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一个完美却悲剧的顶层设计大号

王安石:一个完美却悲剧的顶层设计大号

  人类社会的运行颇似河流的原理,悲剧与奇迹基本出在拐弯处。严重一点的,河流叫改道,社会叫改朝换代。于是,聪明的船长必需深刻了然船经的每一道拐弯区,睿智的政治家尤须通透社会运行的每一次转折点。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就是这方面的能家里手。

  现在叫改革,古代叫变法或改制。说到底,改革就是“改变”与“革新”。改是破,革是立,二者缺一不可。在国际化愈发显得主流的现代社会,除了改革,还伴随开放。

  改革的企图千千万,但改的方式,要么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要么是社会财富的整体增长。而结果,或大获全胜,或彻底完败。戈尔巴乔夫的一次大手术,就把苏帝给葬送了。

  王安石,字介甫,又名王荆公,外号“执拗公”。这哥们执拗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决定一旦作出,一万头大象都拉不回。也怪,何以与“石”字结名的大人物都这个德性呢?毛润之的“石三伢子”,蒋中正的“其介如石”,彭德怀的“石穿”。

  熙宁元年,即纪元1068年四月,宋神宗赵顼与王安石首次面聊。一番猛侃下来,神宗只有一个感觉——终于找对人了。跟刘玄德遇上孔明,刘季遇到张子房一样一样的激动。而王安石也深感碰到了明君,他跟所有读书人的路数一样——回去写战略咨询书。紧接着,给赵老板上了份《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那意指,类似于“北宋向何处去?”的万言书。

  赵顼为什么要改革?

  农民起义闹得欢、边患不断、国库虚空、僧多粥少、军力不济、风气败坏、法度措施扭曲。于是。非改不可。

  熙宁二年(1069年)始,一场为挽救北宋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社会、文化、教育各个方面,是继商鞅变法后一次规模超大的社会变革运动的序幕拉开了。其面之广可谓旷古,只差“医疗改革”一项没有列入了,究竟彼时还没这个条件。

  王安石的顶层设计:

  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期,由政府给农民提供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意图就俩: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但在执行上,更多的是依托地方酷吏去强制农民借贷,加之利息偏高,越弄越乱。限制高利贷?古往今来,都是一场场伟大的徒劳。

  免役法 将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一律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可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目的是促生产涨财政。但问题是于穷人而言,生产不能丢,差役还得服,因为没钱。

  方田均税法 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这一条算良政,后世的张居正亦如法炮制过。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目的是发展农业增加税收。但这以兴修水利数量为政绩标准的评判方式,最终买单的还是老百姓,跟GDP单边倒是一个鸟样。

  市易法 在首都开封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目的是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进而增大财政收入。这是典型的与民争利,最疯狂的时候,体制内人人皆商。

  均输法 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出发点是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但结果是发运使衙门成了市场的超级垄断商,比大商人炒货更蛋疼。

  保甲法 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的则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借此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则改为民籍。将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保甲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政府省了大量的养马费,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革新科举制 废除明经科,进士科的考试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上,扩大考选名额。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三舍法制度。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历次变革的成功,经验上而论,需具备几个点:一把手一以贯之的支持;民众的改革意愿强烈到爆;反对派不占上风;谋划、执行、督导、优化,均需一体化;遇到一个好的外部环境;领导班子同频。

  王安石的个人能力绝不是盖的,文章、韬略、意志、修为,可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改革大牛。但他的运气不佳与操之过急,的确是此次变法失败的根本。

  遇上司马光,是他倒霉的开始。倘要说“既生石何生光”也不为过。司马光来到这个世界,一个是来编写历史,一个似乎就是为了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来的。凡改革,是一定要遇到反对者的,但像司马光这样往死里反王安石的,却极鲜见。加之两宋是文人可以随意开炮的朝代,没有的事,也能帮你整出花来,光舆论这一块,王安石团队就够呛了。

