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欧阳修后裔发明英国泡茶、福州这个家族可真是太牛!

欧阳修后裔发明英国泡茶、福州这个家族可真是太牛!

  

  今年的福州茉莉花茶就要上市了,如果穿越回百多年前的福州,这个时候,应是茉莉花茶装箱打包最忙的日子了,位于福州下杭路与白马路交界处的“生顺茶栈”一定热闹非凡,进进出出的有上千名员工,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贩茶的茶商……

  近日,记者跟着欧阳芬走进仍在修缮的“生顺茶栈”,试图复原昔时福州茶栈鼎盛时的景象以及他们家茉莉花茶的“海上丝绸之路”。

  欧阳修的福州后裔们

  欧阳芬的名字是她爷爷取的,爷爷给另一个孙女取名欧阳芳。茉莉芬芳,其寄望不言而喻。

  欧阳芬的家族来自长乐鹤上镇桃坑村,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入闽祖辈是从江西吉安迁来,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后裔,欧阳家族后来从商,血液中也仍有“儒”的因子。

  欧阳芬说:“在长乐的欧阳家,家家供着欧阳修的牌位,祠堂叫‘画荻堂’[(传说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以荻(一种植物)管画地写字,教其读书],专门划拨的百亩花田叫‘书田’,将田地收入免费供孩子念书。族中的孩子都到书斋念书,当读书到一定时候根据成绩决定是继续读书还是务农、种花、制茶或是经商。”

  欧阳修(画荻公)后裔将祠堂称为画荻堂

  在明代,欧阳家族以海为家,伺风开洋、种花种茶制茶经商,慢慢地,欧阳家重心转为花与茶农,发展为产供销一条龙的茶商,与花、茶、海洋打交道已500多年历史。欧阳芬说:“常听祖辈们谈及的是百多年前的传奇,最辉煌的时期要从高祖父欧阳长芝娶的那个满族女子谈起。”

  欧阳芬所说的满族女子叫白玲珑,是她的高祖母,“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家中逐渐富裕,准备盖大厝。起厝前,她让儿子每天在草寮上睡觉,早上一起来就问儿子:‘你最早是从哪个方向听到鸡叫?’儿子说东,她就往东扔个瓦片;儿子说北,她就往北扔一片瓦……一个月后,高祖母择瓦片最多的地方起屋造厝,传说起厝那块地形如凤凰张开翅膀入云端,99间的大厝建起,取名‘凤凰展翅’。而欧阳家族的事业也随之兴旺。”

  康熙年间,欧阳家族由长乐迁往福州,成立“恒远堂”茶帮,到了乾隆年间,家族里出了件很重要的大事,与茉莉与茉莉花茶有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长乐桃坑“芬雨”单瓣茉莉王(在乾隆初年送台湾嫁接后又与长乐品种嫁接)培育出独一无二的高香型品种,成功后大面积种植,用于鼻烟灌香,精油、花膏提炼,作为清皇室贡品。

  在茉莉鼻烟盛行后因剩余香花太多,就引进大方茶、闵汶水炒青绿茶、碳焙工艺和香花熏香技术,研制出近代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白玲珑在咸丰初年成立天津帮,下设福长兴帮、福泉兴帮,并让儿子欧阳康在下靛街(现名下杭街)创立“生顺茶栈”,主营茉莉花茶。“生顺”也正是在欧阳康手上达到巅峰。


  英国袋泡茶与欧阳家有关

  欧阳家族茶叶商帮总堂号叫恒远堂,下设芽茶帮、厢茶帮、天津帮、洋行帮。

  芽茶帮专门采办安徽、江西、浙江、武夷、宁德等的绿茶、武夷茶、功夫茶、小种茶、白茶等,用于全球销售茶叶。厢茶帮名公义堂,专以采办西路、北路红茶,西路岩茶,北路白毫,由产地制好茶叶装箱后,运福州直接转售。天津帮又设福长兴帮(俗称长乐帮)、福泉兴帮(俗称泉州帮),生顺茶栈属于福长兴帮。

  洋行帮是向各洋行(旗昌、阜昌、怡和、裕昌、美亚等)销售厢茶,装彩绘画木箱销售往全球,红茶、绿茶最多,茉莉花茶及其他香花熏茶次之,几个商帮分工不同。仅福长兴帮一家的商号就包括了“生顺号”、“胜发号”等七八家,“生顺茶栈”产供销一条龙,最鼎盛时,一家销售量就达两万担,整个福长兴帮一年销售量达十万担,因茶品好、信誉好,家族很快成为福州数一数二的大茶商。欧阳康也被誉为当时中国“茶帮之王”、“东南茶王”、“茅茶之魁”。


