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韩愈的这首写景诗,无一字正面描绘,奇特的构思令人赞叹

韩愈的这首写景诗,无一字正面描绘,奇特的构思令人赞叹


  

  在古典诗歌史上,绝大多数诗人,都曾写诗讴歌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无论是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是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亦或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一首首经典的写景诗无不给予了人们美的享受。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花岛》,便是一首很经典的写景诗。它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顾名思义,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描绘的便是一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的美丽景色。从题材和画面上来看,它较为寻常。但是从写法上来看,韩愈却用了奇特的构思,即没有一字是正面描绘,纯粹是通过细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加以表达。

  


  《花岛》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

  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首句“蜂蝶去纷纷”,意思是说,蜜蜂和蝴蝶一群又一群的飞向同一方向。蜂蝶采花,是我们熟知的自然现象。但这里韩愈却用“去纷纷”极言其多,以及飞向了同一方向。就不难想象,定是那个方向,有吸引它们的地方。从下文来看,这个地方就是题中所说的花岛。可见不从正面描绘,依然能够表明花岛的存在和魅力。

  


  次句“香风隔岸闻”,即感到扑鼻的香气隔着宽阔的江面传送过来。这句诗紧承首句,是韩愈顺着蜂蝶飞去的方向,调动了自己的嗅觉,从侧面描绘和烘托出花岛上的繁花似锦。毕竟只有大量的花朵,才会有如此浓郁的花香,并传到对岸。结合首句来看,一句视觉,一句嗅觉,虽然没有正面描绘花岛,但对花岛的向往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产生一个疑问,这花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韩愈给出的答案是“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即想要知道这一座开满鲜花的小岛在哪里?隔着江水,你看到有一片红色云彩的地方就是了。这里的“水上”,说的就是花岛的地理位置。“红云”指的便是花岛的具体位置。但很显然它写得比较朦胧,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依然是韩愈奇特的构思。繁花的火红一片,加上隔着宽阔的江水,无法看清花岛的真面目,所以呈现在诗人眼前的花岛便恰如一片红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既然花岛如红云,那么这座岛上花朵的繁盛可想而知。可见韩愈不从正面描绘,而是通过激发人们的想象,来增厚诗的意境。字里行间,所能想象出来的景色,无疑美得令人心醉。

  综观韩愈的这首诗,篇幅短小,仅有二十字。但是它却包含着令人赞叹的奇特构思,能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隽永的回味。读完韩愈这首诗,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想去看一看,他所描绘的这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晚春二首·其二

唐代 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咏灯花同侯十一

唐代 韩愈

今夕知何夕,花然锦帐中。自能当雪暖,那肯待春红。
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北楼

唐代 韩愈

郡楼乘晓上,尽日不能回。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秋怀诗十一首

唐代 韩愈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彼时何卒卒,我志何曼曼。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强怀张不满,弱念缺已盈。
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知耻足为勇,晏然谁汝令。
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扬扬弄芳蝶,尔生还不早。
运穷两值遇,婉娈死相保。西风蛰龙蛇,众木日凋槁。
由来命分尔,泯灭岂足道。

落齿

唐代 韩愈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祭鳄鱼文

唐代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诗人韩愈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