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轶事三——文人怕穷多好财 遍惹争议的韩愈

韩愈轶事三——文人怕穷多好财 遍惹争议的韩愈

 

image


  中国古代文人,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清高、寒酸和耻于谈钱谈利: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或犹嫌谈钱污染了灵魂,而把钱称为“阿堵物”。

  但是,自古以来,能够坚守清贫的道德圣人永远是少数,逐利才是人的本能,古代文人为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道德高调和虚伪之外,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功利,是对“孔方兄”的亲切。

  1羞答答的“润笔”“润笔”一词最早见于《隋书郑译传》:隋文帝杨坚叫李德林起草诏书。高颖在旁边戏道:“笔干了。”郑译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郑译因支持隋文帝杨坚篡位有功,拜爵沛国公,位上柱国,高颎替李德林以“笔干”之名,想得到点小费,谁知道郑译不但不给,反而向杨坚大发牢骚。“上大笑。”想来李德林失望而退。但是,笔“干”了要“润”,这暗号、黑话式求赏钱,由此成为写作文章书画所得的酬劳,包括物与钱。

  

image


  古代文人的逐利首先是当官,而后是金钱。当了官后,自然会有国家的俸禄,保障自己体面的生活。但是,当喜怒无常的专制君主常常不给文人们负责天下兴亡的机会,一些墨客官场失意之后,则待价而沽,构建自己的“黄金屋”了。

  公元817年,唐宪宗李纯派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后,要为自己的英明功劳立碑,这时,“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五十岁,正在裴度手下当一个行军司马的官,就接过了这个政治任务,为李纯撰写了《平淮西碑》。碑文突出了后来任宰相的韩弘,韩愈因此得到了绢五百匹作为润笔。

  2美化死者得金钱对于韩愈来说,五百匹绢只是政治任务完成例外的赏钱、小费,在他的润笔收入中只是九牛一毛,给别人写墓志碑文,奉承、赞美一下“死人”,才是这位文学大师致富的捷径。

  北宋的司马光曾在《颜乐亭颂》一文指出,韩愈“好悦人以铭志,而受其金。”韩愈受金为人撰写碑文之事,稍后的刘禹锡在这位前辈死后纪念他的《祭韩吏部文》中,透露了韩愈的润笔收入:“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公鼎侯牌,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所谓一字千金,不过如此。

  韩愈在世时即文名遍播,“文起八代之衰”、“声名塞天”确非虚言;而他在追求政治仕途和文学创造之际,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声名,俸禄之外赚外快,为公侯权贵和富人们写碑文、墓志铭、行状一类的文章,获得高额的润笔费。

  

image


  在古代,虽说“文章千古事”,但纵是才高八斗,锦绣文章,如果换不了官当,所谓才气、美文也只能获得些虚名而已;纯文学创造不但无法致富,连糊口都难,陶渊明、杜甫都是典型的个案。而想靠用文字换钱,就要丢掉清高,干些“谀墓”的事,即为那些死去的达官贵人们写碑志铭文等。古人重视身后声名,上至王公将相,富贾士绅,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有此风,碑志业邃成文人们获得实际效益的最重要领域。

  唐朝时,“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买然。”富贵人物或者寺庙的墓志、碑文,不仅要求名家文字,还要求名家书法。当时,收入最巨的可谓唐朝的文人李邕,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才名、书法俱佳的李邕,在碑文市场上春风得意、呼风唤雨,风光无限,《旧唐书·李邕传》讲,“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一生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在其《八哀诗》专门有一首《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其中写道:“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所谓罽,乃细密毛织物,与锦常并称,一张价值几万。在杜甫的描写中,李邕的润笔顾客盈门,商品式的碑文挂满四壁,金银财宝、珍品奇物等润笔物满屋,虽然是“义取”发财,其中的嘲笑之意尽现。

  

image


  韩愈也是碑文鬻财风潮中的佼佼者、弄潮儿。在《河南少尹李公(素)墓志铭》,韩愈自述说“买主”李素的儿子:“以币走京师,乞铭于博士韩愈。”虽有自我吹嘘之嫌,韩愈在碑志界声望大概还是很高的。

  刘禹锡称韩愈的碑志“一字之价,辇金如山”,也不是虚夸。可以一窥韩愈润笔收入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是韩愈有一篇《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明确记下了润笔收入:“受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以受王用家之物为例,刘禹锡“辇金如山”之语,诚非妄言。

  第二件是,韩愈门下有一个“放肆为侠行”的学生刘义,他某次到了韩愈家中,看到润笔之货遍地,便“持愈金数斤去”,并自嘲说这些都是老师是奉承坟墓中人的所得,“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不如给他当寿礼,“愈不能止”。

  韩愈写碑志到底收了多少润笔费,已不可知,但其所作碑志、行状,流传至今还有近八十篇,大部分乃润笔之作。至于没有流传下来的,也应该不少。所以,按照其“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的身价,韩愈的润笔总收入,也该冠绝一时。

  当然,韩愈也非纯然唯利是图的商业文人。他为柳宗元写《柳子厚墓志铭》就是不收费的。韩愈有《太原府参军苗君(蕃)墓志铭》,墓主家“孤男女凡二十人,皆幼,遗资无十金,无田无宫以为归,无族亲朋友以为依”,如此之穷也要求韩愈写墓志铭,润笔就是一个仪式和程序了,具体金额是不重要的。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谴疟鬼

唐代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何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何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唐代 韩愈

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
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路穷台殿辟,佛事焕且俨。
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是时秋之残,暑气尚未敛。
群行忘后先,朋息弃拘检。客堂喜空凉,华榻有清簟。
涧蔬煮蒿芹,水果剥菱芡。伊余夙所慕,陪赏亦云忝。
幸逢车马归,独宿门不掩。山楼黑无月,渔火灿星点。
夜风一何喧,杉桧屡磨飐.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
静思屈原沈,远忆贾谊贬。椒兰争妒忌,绛灌共谗谄。
谁令悲生肠,坐使泪盈脸。翻飞乏羽翼,指摘困瑕玷。
珥貂藩维重,政化类分陕。礼贤道何优,奉己事苦俭。
大厦栋方隆,巨川楫行剡。经营诚少暇,游宴固已歉。
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平生每多感,柔翰遇频染。
展转岭猿鸣,曙灯青睒睒。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留题驿梁

唐代 韩愈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惊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众知难。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杜元颖也)

唐代 韩愈

耒耜兴姬国,輴欙建夏家。在功诚可尚,于道讵为华。
象帝威容大,仙宗宝历赊。卫门罗戟槊,图壁杂龙蛇。
礼乐追尊盛,乾坤降福遐。四真皆齿列,二圣亦肩差。
阳月时之首,阴泉气未牙。殿阶铺水碧,庭炬坼金葩。
紫极观忘倦,青词奏不哗。噌吰宫夜辟,嘈囐鼓晨挝。
亵味陈奚取,名香荐孔嘉。垂祥纷可录,俾寿浩无涯。
贵相山瞻峻,清文玉绝瑕。代工声问远,摄事敬恭加。
皎洁当天月,葳蕤捧日霞。唱妍酬亦丽,俯仰但称嗟。

赠河阳李大夫

唐代 韩愈

四海失巢穴,两都困尘埃。感恩由未报,惆怅空一来。
裘破气不暖,马羸鸣且哀。主人情更重,空使剑锋摧。

短灯檠歌

唐代 韩愈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黄帘绿幕朱户闭,
风露气入秋堂凉。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
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
墙角君看短檠弃。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