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欧阳修近视,雍正是个眼镜控!古代近视竟,可是“富贵病”

欧阳修近视,雍正是个眼镜控!古代近视竟,可是“富贵病”

  近视,大家再熟悉不过。可能你和你身边的朋友都天天与眼镜相依为命。近视,不是一个现代病,从古代起就存在。可是,在那个时代里,近视了怎么办?会和我们一样戴着一副眼镜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一探究竟。

  文 | 柳余恨

  原标题:古代人近视了怎么办?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

  因为80%的人,都是冲着标题点开的,毕竟你也是个近视眼!

  


  作为同类,你一定好奇,那些如你一样,爱玩手机 勤奋好学的先辈们。

  如何在没有眼镜的年代与近视作斗争的?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光怎么能看成霜?山后的路又怎能看不见?难不成李白和陆游都是近视眼?

  李白和陆游还有待考证,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有据可查的近视眼。

  


  南宋人叶梦得曾记载:

  欧阳修近视后,读书很困难,只能听书童朗读,有时甚至会影响办公。

  不过与如今不同的是,古代的近视眼,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贵族病。

  


  古时

  读书人少文盲率高,平常多用自然光源,熬夜读书者少。即便是写毛笔字时,也十分注重坐姿,保持健康距离,不易伤害眼睛。

  除了,坐拥万卷的大户人家,一般人很少也很难近视。

  宋朝时,因为还没有眼镜,所以欧阳先生只能在「人工电台」书童的朗读中,继续自己的读书生涯。

  


  到了元朝,眼镜从西域传入我国,但当时的眼镜,均由高级水晶制作。

  且是进口货,价格居高不下。

  


  除王公贵族外,普通人家很难消费得起。

  那么眼镜,是什么时候走向民间的呢?

  下图是明永乐至万历年间,仇英所画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在画作右下角,「兑换金珠」招牌左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年知识分子。

  


  就是那位可爱的八字胡老爷爷。

  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出现在画中的近视眼。

  不过,他戴的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就不得而知了。

  从画作年代可知,老先生可能是大户人家。

  因为永乐至万历年间,为明朝中前期,市场上流通的依然是价格昂贵的西域眼镜。

  这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承受的。

  当时一副眼镜的市价,大致相当于一匹马。

  真正让眼镜,走进千家百户的,是一名叫孙云球的光学仪器发烧友。

  


  他生于明末清初,与一般读书人不同,孙云球从小喜欢研究西方几何、物理学。

  他十几岁便去杭州,学习制镜技术。经过数年积累和探索,终于创造性地掌握了用水晶材料磨制成镜片的技术。

  摆脱了高级材料的束缚后,眼镜价格直线下降。

  到了顺治年间,不到十文钱,就可以买一副眼镜了。

  


  除了在民间走俏,眼镜在宫中也颇受追捧。

  上到皇帝,诸如康熙雍正;下到文臣,诸如纪晓岚,都是近视眼。

  不过有一个人,倒持相反的观点,他就是乾隆。

  乾隆是个倔老头,一辈子写了40000多首诗。其中两首提到了眼镜。

  不过他是一个坚定的「反镜派」。

  在他看来,戴眼镜是借其他东西来看清世界,是不真实的。

  


  他不喜欢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跟他相比,他老爸雍正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潮人。

  雍正对眼镜的追捧,已经超出了实用性的范畴。

  对他来说,眼镜更似一种时尚装扮。

  


  据史书记载,雍正常备各种眼镜。

  上车戴的眼镜,安铜勾水晶镜,安别簪水晶眼镜,牛角钩茶晶眼镜,牛角簪水晶眼镜,玳瑁圈茶晶眼镜等等等等等。

  总计35副。

  这些眼镜,被放置在他常出入的地方。比如圆明园,金銮殿。

  有时心情愉悦,他还会赏给,身患眼疾的同志,以鼓励他们继续卖命。

  


  在清朝官场,戴眼镜与上级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行为。

  但问题是:一些重度近视者,如果不佩戴眼镜,根本看不清对面是谁。

  


  因为这一惯例,还曾闹出一条人命。

  某低级官员,因未带眼镜,所以没看清楚对面打招呼的领导。被领导责难后抑郁寡欢,最终竟选择自杀。

  所以说:保护好双眼,事关性命,尤为重要。

  末代皇帝溥仪,据说是一名450°近视患者。

  


  他一生都和眼镜为伴。

  在深宫中,在伪满洲国,在辽宁的改造营,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他不仅是末代皇帝,还是「末代眼镜皇帝」。

  


  最后是一个是,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不过这次的主角是,他的大学同学——萧子升。

  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一块去乡间穷游。

  来到一大户人家蹭饭。对方看其是学生,就出了个对联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

  若能对出下联便给口饭。

  萧子升仔细观察,发现这家祖上是朝廷中丞,便答道:

  忠诚中丞终成忠臣

  于是讨得一碗丰盛的午餐。

  现如今,30岁以下人中,一半以上为近视患者。

  近视的度数,也随着手机的不断升级,而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最后不妨评论告诉我,你近视吗?多少度?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别滁

宋代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送郓州李留後

宋代 欧阳修

北州遗颂蔼嘉声,东土还闻政有成。
组甲光寒围夜帐,彩旗风暖看春耕。
金钗坠鬓分行立,玉麈高谈四坐倾。
富贵常情谁不羡,爱君风韵有余清。

奉使契丹道中答刘原父桑乾河见寄之作

宋代 欧阳修

忆昨初受命,同下紫宸朝。
问君当何之,笑指北斗杓。
共念到几时,春风约回镳。
所持既异事,前後忽相辽。
岁月坐易失,山川行知遥。
回头三千里,双阙在紫霄。
我老倦鞍马,安能事吟嘲。
君才绰有余,新句益飘飘。
前日逢吕郭,解鞍憩山腰。
僮仆相问喜,马鸣亦萧萧。
出君桑乾诗,寄我慰寄寂。
又喜前见君,相期驻征轺。
虽知不久留,一笑乐亦聊。
归路践冰雪,还家脱狐貂。
君行我即至,春酒待相邀。

过塞二首

宋代 欧阳修

身驱汉马踏胡霜,每叹劳生祗自伤。气候愈寒人愈北,不如征雁解随阳。

过张至秘校庄

宋代 欧阳修

田家何所乐,籉笠日相亲。
桑条起蚕事,菖叶候耕辰。
望岁占风色,宽徭知政仁。
樵渔逐晚浦,鸡犬隔前村。
泉溜塍间动,山田树杪分。
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
有客问行路,呼童惊候门。
焚鱼酌白醴,但坐且懽忻。

试院闻奚琴作

宋代 欧阳修

奚琴本出奚人乐,奚虏弹之双泪落。
抱琴置酒试一弹,曲罢依然不能作。
黄河之水向东流,凫飞鴈下白云秋。
岸上行人舟上客,朝来暮去无今昔。
哀弦一奏池上风,忽闻如在河舟中。
弦声千古听不改,可怜纤手今何在。
谁知著意弄新音,断我樽前今日心。
当时应有曾闻者,若使重听须泪下。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