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一场培养孩子大格局的真人秀

韩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一场培养孩子大格局的真人秀

  

image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具有大格局的理想主义者?

  虽然后者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承受更多的孤独和委屈,要具有非同寻常的勇气和坚韧……

  我想很多父母和我一样,内心里依然会选择后者。

  因为孩子还有无限种可能,孩子的将来可以是伟大的、璀璨的。

  可是行动上,却会偏向前者。

  因为,更多的我们,长大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了生活忙碌,慢慢忘记了理想的味道。

  潜移默化中,无论语言还是行动上传递给孩子的常常是焦虑和疲惫,是社会不公和阶层固化……孩子跟着学到的是如何察言观色,如何墨守成规,如何明哲保身……

  这需要警醒和改变!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大格局?如何培养一个有理想的孩子呢?

  把榜样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就是最好的方式。

  上品无寒族,下品无氏族

  回到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古时期,那时候的中国,真真正正的是“上品无寒族,下品无世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你是世家大族,一定不会被选为下层官员,而普通庶民,不管多么努力、多么优秀,都没办法跻身上层,会让人看不起。

  


  唐·孙位《高逸图》

  这种现象持续到隋唐时期,一直到中唐都还有很大影响。

  唐玄宗之后,高门大族子弟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得中率比寒门子弟高,而且做高官的比例也高。

  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凭着一股对理想和理念的坚守,打破士族垄断社会上升渠道的现象。

  不仅在政治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光辉业绩,官至吏部侍郎;而且在文学领域,由其开创的古文运动,一直影响到近代,持续了一千多年,被人称为“百代文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公——韩愈。

  出身寒门,少好奇伟

  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在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父亲最高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

  三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韩愈跟着哥嫂回到河南老家。

  7岁时哥哥去京城,他又跟着去首都长安。

  十多岁时,哥哥被贬岭南,不久病故,年少的韩愈又跟着嫂嫂,扶着兄长灵柩返回中原。

  韩愈生活的时代,唐朝藩镇割据,中原是块多事之地,经常遭逢战乱。

  为了避乱,韩愈一家去往南方。

  不停地迁居、颠沛流离,这给韩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对他日后有深刻影响。

  韩愈很早就失去了父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沉溺于精神世界中,对于韩愈来说,他喜欢沉溺于书籍的世界。

  在他的世界,时间是上下几千年,看见的都是古代的英雄豪杰,都是超杰俊逸的灵魂。

  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只觉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理想的种子也就种在了心中。

  


  少年韩愈

  现代人对韩愈有种看法,说他一言不合就拿动物开涮,因为在韩愈的文章和诗歌中都有不少动物。

  其实这背后也和韩愈年少时的经历和体验有关。

  他从小吃了不少苦头,也见识了不少人间苦难,加上儒家的仁义精神,韩愈很容易感受并且体会他人的感情,甚至是动物的感情。

  他有一首诗叫《病鸱》,诗有点长,大意就是讲述自己救助一直受伤鸟儿的过程,可见韩愈对动物也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曲折科举路,三考三落榜

  虽说少年韩愈读书不少,但是在科举这条道路上,他算是栽了大跟头的,这话怎么说呢?

  


  唐代科举图

  在唐朝,如果一个人想做官,有三条道路:

  第一条就是门荫,祖上有势力、有爵位的,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了。唐代有好几位宰相,都是通过门荫进入官场的,比如有“口蜜腹剑”之称的李林甫,以及唐武宗时期宰相李德裕等等。

  第二条就是征辟,如果一个人名声很大,或者是社会名流,由皇帝直接下诏任用。这一点适用于世家大族,比如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裴炎,出身著名的河东裴氏,官府征辟他,他不去,以显示自己的个性。

  第三条就是最难的科举了,尤其是进士科,整个唐朝289年,只出了4,000多名进士,平均一年录取不到14名,这个比例太低了。而且唐朝的进士还不严格,统治者允许有名望的人推荐人,因此托人乘成风。

  韩愈祖上既没有给他弄到门荫,他又不是出身世家大族,只能走第三条路,也是最艰难的路——科举之路了。

  本来想着凭借自己的本事,这科举之路也不在话下吧?不,韩愈连着考了三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才考上。

  这中间的曲折,让韩愈更加体会到了世事艰难。

  


  唐朝规定,考上进士不等于有官做,还得参加吏部考试,叫博学鸿词科,只有考上了这个,吏部才给你官做,为了尽早入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又踏上了另一个艰难的考试。

  第一次考试,韩愈初试通过,但复试时被淘汰,据说是中书省的某个人,面对这种情况,韩愈既恼怒又无奈。不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韩愈再战,又失败,再再战,还是失败了。

  此时他快三十了,背后的一大家子还等着他养家,韩愈一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这种情况下,他还把自己的情况跟当时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颇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

  


  韩愈为官三十多年才买到房子

  不过为了谋生,没办法,不能再等了,韩愈离开京城,到地方节度使那里担任幕僚。这地位,与韩愈之前想象的京官生涯差远了,没多久就辞职,结束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重返首都长安。

  不忘理想,为民请命

  韩愈这次入京,就被朝廷任命为四门博士,从七品,地位和待遇当然不高,不过韩愈是一个尽忠职守的人,他对这个工作还是尽心尽力的。

  没过几年韩愈由四门博士升到了监察御史,这个职位可以直接向朝廷上书提建议的。

  贞元十九年,当时长安以及周围大旱,韩愈查访后得知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目睹这些,韩愈不忍。而当时担任京兆尹的、同时也是皇帝宠臣的李实,却说“今年虽然闹饥荒,却不影响秋收”,不但没有上书减免百姓赋税,反而横征暴敛。

