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欧阳修填词有多野?

欧阳修填词有多野?

  


  公元1057年,一个来自四川的才子心情不错。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当中,他一举……摘银,荣获……亚军。

  他叫苏轼。

  几家欢乐几家愁。

  本次考试的主考官,却惹上了一点麻烦。

  上千落榜考生气势汹汹地拦住他的车驾,当面给差评,打一星。来自五湖四海的脏话、丑话、黑话劈头盖脸,沸反盈天,群情激愤的程度堪比九百多年后,某吴姓男艺人把陪了他七年的小三送进监狱时。

  这还不算。

  主考官家里甚至收到了一份匿名快递,拆开来,是一篇情(画)真(圈)意(诅)切(咒)的雄文:《沉痛悼念欧阳修先生》。

  是的,录取苏轼的主考官,正是《醉翁亭记》的作者,一代文豪欧阳修。

  到底他做了什么?竟变成众矢之的,被骂出翔?

  答案是:他在考试当中,临时改变了录取规则。

  宋代高考取法唐代,写作文是最重要的得分项。

  标准的高考作文,被称为“太学体”。

  “太学体”有两大特征:

  第一,体裁上使用骈文,讲究格律对仗,遣词造句那叫一个华丽缠绕。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老来得子,可以这么写:孕月老蚌,实生明珠;迟暮秋蝉,是生桂子。

  漂亮吧?精致吧?

  可是表达的效率是真特么低。形式主义,急死个人!

  第二,写作手法追求高逼格,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人看懂了。

  不信你看这一句:宵寐匪祯,札闼洪休。

  是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知道它在说啥吗?

  把每个字翻译成对应的常见字之后就是:(宵)夜(寐)梦(匪)不(祯)祥,(札)题(闼)门(洪)大(休)吉。

  再看这一句:震霆无暇掩聪。

  同样翻译出来就是:(震)迅(霆)雷(无)不(暇)及(掩)掩(聪)耳……

  心累吗?

  欧阳修非常反感这种低效、装x的文风,于是他大手一挥:“太学体”滚粗!都给我好好说话!

  录取规则一变,选拔上来的人才自然是大异其趣。

  这次高考作文改革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几年之间,风气为之一转。

  那一届录取的考生,也被称为中国高考史上最豪华的一届,光是入选了男子天团“唐宋八大家”的就有三位: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理学大师程颢和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代名臣曾布、章惇、吕惠卿。

  听起来皆大欢喜,对吧?

  但,只要是改革,就会有牺牲品。

  莘莘学子十载寒窗,吃透了“太学体”,满以为就要一举成名,勇攀人生高峰。结果到考试时被通知:高考作文改革了……

  你说他们想不想打人?

  更要命的是,当时的高考,四年才有一次。

  难怪他们恨不得画个圈圈咒死欧阳修了。

  


  高考改革事件,并不是欧阳修一生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他仿佛自带招黑体质,被黑成翔只是个起步价。

  《醉翁亭记》,是中国学生人人会背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问世之后,火到什么程度呢?

  用洛阳纸贵来形容,都太保守了。

  《醉翁亭记》的拓本,被不法商贩随身携带,每经过一处关卡,本来需要花钱交税,商贩把税官叫到僻静处送他一本,对方欣喜若狂地就给放行了!

  一篇文学作品,居然可以用来偷税漏税。

  某范姓女艺人也想不出这么神仙的招数吧。

  在讲《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时,语文老师一定会告诉你:欧阳修因为性情耿直,三天两头针砭时弊,还加盟过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得罪了很多权贵,于是遭馋被贬,在滁州写下这篇千古名作。

  可是问题来了:政治斗争的套路虽然历来都是借题发挥,但,处分干部,总要有个具体罪名吧?

  比如,苏轼贬黄州是有诗文讥讽时政,韩愈贬潮州是谏迎佛骨、话说得太难听,柳宗元刘禹锡是因为永贞革新失败、大哥倒台。

  欧阳修贬滁州的罪名是什么?

  答案可能让你意想不到:乱伦。

  欧阳修被指控,和自己的外甥女张氏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

  


  张氏是欧阳修妹妹前夫的女儿(所以严格来讲没有血缘关系),幼年时寄养在欧阳修家里。

  因为貌美,所以多情。

  出嫁后,张氏与仆人通奸,被丈夫扭送到官府。

  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小案子,可当开封府尹偶然发现,出轨的渣女竟是欧阳修的外甥女,还在欧阳修家住过几年,他的眼睛里就射出了蓝幽幽的光。

  以两位当朝宰相为首,不爽欧阳修的人像闻到血腥的鲨鱼,迅速集结在这个案子周围。

  他们一顿操作猛如虎,以减轻处罚为诱饵,胁迫张氏把一盆污水,泼向了欧阳修。

  你不是一身正气吗,你不是嫉恶如仇吗。来,脱掉裤子,让大家看看你屁股有多脏!

