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欧阳修正面是迷人的偶像,反面是迷乱的色鬼?

欧阳修正面是迷人的偶像,反面是迷乱的色鬼?

  


  文学大佬欧阳修那令人抓狂的一生,就像一枚硬币,正面是迷人的偶像,反面是迷乱的色鬼。那么,在百感交集之后,就让我们忘掉他恶心的污点,记住他美好的奉献吧。因为对于这样的文学巨匠,欣赏他的作品,应该比纠缠他的为人更加重要。何况,一个人的私情,是局外人永远都不会懂的。

  (一)风流词人发明“偷情”暗号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词《生查子·元夕》,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记录元宵节约会偷情经历的。也有人认为它出自南宋女词人朱淑真之手,但因为人们怕这首词败坏了女子的德行,而让欧阳修当了背锅侠。但我以为,还是出自欧阳修的原创比较靠谱。原因很简单,文如此人,只有阅女无数的欧阳大人,才能把一次的约会偷情写得如此生动出彩。而一个闺房中人,即便风流放荡,也不大会如此露骨地把它诉诸笔端的。

  这首词是对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模仿之作,致敬之作。

  


  从汉代开始,元宵节就成了中国“情人节”。自此之后,平常没有机会出门接触异性的年轻女孩到了这一天,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走出家门赏灯观景,寻找帅哥美男。这样的诗情浪漫节日自然能给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打上鸡血,使他们写下无数关于元宵节的香艳佳作。

  欧阳修这首《生查子·元夕》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被人们吟诵千年,是因为他发明了极具浪漫色彩的约会、偷情暗号。想想看,当一个人收到情人发来的微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他该多么激动、兴奋、幸福和想入非非啊,恨不得马上就把太阳撵下山去。我们家乡有一个段子很能说明情人们此时的心情。说是有一位等待黄昏时进入家门新娘的新郎,他焦急地等待着太阳能早点落下山岗。后来他都等得有些绝望了,就跺着脚骂道:“这不要脸的太阳要是再不落山,恐怕就不落山了吧?”

  


  (二)他是情场狩猎者,作品也很原生态

  说只有欧阳修有生活,有体验,也有能力写出《生查子·元夕》这样的词,是有依据的。因为他天生就是一个情场狩猎者,作品也写得充满原生态。

  南宋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就记载了这位喜欢带人上车老司机的风流韵事:说是欧阳修在当扬州知州时,曾修建了一座避暑山庄平山堂,其华美壮丽冠绝江淮,位居淮南地区第一。

  每当暑期来临,他就会带领一众宾客入驻游乐。他派人从郊区邵伯镇采撷来上千枚荷花,分插在百余个精美的花盆中,摆放在宾客游乐的路途上。如遇花盆旁置有酒杯,宾客则需端取那杯酒,并让一与荷花相伴的美妓取一支荷花给他相传。然后,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到摘到最后一片花瓣时,那宾客就要将杯中的美酒饮尽。这样的夜宴往往要进行到深夜,直到所有人都沉醉戴月而归。

  无独有偶,汇集宋代的稗官野史《宋稗类钞》也有一则记载,说是欧阳修在当汝阴(今安徽阜阳)知州时,与当地两个非常美貌的妓女打得火热,并把那两个妓女洗脑成了自己的脑残粉,从此无视其他的流行热歌,只演唱欧阳修填词的情歌。后来,离任后的欧阳修一直忘怀不了那两个骨灰粉,以至数年后专程从扬州返回汝阴寻找。可遗憾的是,已经物是人非,佳人已不复见,惹得大词人在和当地的官员游湖时睹物思情,禁不住含泪轻吟道:“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正因为有许多这种他乐此不疲的艳猎生活,欧阳修驾轻就熟地写出了许多活色生香的原生态情爱诗词。比如这首描写新婚生活的《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再比如这首描写男欢女爱全过程的《系裙腰》:

  水轩檐幕透薰风。银塘外、柳烟浓。方床遍展鱼鳞簟,碧纱笼。小墀面、对芙蓉。

  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素裙腰,映酥胸。

  如果仅有诸如此类的风流韵事,那对欧阳修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因为风流浪漫本来就是宋代文人的标配。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等等文坛大V也都个个风流成性,眠花卧柳,情债缠身。