  这激起了韩愈的满腔怒火,他向皇帝上书,陈述事实。然而,韩愈上书的结果,就是一夕之间,从京都被流放到遥远的岭南,做了阳山县的县令。

  


  这其中怎不令人唏嘘?面对这样的情况,普通人早已随波逐流,但韩愈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他仍然继续着自己的坚持。

  新皇帝即位,把韩愈调回长安,而且韩愈还颇受器重,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正五品上,这种等级的官员可以上朝面见皇帝,属于中上层官员了,后来又升为刑部侍郎。

  但就是这样一位赏识韩愈的皇帝,当他迷信佛法,准备迎佛骨入宫供奉时,韩愈写了一篇《论佛骨表》,上书劝谏。

  


  在文章中,韩愈说:佛法这件事,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到了汉明帝,才从西域传了过来。本来没佛法的时候,中国的皇帝们活的很长,结果当皇帝们信佛之后,长寿的能有几个呢?即使是推崇佛教的梁武帝,最后的下场也是饿死。

  最后,韩愈在恳求道,将佛骨销毁,以断绝天下的迷信,如果上天有灾祸降临,皆由臣来承担,绝不后悔。

  就是这样的语言,皇帝读了之后也是大为震怒,要对韩愈处于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才幸免一死,一朝被贬到潮州。

  


  夕贬潮州路八千

  照理说,韩愈这顶乌纱帽来得不容易,应当明哲保身啊?但是韩愈偏偏要捋一捋龙鳞,他傻吗?

  韩愈当然不傻,他早已预料到提笔带来的后果,因为他的内心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这个目标目前,其他的挫折算什么呢?每当看到这里,我内心就会想起一句话:“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守与力量。”

  令山水为之易名

  韩愈在潮州担任刺史,只有短短八个月时间。在这八个月期间,他做了不少事,概括起来就是驱除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学校;释放奴婢,不许买卖人口;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见字如面》中张国立朗读韩愈的《祭鳄鱼文》

  所有这些,历来被认为是“德政”的楷模,为民众所缅怀歌颂。至今在潮州,有山名曰韩山、有条江名曰韩江,有个韩山师范学院。

  这个“韩”就来自韩愈,可以说韩愈在潮州是英雄式的人物,令山水为之易名。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愈韩文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

  


  在韩愈那个时代,比他出身好、地位高的人,数不胜数。只有韩愈,举着理想的旗帜,行进在现实的泥沼中,即使触怒皇帝也不害怕,最终潮州山水为之易名,历史上能有几人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次邓州界

唐代 韩愈

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心讶愁来惟贮火,
眼知别后自添花。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
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

征蜀联句

唐代 韩愈

日王忿违慠,有命事诛拔。蜀险豁关防,秦师纵横猾。 ——韩愈
风旗匝地扬,雷鼓轰天杀。竹兵彼皴脆,铁刃我枪bR. ——孟郊
刑神咤牦旄,阴焰飐犀札。翻霓纷偃蹇,塞野澒坱圠. ——韩愈
生狞竞掣跌,痴突争填轧。渴斗信豗呶,啖奸何噢嗗。 ——孟郊
更呼相簸荡,交斫双缺齾。火发激铓腥,血漂腾足滑。 ——韩愈
飞猱无整阵,翩鹘有邪戛。江倒沸鲸鲲,山摇溃貙猰. ——孟郊
中离分二三,外变迷七八。逆颈尽徽索,仇头恣髡鬝. ——韩愈
怒须犹鬇鬡,断臂仍bsbS. ——韩愈
石潜设奇伏,穴觑骋精察。中矢类妖cd,跳锋状惊豽. ——孟郊
蹋翻聚林岭,斗起成埃圿. ——孟郊
旆亡多空杠,轴折鲜联辖。剟肤浃疮痍,败面碎黥gp. ——韩愈
浑奔肆狂勷,捷窜脱趫黠。岩钩踔狙猿,水漉杂鳣螖。 ——韩愈
投奅闹eGcP,填隍btbT傄。 ——韩愈
强睛死不闭,犷眼困逾fx.爇堞熇歊熹,抉门呀拗s9. ——孟郊
天刀封未坼,酋胆慑前揠。跧梁排郁缩,闯窦猰窋窡。 ——孟郊
迫胁闻杂驱,咿呦叫冤跀。 ——孟郊
穷区指清夷,凶部坐雕铩。邛文裁斐斖,巴艳收婠妠. ——韩愈
椎肥牛呼牟,载实驼鸣s8.圣灵闵顽嚚,焘养均草y5. ——韩愈
下书遏雄虓,解罪吊挛瞎。 ——韩愈
战血时销洗,剑霜夜清刮。汉栈罢嚣阗,獠江息澎汃。 ——孟郊
戍寒绝朝乘,刁暗歇宵詧。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xK. ——孟郊
庙献繁馘级,乐声洞椌楬. ——孟郊
台图焕丹玄,郊告俨匏稭.念齿慰黴黧,视伤悼瘢痆. ——韩愈
休输任讹寝,报力厚麸秳。公欢钟晨撞,室宴丝晓扴. ——韩愈
杯盂酬酒醪,箱箧馈巾帓。小臣昧戎经,维用赞勋劼。 ——韩愈

感春五首

唐代 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送郑尚书赴南海

唐代 韩愈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海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赠贾岛(以下二首见《万首绝句》)

唐代 韩愈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送区册序

唐代 韩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