  名人的桃色新闻本来就吸睛,何况还是和自己外甥女!

  一时间,舆论鼎沸,朝野哗然。

  热搜榜几度瘫痪。

  可是,从头到尾就只有张氏一面之词,还属于陈年往事。

  如何取信于人?

  万万没想到,多年前欧阳修随手写下的一首小词,成了最给力的证据。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望江南》)

  不得不承认,这首词的确是有点猥琐。

  让人眼前出现这样一幕场景:一个油腻老男人,色眯眯地摸着小姑娘的手:美女,我注意你很久了!

  他们之间要没发生点什么,还真说不过去。

  所幸,这种事在古代取证太难,到头来也定不了罪,欧阳修的政治生涯没遭到毁灭性打击。

  带着一身脏水,草草贬出京城了事。

  以上,才是《醉翁亭记》完整的创作背景。

  


  一个人修身洁行,却被指控乱伦。

  这说明,他的敌人真的很无耻。

  可如果一个人修身洁行,却两次被指乱伦,这又说明了什么?

  年已花甲并且官居副宰相的欧阳修,怎么也想不到,一盆更大的污水,正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酝酿、聚集。

  事情仍然由一个亲戚引起(你看,从古到今,亲戚都是很多人一生之敌)。

  欧阳修夫人的堂弟薛良孺,在担任水部郎中时向朝廷举荐了一位京官。

  没成想,这家伙贪赃枉法东窗事发,害得薛良孺也要负连带责任,乌纱帽岌岌可危。

  一开始,薛良孺有恃无恐:老子堂姐夫是副宰相,这点小事能把我怎么着!

  欧阳修却拎得很清:越是领导干部,就越要起模范表率作用,亲戚,这件事,咱就照程序办吧。

  获罪丢官后的薛良孺,气不打一处来:

  装什么国民表率道德楷模,我还不知道你!

  到处跟人说:欧阳修呀,就是个大淫虫!连自己儿媳妇都不放过!

  如果说张氏只是欧阳修法理意义上的外甥女,儿媳吴氏可就是他亲生的儿媳了!(咦,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国家领导+顶级名人+乱伦×2。

  你换算换算,这新闻要放在今天,会是多大的阵仗。

  舆论既然已经大范围发酵,纪检部门也就趁势跟进。

  欧阳修遭遇了从政以来最恐怖的危机。

  无论最后调查结果如何,都已经身败名裂,斯文扫地。

  


  为什么欧阳修的生活作风问题,总是被人拿来说事?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是时候认识一下,欧阳修填词有多野了。

  《宋词三百首》选了欧阳修十一首词,仅比苏轼少一首。

  是文坛领袖,也是词界大腕。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一位暮春时节的女子,丈夫抛下她浪游花街柳巷,就连乱红飞花也无视她心中怅恨。

  徒留她一个人,在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心里苦。

  李清照素来以狂傲闻名,曾批评欧阳修、苏轼的词不过就是长短不齐的诗。

  可就是她,也不得不在这首词面前献出膝盖: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于是模仿、致敬欧阳修,以“庭院深深深几许”开头,一连写了好几首词。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伤春,也是伤别。

  是惜花,也是惜人。

  明明是已经被写烂了的主题,欧阳修一出手,却照旧深情如水,摇荡人心。

  再看这一首: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平白如话,却韵味无穷。虽然不知为何《宋词三百首》没有选,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两句,清丽可人,浪漫入骨,说尽世间爱情的单纯美好。

  此外,还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以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样的千古名句。

  等等,你不是说要展示展示欧阳修填词有多野吗?!

  别急,深情背后,就是狂野。

  到处留情,终成调情。

  在欧阳修词集里,有一类词常常让后世的研究者脸红耳热,心如鹿撞。

  有人甚至气急败坏地撕书掀桌子:不可能!这怎么会是欧阳文忠公的手笔!是有坏人为毁他形象伪造的吧!咱把这些来路不明的东西都删掉行吗!

  其实,宋代文人享受生活、纵情声色是普遍风气,没必要给伟人护短。

  再伟岸的人格,也有其流俗的一面。

  而词在当时,主要用于歌筵酒席间佐欢助兴,本就爱写“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宛转之姿”。

  从男女深情缠绵写到色情、猥亵,把格调和节操揉碎了撒落一地,也就不难理解。

  那么,欧阳修写这类词到底有多野?

