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为南庙豆腐佬伸冤的离奇故事

韩愈为南庙豆腐佬伸冤的离奇故事

  韩愈在宜春,守袁九月,政声鹊起。虽为文宗,实是名宦。千年以往,宜春民间韩愈故事脍炙人口,代代相传。宜春市政府网为宣扬韩愈为官从政风骨、挖掘研究韩愈文化,现登载新编故事系列,以飨读者。

  研究韩愈,从故事做起!

  


  豆 腐 冤

  话说韩愈韩文公大人到袁州来做刺史,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那年大旱,他到八十里外的仰山去祭神求雨,来回几趟路过南庙,行色匆匆,却也留下了一个他为豆腐佬申冤的故事。

  南庙这个地方唐代叫文明乡,下面有个屋场叫堵田,门口一条河流叫南河,夹岸而上是一条穿仰山而过的古道,石板点缀,起伏崎岖,一直伸进山里。这条古道的深处,有一座神庙,平时清静深邃,只住着庙祝和一个童仆。

  


  韩愈没到袁州前,有天庙祝就报到乡里来,说某晚看见一个无头人在古道上行走,最后没入庙后的树林中,不知去向。庙祝还说,为此他的脑袋痛了好几天,没法理事。此事一传,晚上几乎没有人敢随便走神庙过路了,夜深更是荒凉恐怖。接着没多久,神庙里便遗失了一件宝贝:一座赤金铸成的礼器,是个三足鼓腹敞口的小鼎。此物说是镇庙之宝,平素藏在庙神腹内,不是大祭,谁也看不到。此物一失,南河一带人言乱传,说是天要降大灾了。

  那时堵田一带也就百十口人,因地处袁州通往吉州和衡州要道,茶盐贩子,挑脚苦力,化缘僧人,走方道士,常常来来去去,络绎不绝。因此,距神庙两三里许的村头,也便有一条小街,店铺参差,时或有点热闹。乡里派了个姓王的里正下来查问,问了半天也不知道个所以然,只说是要报宜春县衙,请官府来人办案。

  


  这时中原藩镇作乱,波及江淮,江南这边也就紧张起来。洪州(今南昌)的江南西道观察使衙门下令调拨各州徭役人等,修筑洪州城墙,以备不测。不久,又传出一个消息,说宜春县文明乡堵田的一个男丁,因犯下偷窃在洪州被系入狱中,今已转到宜春县典狱手里。事情传到堵田,那个姓王的里正联系到庙中礼器失盗事,于是禀报县衙后就到乡里带了一班人,去抄了那个堵田男丁的家。真是巧得很,竟然从那个男丁家中,抄出了那座赤金小鼎。这下事情搞大了,那个男丁自己栽到大牢中,家里也搞翻了天。

  犯事人家主人姓汤,人称汤翁,有五十好几了。这一带汤姓是大姓,唐太宗贞观年间从北方镇州(今河北正定)迁到此地,繁衍为数十家有上百人口,大多耕田为生。那时地多人少,按唐律令,每人能分得二三十亩业田,只要勤劳,吃穿是有余的。汤家却是颇为丰裕,一家七八口人,除种地外,在堵田村头的小街上开了个豆腐作坊,因他家豆腐做得好吃,附近村民、来往人等都喜欢到他店中购买,这就逐渐火了起来,远近闻名,故人皆称他为豆腐佬,倒把他的真名给忘掉了。

  南河这一带,土沃水甘,最是山势起伏,林密草肥,尤其虫兽滋长,鸟禽丛集,养得这一带的河溪田陇,特别的生机葱茏。乡民栽种的稻米,尤其白莹腴长,香软味甜。山里田塍上种的黄豆,更是粒大色鲜,润泽晶莹。用这种田塍豆制出的豆腐,那个豆花香味,常能迷倒古道上来往的商贾挑夫,茶客盐贩。尤其豆腐佬家出的豆腐,更加胜人一等,豆花香外,就是一眼看去,也是色白湿润,纹密纤长,还有爽甜口感,嫩软回甘,叫人吃了放不下,忘不掉,象有线线扯着总是要走回脚。原来这豆腐佬制豆腐,还有一个绝招,别人是学不来的。他家有块祖传的玉版,说是取自西域和田,春秋时秦国大夫所执,不知何时落到他家祖上。从北方带到了这偏远古僻的袁州。豆腐佬只要在点卤时,将这尺二长的玉版往豆浆中搅动,稍许便豆花翻滚,形成水豆腐。水豆腐在裹压之后取出切割时,散发异香,一经葱姜油盐烹制,那更是水灵灵、色鲜鲜、香盈盈的绝味豆腐了。

  


