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我将无我,以身许国

王安石:我将无我,以身许国

  


  什么样的人生方叫人无悔?

  王安石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罢相后,王安石隐居在了金陵乡下。

  没有了无休止的争斗,山间的日子过得尤其慢。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但听到几个消息,还是免不了怔了怔。

  听说,子固(曾巩,字子固)死了。

  他们曾是最好的朋友,年少相识。后来,子固入了欧阳修门下,把他也推荐给了欧阳修,成了他们小有名气的开始。

  可是,等他当上了宰相,推行新法,子固不顾几十年的交情,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两人自此疏远。

  听说,司马十二(司马光,排行十二)终于快要修完他的史书。

  他们曾互引对方为平生知己,经常相约谈心,抵足而眠。

  可是,也是从推行新法开始,两人势同水火。司马十二宁愿回家修史,也不愿与他同朝为官。

  听说,苏子瞻(苏轼,字子瞻)要离开黄州了。

  虽说他不杀伯仁,伯仁当初却差点因他而死,新党炮制的“乌台诗案”,让这个大才子吃尽了苦头。

  新上任的地方要经过金陵,“眼中无一不是好人”的苏子瞻会过来看他这个失势的老头吗?

  听说,新法又被废了一条。

  ……

  从金陵城传出的消息很多,只是他多是听别人说,自己很少从城里过。

  他的弟弟王安礼是金陵太守,曾经亲密无间的手足情,也在新法推行后变成了见面就吵,还是不见的好。

  王安石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曾经说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时,是何等的绝决?

  而今,竟也逃不过回忆从前,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错了”。

  坚持自己的选择,错了吗?

  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以第四名的成绩考中进士,而他本来是第一名。

  因卷子里有句“孺子其朋”,让三十多岁的皇帝(宋仁宗)觉得这是大人对小孩说话的口气而不爽,便被调换了名次。

  当时,第二、三名有职务在身,不能调;第四名杨寘(zhì)恰巧一路考来都是第一,很有锦鲤潜质,于是被钦定第一,皆大欢喜。

  王安石倒也没有在意,他更在乎的是他拿到了进入朝堂的通行证,终于可以开始逐步推进自己的梦想了。

  他要变法革新,让大宋国富民强,让大宋再不受辽国和西夏的掣肘,恢复到汉唐旧貌,或许还能实现传说中的“尧舜之治”。

  可没多久,他就意识到,仁宗可能更愿意维持原样,京城也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当时天下承平日久,利益盘根错节,内里虽已“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让国家不堪重负、财政紧张,但只要不挑破,依然可以维持表面繁荣的假象。

  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为免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于庆历三年(1043年)发起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

  结果阻力重重,一年多点就草草收场,范仲淹、欧阳修们被贬出京。

  


  还是官场新人的王安石,默默围观了整个过程。

  “君非不明,臣非不贤,惜乎未得良机也。”

  有仁宗这样的明君,有范仲淹、欧阳修这样的名臣,还是被迫妥协的结果。

  既然时机未到,不如在地方上做些实事,积累工作经验。

  此后,王安石连续当了16年的地方官,多次推辞回京的征召。

  其中有次还是到皇帝身边修《起居注》,然而成为天子近臣的这个机会,被他推辞了七八次,还躲到茅厕过。

  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

  因政绩突出和一次次的拒绝而名满天下的他,最终被留下。

  知制诰,起草诏令;三司度支判官,审查京城刑狱案件。

  自觉不再人微言轻的他,终于有了底气给仁宗皇帝上了封《万言书》。

  “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

  大宋问题多多。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民不加赋而财用足。”

  应该如此如此。

  仁宗看了后,只是笑了笑,没有答复。

  王安石心灰意冷。

  既然不得圣意,那就等着再一次的机会吧。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与北山道人

宋代 王安石

莳果疏泉带浅山,柴门虽设要常关。别开小径连松路,祗与邻僧约往还。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宋代 王安石

苍黄离家问南北,中路思归归不得。
风涛何处不惊人,雨雪前村更欺客。
旧交旌旆此盘桓,见我即令儿解鞍。
荒山乐官歌舞拙,提壶沽酒聊一欢。
行藏欲语眉不展,互叹别离心缱婘。
行年半百劳如此,南亩催耕未宜晚。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宋代 王安石

柘冈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
亦见旧时红踯躅,为言春至每伤心。

王章

宋代 王安石

壮士轩昂非自谋,近臣当为国深忧。
区区女子无高意,追念牛衣暖即休。

宋城道中

宋代 王安石

都城花木久知春,北路余寒尚中人。
宿草连云青未得,东风无赖只惊尘。

题徐浩书法华经

宋代 王安石

一切法无差,水牛生象牙。
莫将无量义,欲觅妙莲华。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