  来看看下面这首《南乡子》:

  好个人人,深点唇儿淡抹腮。

  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遗下弓弓小绣鞋。

  刬(chǎn)袜重来,半亸(duǒ下垂)乌云金凤钗。

  行笑行行连抱得,相挨。一向娇痴不下怀。

  好美的人儿,烈焰红唇淡抹腮。

  邂逅相逢,怕人说闲话,只留给我一只弯弯小绣鞋。

  正失望,她只穿着袜子又跑了回来,秀发如云,头戴金钗。

  我们欢笑着紧抱在一起,她粘在我怀里再也离不开。

  怎么样,和你平时读到的宋词是不是很不一样?

  你以为写男女之情,都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么坚贞纯情?

  你以为描写情人约会,都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么含蓄唯美?

  也可以肉麻羞羞,儿童不宜的。

  不信,再来看看下面这首《忆秦娥》:

  十五六,脱罗裳,长恁(nèn这么)黛眉蹙。

  红玉暖,入人怀,春困熟。

  展香裀(yīn夹衣),帐前明画烛。

  眼波长,斜浸鬓云绿。看不足。

  苦残宵、更漏促。

  画面感强吗?动作戏多吗?

  天亮得太早,一晚上爱不够。

  这意思,白居易也写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比较起来,欧阳修的写法真是好野好野……

  包括前面引用过的那首《望江南》,中心思想我就读出了一句话:这个作者可没安什么好心!

  大师,这就是去往少林幼儿园的路!

  身为副宰相却老写这种小黄诗,是种什么体验?

  好比你脱下某普姓战斗民族总统的衬衫和西服,发现里面居然还穿着一件肚兜,肚兜上面的图案居然还是……花花公子。

  难怪总有人盯着欧阳修不放,动不动就拿男女关系问题盘他了——

  俗话说文如其人,你写词写成这样,做人还不得浪到海里去!

  更爽的是,这事不比贪污腐败、买官卖官,我虽然逮不住你,可我能恶心死你呀。

  我虽然拿不出你乱伦的铁证,但,你也拿不出你没乱伦的铁证吧?

  你咬我啊。

  在薛良孺诬蔑欧阳修与儿媳乱伦的案件中,没有赢家。

  经过一番调查,当朝皇帝宋神宗认定此事属于子虚乌有,把推波助澜的官员贬出京城。

  但,欧阳修及其家人受到的羞辱和网络暴力,却已经不可逆转。

  心灰意冷的欧阳修,决意远离是非纷扰。

  他主动辞去人人趋之若鹜的副宰相之职,去寂寞的外省做官。

  宋代法定的退休年龄是七十岁。

  可欧阳修烦死了这个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的官场,六十五岁那年,就办了提前退休。

  当时人都不理解。

  毕竟,像他这样做到二品大员的,最害怕就是人走茶凉。

  提前放弃高官厚禄,“近古百年所未尝有”。

  只有欧阳修门下第一弟子苏轼对老师表示了祝贺。

  只有他知道,这个看起来相当矍铄的老人,已经在污水里泡了太久,是时候从明枪暗箭中甩头走开了。

  是时候回到最初的起点,只为自己而活了。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欧阳修这么招黑,而且幺蛾子还总出在男女关系上。

  你是不知道,欧阳修的性格有多直,多擅长得罪人。

  随便举两个例子你感受一下。

  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大词人晏殊,是欧阳修的恩师。

  欧阳修事业刚刚起步时,晏殊已经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了。

  晏殊请欧阳修到他的豪宅赏雪。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然少不了写首诗助助兴,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只见欧阳修大笔一挥,一首七言长诗呱呱坠地,最后两句是这样写的: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大人,你赏雪的时候,千千万万的将士可是在边疆挨冻哪!

  咔嚓,咔嚓,咔嚓嚓……

  朋友,换了你是晏殊,你想不想掐断欧阳修的脖子送到“绝味”卤制起来,为人间留一段美妙的风味??

  再比如,范仲淹是欧阳修最坚定的政治盟友,范仲淹去世,其子范纯仁邀请欧阳修撰写悼念文章。

  本来,这玩意你就当营销文案来写,甲方说什么就是什么,各种夸到天上去就得了。

  欧阳修不。

  他和范纯仁因为一个细节撕破了脸。

  想当年,范仲淹斗吕夷简,是朝堂上一出有你没我的大戏。

  可随着西夏战事吃紧,两人后来实际上达成了和解。

  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政治家不能没这点胸怀。

  欧阳修如实记录这些,对吕夷简仍心存怨恨的范纯仁却不干了。

  他一口咬定范仲淹至死没原谅吕夷简,要求欧阳修把这部分推倒重写。

  遭到拒绝后,范纯仁大怒,居然……自己动手修改,也不给欧阳修看一眼就……定稿发表了!