  豆腐佬没有大的野心,只想保住丰盈就行。一天卖掉两三锅出灶的豆腐也就罢了。但这份家业却也由不得他,子孙同力,也就一天天旺起来,以致累积到肥田上百亩,家中起屋娶妇,远近一带颇有点名声。

  他小儿子汤三抽丁到洪州筑城服役,也是当然之事,却没想到会闹出个偷盗事来。他更万万没想到,那天王里正带一帮人气势汹汹闯来搜寻,竟在他家中搜出了那个小金鼎,随即把他拿到县衙。逼得汤三招供后,方才放他这个老翁回家。豆腐佬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三足鼓腹敞口的赤金小鼎,会从他家汤三的居室中搜出,汤三自己亲儿,他岂会做偷盗之事?真是天降灾殃,应了神庙的传言。

  这时恰是袁州换了太守爷,六月又逢大旱,新任刺史两次经过堵田祭神。本该沉寂下去的事情,一下又兜开了。

  韩愈那天一行路过堵田,天热人渴,就在小街头歇脚。不想有人在远处高声喊冤,此时他一心急着赶路去仰山古庙祭神求雨,就要宜春县令派人去询问,留下姓名,便他返回时抽空问查。这边喊声刚停,那边堵田神庙的庙祝又跟在宜春县令屁股后面赶来,说堵田古庙的龙神也就是仰山古庙的二龙神,不如就在此庙祭了,也一样灵,况且真龙金鼎也找回来了,神会照应的。韩愈很不高兴宜春县令妄自作主生议改变行程,这祭神要心诚,岂能半途设祭?!他用冷眼睥睨着县令,知他惧怕路途艰辛,于是手一挥否定了县令的建言。他更不高兴庙祝生得猥琐,一副心机深藏的狡诈样子,锐利的眼光扫过去,庙祝嗫嚅,竟然神色慌张起来。令韩愈没想到的是,堵田招待的茶饮却令他颇为满意,特色是小吃,一碗凉甜的水豆腐,更让他惊喜。一问才知是深泉石下取出,故有此甘津之味。第二日祭罢神返回正遇滂沱大雨,他便有心到堵田午餐。他再次品尝到餐前小吃水豆腐。众人见他喜欢,又上了一大碗煮豆腐,葱姜香油烹之,异香扑鼻。另又上了肉笋油炸豆腐泡,还上了一碟卤制豆腐干,让太守爷享用了入伏大旱以来最美的一餐便饭。那王里正见韩愈高兴,便凑上来说这些豆腐都是他家产的,让人带些回州衙去,好讨韩大人欢心。这番话不说则已,一说便勾起韩愈昨日记下的喊冤情事。他便问王里正喊冤何人,何事喊冤。事出突然,王里正仓皇应对,竟有些支吾其辞。韩愈见有蹊跷,索性传令下去,把那个喊冤人带来直接讯问。

  


  这王里正的小店中也便临时成了个公堂。宜春县令知韩愈严明缜密,不敢怠慢,即把县衙在跟前的县丞、主簿和县尉人等,也一并叫了来,好有个帮衬。却不知那豆腐佬汤翁到场,看着这屋内人等,竟是半天呜哭抽泣,说不出个完整言语。韩愈知必有异,就叫县令和里正人等统统退下,只留下袁州衙门司马、长史、典狱一干人。

  那汤翁就把事由说了一遍,其子服役偷盗事已在县衙认下画签,他说汤三是拷打逼供才招的,决不信老实厚道的儿子会干此等龌龊事。至于家中抄出的赤金小鼎,更是莫名奇冤。如今他的百亩良田被大半没入庙中,豆腐作坊也被王里正收没。现在坐的此店,就是他豆腐作坊的前屋,也已归到姓王的名下了。那块宝物玉版,也在搜家中不翼而飞。

  韩愈眉头锁起来,他是何等精明人!他问汤翁其子汤三在洪州所盗何物,有无州衙移文,汤翁皆摇头不知。太守爷闭目一瞬,就令汤翁退下,也不再提及此事,号令一下,全班人马就逶迤返回州城了。

  这天,他在州衙东侧的宅室漱洗后闭目养神,突然想到堵田的水豆腐,不由津从口生,心想这真是奇物异味,可惜袁州城中难觅。又想到王里正家的豆腐,正是豆腐佬汤翁的作坊产的。现如今都变做王里正家产了。他的心里已有了答案,只等着州衙司马到洪州回来,一切便将真相大白!

