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招同官游东园

招同官游东园

宋代 王安石

青青石上蘖,霜至亦已凋。
冉冉水中蒲,尔生信无聊。
感此岁云晚,欲欢念谁邀。
嘉我二三子,为回东城镳。
幽菊尚可泛,取鱼系榆条。
毋为百年忧,一日以逍遥。

诗人王安石的古诗

送王介学士知湖州

宋代 王安石

吴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
遥想郡人迎下担,白苹洲渚正沧波。

千蹊

宋代 王安石

千蹊百隧散林丘,图画风烟一色秋。
但有兴来随处好,杨朱何苦涕横流。

次韵酬宋玘六首 其四

宋代 王安石

远迹荒郊谢俊豪,春风谁与驻干旄。故交重趼恩何厚,新句连篇韵更高。

美似狂酲初啖蔗,快如衰病得观涛。久知坏冶成天巧,岂与人间共一陶。

中牟

宋代 王安石

颓城百雉拥高秋,驱马临风想圣丘。
此道门人多未悟,尔来千载判悠悠。

字谜诗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兄弟四人两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
家中更有一两口,任是凶年也得过。

招杨德逢

宋代 王安石

山林投老倦纷纷,独卧看云却忆君。
云尚无心能出岫,不应君更懒於云。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宋代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西山

宋代 王安石

西山映水碧潭潭,楚老长谣泪满衫。
但道使君留不得,那知青更忆江南。

与僧何升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何人者,於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清风阁

宋代 王安石

飞甍孤起下州墙,胜势峥嵘压四方。远引江山来控带,平看鹰隼去飞翔。

高蝉感耳何妨静,赤日焦心不废凉。况是使君无一事,日陪宾从此倾觞。

杨德逢送米与法云二老作此诗

宋代 王安石

卢仝不出憎流俗,我卜郊居避俗憎。
仝有邻僧来乞米,我今送米乞邻僧。

天童山溪上

宋代 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招叶致远

宋代 王安石

山桃野杏两三栽,嫩叶商量细细开。
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

新田诗

宋代 王安石

离离新田,其下流水。
孰知其初,灌莽千里。
其南背江,其北逾淮。
父抱子扶,十百其来。
其来仆仆,镘我新屋。
赵侯劬之,作者不饥。
岁仍大熟,饱及鸡鹜。
僦船与车,四鄙出谷。
今游者处,昔止者流。
维昔牧我,不如今侯。
侯来适野,不有观者。
税于水滨,问我鳏寡。
侯其归矣,三岁于兹。
谁能止侯,我往求之。

尹村道中

宋代 王安石

满眼霜吹宿草根,谩知新岁不逢春。
却疑青嶂非人世,更觉黄云是塞尘。
万里张侯能奉使,百年曾子肯辞亲。
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燕侍郎山水

宋代 王安石

往时濯足潇湘浦,独上九疑寻二女。
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垄连冈散平楚。
暮年伤心波浪阻,不意画中能更睹。
燕公侍书燕王府,王求一笔终不与。
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
仁人义士埋黄土,只有粉墨归囊褚。

送吴显道五首

宋代 王安石

滕王高阁临江渚,东边日出西边雨。
十五年前此会同,天际张帷列樽俎。
公今此去何时归,我今停杯一问之。
春风两岸水杨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偶向东湖更向东,杏花两株能白红。
落拓旧游应记得,插花走马月明中。
荏苒荏苒瞻四海,明年花开复谁在。
杏花杨柳年年好,南去北来人自老。
少壮几时奈老何,与君把箸击盘歌。
歌罢仰天叹,六龙忽蹉跎。
跟中了了见乡国,自是不归归便得。
欲往城南望城北,此心炯炯君应识。

送王彦鲁

宋代 王安石

北客怜同姓,南流感似人。
相分岂相忘,临路更情亲。

有送行效张籍

宋代 王安石

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忆昔论心两绸缪,那知有送不得留。
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
秋风忽起吹泥尘,双目空回不见人。

移松皆死

宋代 王安石

李白今何在,桃红已索然。
君看赤松子,犹自不长年。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