渐丧失了兴趣,确切说,是丧失了希望。

  公元1065年,欧阳修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数年间他屡遭诬谤,可是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反倒是“每求退则得进,每辞少则获多”。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被王安石所诋毁,此时欧阳修更加求归心切。终于,在他的连续不断、持之以恒的请求下,宋神宗同意了让他提前退休。

  欧阳修得偿所愿,他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六一居士”。什么意思呢?他在自传中解释了,“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别人问,那还少一个一呢。他得意地回答:“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千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欧阳修留下来的《欧阳文忠公集》时,仿佛还能看到一个醉醺醺的老头儿在嬉笑着吟唱:“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管弦作离声。”

  这确实是一个醉翁,但也可能是这世上最清醒的一个“醉翁”。因为在他的内心,是非曲直,永远那般分明。而且他自知,这样的他终究无法安乐朝堂。于是,与其在朝堂之上“众人皆醉我独醒”,倒不如拥抱山河,与琴棋为伴,一醉方休。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画地而书

宋代 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而。家贫,至以荻画地而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宋代 欧阳修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宋代 欧阳修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宋代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端午帖子词 其六

宋代 欧阳修

炎晖流烁蕙风薰,草木蕃滋德泽均。畜药蠲痾虽故事,使民无疾乃深仁。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