  没办法,这就是宋朝人贪图享乐的生活基调,就是宋朝文人竞相追求的时代风尚。

  


  这不,据说欧阳修参加工作,做翰林学士(皇帝办公厅秘书)时,他的上司西京留守(西京长安军政长官),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的儿子钱惟演为了表达对他的爱意,不仅在工作上照顾不让他累着,而且还特别赞赏他那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甚至纵容他寻欢作乐。说是有一次欧阳修和同僚们去嵩山游玩,结果遇上了大雪。

  没想到,到了晚上,他的领导,皇帝办公厅主任钱惟演竟善解人意地专门派使者从洛阳赶来慰问他,还带着大厨和一众歌妓为他们助兴,并且告诉欧阳修说,这样的天气正应了诗人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美妙情趣,你们就好好在嵩山赏雪吧,至于工作嘛,我会安排那些不会享乐的人去干。

  后来他被贬官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洛阳时声色犬马的生活,深情地写诗回忆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思是说,虽然我现在被贬到了早春二月都没有花开的穷山恶水。但我曾经在洛阳享受过那么美妙的醉卧花丛的生活,虽到了这落魄的晚年,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嗟叹的了。

  


  (三)他可能是唯一因为生活作风被贬的文人

  但欧阳修在偷情的征途上走得太快,也太放肆了。就像发洪的河水不愿意接受河道的约束,早已跑偏的欧阳修再也不想接受道德的规范。他进而弯道超车,偷吃窝边草,不仅把同行们远远甩到了身后,还踏破了人伦的底线。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堪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这首《望江南·江南柳》原本只是欧阳修借柳抒怀,描写一位少女情态、情怀的普通词作,没承想,后来它竟然牵扯出了一场“乱伦”案件。

  欧阳修有一个外甥女叫张氏,与家里的男仆私通。事情败露后,张氏出人意料地供出了自己少女时代住在外祖家的时候,曾与舅舅欧阳修有过一段不伦之恋。

  虽然后经审理,那个张氏的母亲并非欧阳修的亲妹妹,而是欧阳修姐夫的前妻所生,俩人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当时的欧阳修已经是位高权重、名满天下的社会名流人,而且他的道德文章,更是天下学子的楷模。所以,这个案件一出就将欧阳修牢牢钉死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于是,这个位极人臣的大文豪就因一首写给少女的情诗被逐出朝廷,贬谪滁州。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后来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更不堪。

  


  事情是这样的: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案,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身为副宰相的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没想到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依法处置。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

  这种乱伦,自古至今都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丑闻,何况在尊崇儒家纲常的封建时代。所以,这个“乱伦”事件一直被欧阳修的政敌抓住不放,直至告到皇上那儿,险些对他造成致命打击。幸亏当时的明神宗不予相信,方才不了了之,使欧阳修再逃一劫。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新政,成为改革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很快夭折。至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正好被保守派抓住把柄。他们重提欧阳修此前涉嫌“乱伦”的道德污点,致使宋仁宗不得不将他贬为滁州太守,可能成了史上唯一因生活作风被贬的文人。

  这真让人感叹,天才有时也是一股毁灭的力量啊,既能把人推向巅峰,也能把人打入深渊。比如欧阳修,他无休无止的纵欲,就如同他那无休无止的创作一样,也是由他那旷世的才华引发的。

  


  (四)他的伤风败俗硬是被旷世的才华翻盘

  欧阳修是北宋重要的政治家,从翰林学士、枢密副使一路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参知政事(副宰相),是政治革新的干将。同时,他还是诗文革新的主将,开创一代文风,领袖文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正是有了他这个先驱,后来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才有了苏东坡、黄庭坚、秦观等一干文化巨人。可以说,正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那么,这个节操碎了一地的人是怎样实现人生翻盘的呢?答案只能是由于他那旷世的才华。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二十三岁的欧阳修兴意阑珊地走出皇宫崇政殿的殿试考场。让他闷闷不乐的,并不是他名落孙山了,而是没有成状元。致使他此前精心谋划的一场表演,成了一个羞于示人的笑柄。