  听爷爷(欧阳天年)讲,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与欧阳康父母是好友,与欧阳康是忘年交,‘生顺’之名便是翁同龢取的,福州话中的‘3’与‘6’寓意‘生生不息,一帆风顺’。‘生顺茶栈’在福州的品牌有‘一枝春’、‘第一峰’、‘阜兴春’,规模颇大,集收购毛茶、制茶、批发于一体。商号不但配置了全套独具特色的机械设备,而且在经营上想尽办法,如为客户提供食宿及储存茶叶的仓库;与同行联手,扶持市郊战坂、城门、远洋、义序、白湖亭、鼓山、凤岗里和闽侯上街等地花农扩种;还到武夷地区、安徽、浙江、江西、贵州、云南、北京、天津、山东、闽北、闽东、闽南等地买茶山、办茶厂……”欧阳芬说起家族历史如数家珍,“当年在福州有专门运输茶叶的乾泰轮船公司及其船队,在福州、上海仅千吨以上的远洋货轮就有七八艘(抗日战争时期被征为军船)。”足见“茶帮之王”的实力雄厚。

  欧阳芬称,祖父欧阳天年曾讲过,闻名世界的英国茶叶袋泡茶的包装发明也与欧阳家有关,此事还与在马江的那场著名的中法马江战役有关。

  “当时法军侵占欧阳家停靠在马尾的茶船,船上装满了茶叶,士兵累时就躺在茶叶上休息,导致茶叶压碎、变味,欧阳家心疼茶叶,重金将其回购,重新烘焙。为了让碎茶能销出去,将其进行小袋包装分销,因而发明了最早期的小泡袋装茶。外国士兵将其带回了欧洲,结果大受欢迎,一种另类简易的茶叶包装从此诞生。”

  福州茉莉花茶盛极一时 与慈禧有关

  袋泡茶包的发明只是欧阳家花茶及其他茶叶与“海丝”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欧阳家的鼻烟灌香与提香、熏香技术乾隆年间就非常成熟,在乾隆后期产品便销往英国,为福建茶叶自有品牌出口海外的第一家。1850年白玲珑的二女儿欧阳巧馨由英贵族牵线,远嫁英国,养女欧阳巧云与女婿远渡重洋到加拿大开发市场,将茉莉花带到美洲……

  福州茉莉花茶的流行可能要从清咸丰初年开始,福州花香熏茶特别是福州长乐桃坑单瓣茉莉花熏茶大量生产,是因为慈禧,慈禧最爱喝福州茉莉双熏茶,经常将茉莉花茶赏赐给臣子与外国使节。在她的引领下,皇室贵族、外交使节逐渐时髦起喝福州茉莉花茶。福州茉莉花茶真正作为大宗商品畅销全国及世界各地。

  


  英国著名茶商霍尼曼家族的福州茶叶广告(齐学东老师提供)

  而外国人一经接触更是让茉莉花茶身价倍增。在1866年,“飞剪船”(航海史上非常有名的快速帆船,有着标志性的空心船首和优美水线)的使用,使福州与欧洲的航路缩短到百天以下,大量的福州茉莉花茶、熏香茶、绿茶、红茶出口,茉莉花茶成为西方贵族竞相追逐的名贵茶。卖给西方贵族的茉莉花茶价格比其他茶叶高出5~10倍。文献记载,茉莉蛾眉1900年出口价格为80两白银/担,而同期最好的绿茶、红茶仅为18~20两白银/担。《东亚各港口岸志》里称“福州为南洋之第一要冲”,并认为福州是中国东南之财源。

  英国博物馆展出的福州开往英国的飞剪船“卡蒂萨克”号(齐学东老师提供)

  在飞剪船时代,运茶大竞赛成为当时英国等西方报纸最热衷报道的题材。运茶竞赛起点设在福州茶港罗星塔下,终点为英国伦敦船坞码头,在新茶上市的时候,张挂着无数雪白之帆的运茶飞剪船,从福州港罗星塔下起航,向英国伦敦急驶,船上装载着最上等的新茶。

  从所搜集到的老报纸看,在历年的运茶竞赛中,1866年那一年的竞赛最为精彩激烈,参加比赛的飞剪船有“羚羊”号、“火十字”号、“绥利加”号、“太平”号、“太清”号等十二艘,这其中就有欧阳家的船队“同安”号。记录的创造者为“羚羊号”飞剪船(852吨位,载茶1230900磅),历时99天,荣获1866年大竞赛的冠军。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运茶飞剪船的黄金时代,也是福州茶港誉满全球的鼎盛时期。一位参加过运茶竞赛的船长有过这样的描述:“当时闽江上如此美丽壮观的船队集合,在全世界其他任何港口,实在不能看到。”