  更重要的,宋神宗又是个短命鬼,他一死,便没人罩王安石了。从此,处处受到掣肘,郁郁而终。

  反过来看王安石变法的这几个大纲,都是围绕“富国强兵”展开的。很多时候,富国就是富国库,而这国库,跟民生没有半毛关系。谁的国?这是事先要搞清楚的。面面俱到的火急火燎,一定失败。

  被后世诟病得最厉害的就是三个法——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政府采购,价格常常是扭曲的,或低于市价的白吃白拿,或高于市价进而回扣满天飞。均输法推行不到两年被废除了。青苗法里的强迫借贷更是奇葩,那时究竟没有银行这一说。市易法的结果,叫“尽天下之货,自作经营”。

  司马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你那所谓的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会算计老百姓的财产罢了。老百姓穷则为盗,非国家之福。”王安石回道:“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谁来理财呢?一大堆官吏。

  不错,王安石的确具有经天纬地之才。且在未见神宗前,他已然名满天下的大V了,随便一篇文章,都是10万+以上。他偶尔也跟韩琦等大咖互粉一番。但其过分特立独行的诸多怪癖,也让其不被当朝士大夫们的特见,致使阻力重重。所用之人,也多是些政治投机之辈,恶性循环。

  发现没有,凡事加上一句“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被下边的人执行歪了”,往往是万劫不复的单边蠢事。这是人之常情,难道你一开始就不知道吗?

  这里,我不由想起刘鹗在《老残游记》里的一段话:“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眼所见,不知凡几矣。”

  假如,我是说假如,变法的一开始,只是单从保甲法切入,因为国防是最容易占领道义制高点的。在小试牛刀后,循序渐进,逐步拓展到经济及民生领域,可能还起到管仲当年的改革效果。

  面面俱到的顶层设计好不好,好。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在面对战争或天灾突袭时,基本是一抓就灵。但在相对平稳的环境里搞顶层设计,的确太生硬,及至没事找事。

  王安石变法,失败得很活该。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题北山隐居王闲叟壁

宋代 王安石

荒村日午未开门,雨後余花满地存。
举世但能旌隐逸,谁人知道是王孙。

题仪真致政孙学士归来亭

宋代 王安石

彭泽陶潜归去来,素风千岁出尘埃。
明时儁老心无累,故里高门子有才。
更作园林负城郭,常留花月映池台。
却寻五柳先生传,柴水区区但可哀。

示平甫弟

宋代 王安石

汴渠西受昆崙水,五月奔湍射黄矢。高淮夜入忽倒流,埼岸相看欲生嘴。

万樯如山矻不动,嗟我仲子行亦止。自闻留连且一月,每得问讯犹千里。

老工取河天上落,伏砾邅沙卷无底。土桥立马望城东,数日知有相逢喜。

墙隅返照媚槐谷,池面过雨苏篁苇。欣然把手相与闲,所愿此时无一诡。

岂无他忧能老我,付与天地从今始。闭门为谢载酒人,外慕纷纷吾已矣。

不到太初兄所居遂已十年以诗攀寄

宋代 王安石

一水衣巾剪翠绡,九峰环佩刻青瑶。生才故有山川气,卜筑兼无市井嚣。

三叶素风门阀在,十年陈迹履綦销。归荣早晚重携手,莫负幽人久见招。

斜径

宋代 王安石

斜径遇通南埭路,数家遥对北山岑。
草头蛱蝶黄花晚,菱角蜻蜓翠蔓深。

示杨德逢

宋代 王安石

我行其野,春日迟迟。
有苑者柳,在水之湄。
有鸣仓庚,岂曰不时。
求其友声,颉之颃之。
嗟我怀人,何日忘之。
六日不檐,方何为期。
期逝不至,我心西悲。
跂予望之,其室则迩。
一者之来,我心则喜。
我之怀矣,升彼虚矣。
爱而不见,云何吁矣。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