  此次参加进士考试前,他已经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双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后又在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就像中千万彩票大奖一样的“连中三元”。这家伙,把欧阳修得意得不行,直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那“状元”肯定也是唾手可得。于是他特意做了一身“状元袍”,准备放榜时穿上显摆。欧阳修在广文馆复习备考时有个学友,叫王拱辰,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天晚上,他发现了欧阳修准备的状元袍,就抢先穿到了自己的身上,还得意地大叫:“快看,我高中状元了,看我的状元袍!”没想到,殿试那天,还真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那天的考试由宋仁宗赵祯主持。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为什么说他差点成了状元呢?原来是主考官大诗人晏殊认为他的锋芒过于外露,怕他将来做官时不会迂回,想预先挫矬他的锐气,才故意没让他夺魁的。

  有趣的是,后来在他自己做主考官时,也犯了一个类似的“错误”。

  那是嘉祐二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这正好有利于他按照自己的政治文学理想来选拔人才。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看到了一份平实流畅,说理透彻的好答卷。欧阳修觉得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才会有这种优秀的文风。为了避嫌,不好把自己的门生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判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叫苏轼,是一个远在四川的外省青年的杰作。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读得欧阳修浑身冒汗,连连叫好。欧阳修觉得苏轼的文章写得太赞了,表示自己以后会避让他三分。足见一代文学巨匠的博大胸怀。

  今天,欧阳修最为人们乐道的是他的词作。其实,他的诗文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比如,人们在表达别有用意时,最喜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名言就出自他被贬滁州时写下的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至于他的词,被普遍认为是他扩大了词的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他用自己的创作实绩开辟了宋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抒发自我感受的新境界,使南唐词在北宋出现了转折,并影响了这个文学体裁在此后一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还是让他的作品说话。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少把酒祝东风》

  这是一篇惜别的词。用通俗易懂的词语营造了一组新颖绝妙的意象:把怀念寄托在春花之上,从今年花追忆去年花,再想象明年花;用今春、去岁和来年三个不同时空春花的不同情状暗喻物是人非的命运遭际,把怀人惜别之情展现得绵长而深邃。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仍然是一篇充分展示了世俗魅力的借景抒情词。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是如此批点这首词的: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草堂诗余正集》)

  


  欧阳修正是以这种雅俗共赏的词作激起了听众的共鸣,拓展了人们对情感,尤其是对爱情的想象空间。

  据说,一次欧阳修在出使辽国时,接待他的官员请来当地的一位歌妓来为晚宴助兴。官员特别嘱咐歌妓说,这位贵宾欧阳修是位大名鼎鼎的词人,一定要好好献唱。歌妓只是含笑不语,大家都担心她身在遥远边疆,可能没见过什么世面。谁知等她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歌词。由此可见欧阳修的词在当时的影响多么深远。

  所以,连王国维也认为“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六十五岁的欧阳修病逝于颍州(今安徽阜阳),度过了既放荡无形,又丰富精彩的一生。

  他那令人抓狂的人生,就像一枚硬币,正面是迷人的偶像,反面是迷乱的色鬼。那么,在百感交集之后,就让我们忘掉他恶心的污点,记住他美好的奉献吧。因为对于这样的文学巨匠,欣赏他的作品,应该比纠缠他的为人更加重要。何况,一个人的私情,是局外人永远都不会懂的。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春帖子词二十首·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宋代 欧阳修

内助从来上所嘉,新春不忍见新花。
君王念旧怜遗族,常使无权保厥家。

送贾推官赴绛州

宋代 欧阳修

白云汾水上,人北鴈南飞。
行李山川远,风霜草木腓。
郡斋宾榻挂,幕府羽书稀。
最有题舆客,偏思玉麈挥。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宋代 欧阳修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余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後,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
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蒨粲弄光影。
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
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田鴽佐烹鼎。
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
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数诗

宋代 欧阳修

一室曾何埽,居闲俗虑平。
二毛经节变,青监不须惊。
三复毛圭戒,深防悔吝生。
四愁宁敢拟,高咏且陶情。
五鼎期君禄,无思死必烹。
六奇还自秘,海宇正休兵。
七日南山雾,彪文幸有成。
八门当鼓翼,凌厉指霄程。
九德方居位,皇猷日月明。
十朋如可问,从此卜嘉亨。

过中渡二首

宋代 欧阳修

得归还自叹淹留,中渡桥边柳拂头。
记得来时桥上过,断冰残雪满河流。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