  老实讲,这么自食其力的甲方,我都想来一打了。

  欧阳修却掀了桌子摔了电脑:本人严正声明,我没写过这篇文章!不代表本人观点!

  无独有偶。在给另一位挚友尹洙撰写墓志铭时,同样因为一句评价,欧阳修和尹洙的后人也闹得很僵……

  是欧阳修情商不在线吗?是欧阳修没学过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吗?

  一个人能爬到副宰相的高位,不可能是个没有眼力见的二货。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这所有的矛盾和不愉快,都源自欧阳修心中那一份原则和坚持。

  不容亵渎,不打折扣。

  对好友尚且如此,对敌人,对人世间丑恶、不合理的一切,就更可想而知了。

  那些被欧阳修弹劾过、得罪过的人,做梦都想倒打一耙,从欧阳修身上也找出贪赃枉法的证据来。

  只可惜,他们的努力全都白费,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最后,有人一拍脑门:大家快看这家伙写的词!

  那些闪着绿光的小眼睛里,终于露出了陡峭的笑意。

  


  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苏轼欧阳修。

  伟大的灵魂大概有其独特的气味,才能够这样互相吸引,彼此成就。

  如果没有欧阳修,很多人的人生都要大幅改写。

  首当其冲就是他门下第一弟子苏轼。

  在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里,欧阳修欠苏轼一个状元,却还了他一个成语:出人头地。

  欧阳修还大胆预言:三十年后就是这小伙子的天下,没人会记得我!

  为了炒作苏轼,欧阳修真是谦虚得有点太假了。

  公元1056年,欧阳修在京城设宴,送一位好友去扬州做官。

  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扬州工作,还亲手在平山堂前种下一棵柳树。

  如今日月流逝,醉翁已老,只有堂前垂柳依旧神采飞扬,春风吹又生。

  文人相送,通常以诗赠别,诗比词更正式。欧阳修却为好友写下这首著名的《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二十三年后,苏轼路过扬州,在平山堂见到了这首词的手迹,每一笔都带着恩师的体温。

  此时,苏轼已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天不怕地不怕的毛头小子,四十三岁的脸上开始染上沧桑的印迹。

  朝中,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贺九龙庙祈雪有应

宋代 欧阳修

真宰调神化,幽灵应不言。
朝云九渊闇,暮霰六花繁。
朔吹云归旆,宾裾载後轩。
睢园有客赋,郢曲几人翻。
槐座方虚位,锋车伫改辕。
愿移盈尺瑞,为雨遍群元。

橄榄

宋代 欧阳修

五行居四时,维火盛南讹。
炎焦陵木气,橄榄得之多。
酸苦焦相入,初争久方和。
霜包入中州,万里来江波。
幸登君子席,得与众果罗。
中州众果佳,珠圆玉光瑳。
媿兹微陋质,以远焦见诃。
饧饴儿女甜,遗味久则那。
良药焦甘口,厥功见沉痾
忠言初厌之,事至悔若何。
世已无采诗,诗成为君哦。

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

宋代 欧阳修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再和

宋代 欧阳修

佳玩能令百事忘,岂惟闲伴倒馀缸。珍奇来自海千里,皎洁明如璧一双。

日暖朝笼青石砌,春寒夜宿碧纱窗。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真州东园记

宋代 欧阳修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答吕公著见赠

宋代 欧阳修

晋人歌蟋蟀,孔子录于诗。因知圣贤录,岂不惜良时。

行乐不及早,朱颜忽焉衰。驰光如騕袅,一去不可追。

今也不彊饮,后虽悔奚为。三年谪永阳,陷阱不知危。

种树满幽谷,疏泉泻清池。新阳染山木,撩乱发枯枝。

无人歌青春,自釂白玉卮。今者荷宽宥,乞州从尔宜。

西湖旧已闻,既见又过之。菡萏间红绿,鸳鸯浮渺瀰。

四时花与竹,樽俎动可随。况与贤者同,薰然袭兰芝。

醁醅寒且醥,清唱婉而迟。四坐各已醉,临觞独何疑。

昔人逢曲车,流涎尚垂颐。况此杯中趣,久得乐无涯。

多忧衰病早,录在良可噫。譬若卧枥马,闻鼙尚鸣悲。

春膏已动脉,百卉渐葳蕤。丹砂得新方,旧疾庶可治。

尚可执鞭弭,周旋以忘疲。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诗人欧阳修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