  不待两日,州司马就从洪州赶回了,汤三在洪州的偷盗事件,是有人捏造诬告的,既无赃物,亦无失主。争执中是带役的里正作主把汤三带回袁州的,之后便是系狱拷打成招,抄家搜得赤金小鼎等接踵而来。韩愈听罢拍案而起,令司马、典狱人等,速将王里正押来,同时传呼堵田神庙庙祝,又将汤三从县衙转到府衙,重新审讯定案。

  原来豆腐佬汤翁家富,引起同为经营豆腐的王里正眼热,一时起了吞并之心。遂与庙祝勾结,又打通了县衙内应,借抽汤三洪州服役之机,引发起这一匪夷所思的冤案。那个夜行的无头人,纯属庙祝捏造,以便吓退众人造成赤金小鼎失窃氛围,嫁祸于人。那尊赤金鼓腹敞口礼器小鼎,也是搜查时王里正暗携入汤家的,栽赃陷害,造出物证,用心都是为了掠取汤翁田产作坊和镇店之宝--玉版,真是伤天害理,饶恕不得。

  韩愈办完此事,顿觉心头一松,决心再到堵田一走,看看汤翁,也了了他的豆腐心结。他原是在江南名郡宣城长大的,父母早亡,抚养他的长兄韩会又在韶州刺史任上病逝,幸亏长嫂郑夫人领着一大家,却也料理得井井有条,尤是亲自理厨,做得一手好菜。说起豆腐,乃千年前由淮南王刘安所创,正是淮南属地的宣城豆腐,经郑夫人之手烹制,给小韩愈留下对豆腐最初的美好记忆。而这一次,在这偏远的袁州,他见识了淮南王创做的豆腐,竟然活灵了起来,以其特有的鲜香细嫩让他不能忘怀。

  


  他再次见到汤翁时,玉版及豆腐作坊已物归原主,豆腐生意更加红火。红光满面的汤翁对太守爷感激涕零,率其子孙一众人等再三叩拜。随后,引贵客参看了选豆、浸豆、磨浆、过滤、煮浆、点卤、压版等豆腐制作全过程。在堂屋坐下,汤翁给每人端上一碗现做现点的水豆腐,那鲜香细嫩的水豆腐啊,令人口舌生津、畅快淋漓!韩愈饶有兴致地问汤翁的豆腐怎么做得如此之好?汤翁把那块先秦西域和田玉版递到韩愈手中,有些得意地告诉他,豆好水好,还有玉版这宝物,是他家豆腐香闻周边百里的缘由。韩愈细看玉版,见其质地油润剔透,上面刻着祥云花鸟,甚是精美。也正是这块古老的西域和田产的玉版,差点儿灭掉了他全家和他的家产!

  玉版啊……韩愈沉吟着,想到了人心之深险!

  事情过了千多年,据说韩大人要汤翁将那块点卤成块的香玉版,丢入了堵田东面那口取水的泉井下,不见了踪影。而那口井里的泉水从此变得更加清冽、甘甜,源源不断的玉版古泉活水,滋育着堵田(今南庙)的豆腐香透千年,一直传到今天。还有呢,据说汤家口口相传,还传了一首诗下来,说是韩愈太守爷吟的,吟的是:

  青青田塍豆,水边磨坊愁。

  日夜伊呀转,急赶哪家馐?

  如你不信,随时去品尝那里的豆腐,或许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噢,这就是鲜香细嫩的南庙玉版豆腐啊!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

唐代 韩愈

南山有高树,花叶何衰衰。上有凤凰巢,凤凰乳且栖。
四旁多长枝,群鸟所托依。黄鹄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不知何山鸟,羽毛有光辉。飞飞择所处,正得众所希。
上承凤凰恩,自期永不衰。中与黄鹄群,不自隐其私。
下视众鸟群,汝徒竟何为。不知挟丸子,心默有所规。
弹汝枝叶间,汝翅不觉摧。或言由黄鹄,黄鹄岂有之。
慎勿猜众鸟,众鸟不足猜。无人语凤凰,汝屈安得知。
黄鹄得汝去,婆娑弄毛衣。前汝下视鸟,各议汝瑕疵。
汝岂无朋匹,有口莫肯开。汝落蒿艾间,几时复能飞。
哀哀故山友,中夜思汝悲。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唐代 韩愈

