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10个年轻人
7个戴眼镜
2个戴隐形
剩下那位应该是个飞行员
眼镜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必需品
摘了眼镜
10米之外
安能辨你是雌雄?
表情包来源于网络
不仅现代人受近视折磨
古人也有这个困扰
比如杜甫的视力就不太好
古人近视情况
首先我们知道,古代人并没有受到各类电子产品的摧残,近视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
不过在古代呢,只有一些富有的家庭会让家里男孩儿去念书。所以读书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多,近视眼的情况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
这时出现了一批,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读的上进人士,他们就是近视的高发人群。
其中我们熟悉的几位文人墨客就被近视眼给毒害。宋代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记载:“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
欧阳文忠就是我们熟知的欧阳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欧阳修的近视程度已经需要别人把书读给他听了。
知道这个消息的百妹有点吃惊,现在想想上学时背过的《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先生您确定您看清楚了吗?
诗圣杜甫也曾写过“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句,感觉这一半是老花眼捣鬼,一半是近视眼作祟啊。
古人如何治近视眼
其实说起古人的办法,肯定是没有眼镜好用,不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视眼的痛苦:
1.古人视野广阔,各种风景尽收眼底,不像现在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常常眺望远处,对于缓解眼部压力有很好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古人在写作时所使用毛笔,笔头非常长,使眼睛离桌子距离较远,这也很好的预防了古人的近视。
3.在挑灯夜战时,古人也会选用枸杞子作为燃烧的材料。《志雅堂杂钞》中记载:“枸杞子,可以榨油点灯,观书益目。”
4.古代甚至还有人将水滴撒在书上,通过水滴放大的办法来更清楚的看到字。清代《除余众考》中记录:“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古人还常常服用中药去治疗眼睛。《本草纲目》中就有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
还有很多如决明子等药材在中医中被认为可以明目。
古人为了抵御近视
保温杯里泡枸杞
时不时还得往纸上洒点水
当代人为了治近视
配眼镜、滴眼药……
不得不说
视力不好真的太麻烦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心灵的窗户
去看更美好的世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