  “生顺”茶帮行天下

  欧阳芬在全球搜集和回购与“生顺茶栈”有关的收藏品和资料,经过十年搜集,梳理出欧阳家商帮与船队走的十多条线路,经典的线路有几条:

  从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开始的一口通商(广东港)开始,欧阳家在崇安地区开山种茶、办茶帮,茶叶从星村—江西铅山河口—鄱阳湖—南昌—赣州庾县,再挑运至广东省南雄州的始兴县,在始兴县茶叶再装船运到韶州府曲江县,从曲江沿北江顺流南下运至广州,再通过广州十三行运往世界各地,这条线路耗时长,运费达到成本的1/3到1/2。到1853年太平天国与小刀会起义切断了广州、上海港通路,福州港崛起,船队直达天津后,走陆路到张家口、北京,装驼队进入沙漠到恰克图、内蒙古,再转销各国,另一条抵达海参崴用军舰再转销各国。

  而在茶商运输线路中最主要的“海丝路线”是:从福州过台湾海峡,至马六甲海峡,绕过非洲好望角,再运往欧洲各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缩短了产销之间的距离,加快了新茶上市的时间,降低了运输的成本,欧阳家茶船不需要绕道非洲好望角,其线路是经过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索马里半岛—红海—开罗—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上到达巴黎、伦敦,再运往美国等美洲各国;而运往俄国的海路是经苏伊士运河—黑海—敖德萨港。欧阳家族的很多后裔,此后也就迁居到了海上茶路的国家了。

  从欧阳家通商全球线路也能反映闽商开辟“一带一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艰难与奇迹。

  今日“生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欧阳芬欲重振“生顺茶栈”。

  正在修缮中的生顺茶栈

  她做了很多与花、茶、茉莉花茶有关的事:研究茉莉花与花茶历史渊源;复原精油提炼、花膏脂肪冷吸法、花水提香、鲜香花熏香点茶工艺、茉莉花茶传统熏制工艺;抢救培育濒临灭绝的长乐桃坑“芬雨”单瓣王、福州双瓣茉莉花、尖瓣单瓣茉莉花、宝珠小荷茉莉等传说中的福州土种高香型茉莉花,为保护和挖掘开发这些原始品种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官方的认可。2012年“生顺茶栈”被列为省老字号保护单位;2012年8月“生顺茶栈”成为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荣获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先进单位称号,欧阳芬也被评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优秀掌门人;2013年2月“生顺茶栈”旧址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3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并予公布。文化部认定欧阳康和欧阳天年父子家族作为中国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的始祖。

  据了解,福州台江区委及有关单位也在创作话剧《申顺茶栈》。

  生顺茶栈内的建筑构件相当讲究,可见昔日繁华

  “生顺茶栈”早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昨日在下杭路238号,记者看到“生顺茶栈”正在修缮,据维修的工人称,预计3个多月后将完成全部修缮工程。未来茶栈将以何种面貌示人?走进古厝,你又能否联想起当年的茉莉花茶的一段“海丝传奇”?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秋狝诗

宋代 欧阳修

豳籥迎寒至,商飙应节流。戎容修大狝,杀气顺行秋。

多稼登方茂,三农隙始休。饮归军实献,誓众黻为裘。

索享仪非蜡,围田礼异蒐。国威思远播,神武畅皇猷。

和晏尚书对雪招饮

宋代 欧阳修

瑶林琼树影交加,谁伴山翁醉帽斜。
自把金船浮白蚁,应须红粉唱梅花。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其五

宋代 欧阳修

山水日已佳,登临同上下。衰兰尚可采,欲赠离居者。

奉使契丹道中答刘原父桑乾河见寄之作

宋代 欧阳修

忆昨初受命,同下紫宸朝。
问君当何之,笑指北斗杓。
共念到几时,春风约回镳。
所持既异事,前後忽相辽。
岁月坐易失,山川行知遥。
回头三千里,双阙在紫霄。
我老倦鞍马,安能事吟嘲。
君才绰有余,新句益飘飘。
前日逢吕郭,解鞍憩山腰。
僮仆相问喜,马鸣亦萧萧。
出君桑乾诗,寄我慰寄寂。
又喜前见君,相期驻征轺。
虽知不久留,一笑乐亦聊。
归路践冰雪,还家脱狐貂。
君行我即至,春酒待相邀。

和太傅杜相公宠示之作

宋代 欧阳修

平生孤拙荷公知,敢向公前自衒诗。
忧患飘流诚已甚,文辞衰落固其宜。
非高仅比巴音下,少味还同鲁酒漓。
两辱嘉篇永为宝,岂惟荣耀托当时。

读杨蟠章安集

宋代 欧阳修

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亦今为白发翁。
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风。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诗人欧阳修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