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 ——李正封
羁客方寂历,惊乌时落泊。语阑壮气衰,酒醒寒砧作。 ——韩愈
遇主贵陈力,夷凶匪兼弱。百牢犒舆师,千户购首恶。 ——李正封
平生耻论兵,末暮不轻诺。徒然感恩义,谁复论勋爵。 ——韩愈
多士被沾污,小夷施毒蠚。何当铸剑戟。相与归台阁。 ——李正封
室妇叹鸣鹳,家人祝喜鹊。终朝考蓍龟,何日亲烝礿. ——韩愈
间使断津梁,潜军索林薄。红尘羽书靖,大水沙囊涸。 ——李正封
铭山子所工,插羽余何怍。未足烦刀俎,只应输管钥。 ——韩愈
雨矢逐天狼,电矛驱海若。灵诛固无纵,力战谁敢却。 ——李正封
峨峨云梯翔,赫赫火箭著。连空隳雉堞,照夜焚城郭。 ——韩愈
军门宣一令,庙算建三略。雷鼓揭千枪,浮桥交万筰. ——李正封
蹂野马云腾,映原旗火铄。疲氓坠将拯,残虏狂可缚。 ——韩愈
摧锋若貙兕,超乘如猱玃.逢掖服翻惭,缦胡缨可愕。 ——李正封
星陨闻雊雉,师兴随唳鹤。虎豹贪犬羊,鹰鹯憎鸟雀。 ——韩愈
烧陂除积聚,灌垒失依托。凭轼谕昏迷,执殳征暴虐。 ——李正封
仓空战卒饥,月黑探兵错。凶徒更蹈藉,逆族相啖嚼。 ——韩愈
轴轳亘淮泗,旆旌连夏鄂。大野纵氐羌,长河浴骝骆。 ——李正封
东西竞角逐,远近施矰缴。人怨童聚谣,天殃鬼行疟。 ——韩愈
汉刑支郡黜,周制闲田削。侯社退无功,鬼薪惩不恪。 ——李正封
余虽司斧锧,情本尚丘壑。且待献俘囚,终当返耕获。 ——韩愈
藁街陈鈇钺,桃塞兴钱鎛.地理画封疆,天文扫寥廓。 ——李正封
天子悯疮痍,将军禁卤掠。策勋封龙额,归兽获麟脚。 ——韩愈
诘诛敬王怒,给复哀人瘼。泽发解兜鍪,酡颜倾凿落。 ——李正封
安存惟恐晚,洗雪不论昨。暮鸟已安巢,春蚕看满箔。 ——韩愈
声明动朝阙,光宠耀京洛。旁午降丝纶,中坚拥鼓铎。 ——李正封
密坐列珠翠,高门涂粉雘.跋朝贺书飞,塞路归鞍跃。 ——韩愈
魏阙横云汉,秦关束岩崿。拜迎罗櫜鞬,问遗结囊橐。 ——李正封
江淮永清晏,宇宙重开拓。是日号升平,此年名作噩。 ——韩愈
洪赦方下究,武飙亦旁魄。南据定蛮陬,北攫空朔漠。 ——李正封
儒生惬教化,武士猛刺斫。吾相两优游,他人双落莫。 ——韩愈
印从负鼎佩,门为登坛凿。再入更显严,九迁弥謇谔。 ——李正封
宾筵尽狐赵,导骑多卫霍。国史擅芬芳,宫娃分绰约。 ——韩愈
丹掖列鹓鹭,洪炉衣狐貉。摛文挥月毫,讲剑淬霜锷。 ——李正封
命衣备藻火,赐乐兼拊搏。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 ——韩愈
带垂苍玉佩,辔蹙黄金络。诱接喻登龙,趋驰状倾藿。 ——李正封
青娥翳长袖,红颊吹鸣籥.傥不忍辛勤,何由恣欢谑。 ——韩愈
惟当早富贵,岂得暂寂寞。但掷雇笑金,仍祈却老药。 ——李正封
殁庙配尊斝,生堂合y7鑮.安行庇松篁,高卧枕莞蒻. ——韩愈
洗沐恣兰芷,割烹厌腗臄。喜颜非忸怩,达志无陨获。 ——李正封
诙谐酒席展,慷慨戎装著。斩马祭旄纛,炰羔礼芒屩。 ——韩愈
山多离隐豹,野有求伸蠖。推选阅群材,荐延搜一鹗。 ——李正封
左右供谄誉,亲交献谀噱。名声载揄扬,权势实熏灼。 ——韩愈
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群孙轻绮纨,下客丰醴酪。 ——李正封
穷天贡琛异,匝海赐酺醵。作乐鼓还槌,从禽弓始彍。 ——韩愈
取欢移日饮,求胜通宵博。五白气争呼,六奇心运度。 ——李正封
恩泽诚布濩,嚚顽已箫勺。告成上云亭,考古垂矩矱. ——韩愈
前堂清夜吹,东第良晨酌。池莲拆秋房,院竹翻夏箨。 ——李正封
五狩朝恒岱,三畋宿杨柞。农书乍讨论,马法长悬格。 ——韩愈
雪下收新息,阳生过京索。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 ——李正封
帝载弥天地,臣辞劣萤爝。为诗安能详,庶用存糟粕。 ——韩愈

知音者诚希

唐代 韩愈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哭杨兵部凝陆歙州参

唐代 韩愈

人皆期七十,才半岂蹉跎。并出知己泪,自然白发多。
晨兴为谁恸,还坐久滂沱。论文与晤语,已矣可如何。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

唐代 韩愈

竹洞何年有,公初斫竹开。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

唐代 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