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天是梅花的季节,你印象最深的梅花诗是哪一首呢?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王安石的《梅花》,全文如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入选小学教科书,几乎人人都会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是我最早学到的一首“梅花诗”,所以每当说到“梅花”,第一个涌入我的脑海就是王安石的这首诗。

  


  说到王安石,很多人想到的是北宋的那一场变法。

  但其实,除了政治家、改革家这一层身份,他作为文学家的身份更是不容忽视。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瘦硬通神,因此名列“唐宋八大家”;

  而他的一首《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开豪放词之先河。

  虽然他在词坛上的地位无法和苏轼相提并论,但是后人同样不会忘记他对词的贡献。

  而他的诗歌同样经典,“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而境界全出。

  无论是散文、还是诗亦或是词,他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然而很多人因为苏轼的缘故,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王安石,其实这是不对的。

  说白了王安石和苏轼也不过是政治立场不同罢了,后来苏轼遭遇“乌台诗案”,退居金陵的王安石还曾为其求情,他的宽广胸怀可见一斑。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1068年王安石提出变法,虽然遭到了很多的阻扰,但是有了皇帝的支持,变法还是展开了。

  1074年,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这给了反对王安石的旧党们借口,他们纷纷弹劾王安石。

  宋神宗无奈之下,只能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这次他的处境比之前更糟糕,因为只旧党反对他,就连新党也不都是跟他一条心的。

  所以王安石多次上书请辞,1076年,他的儿子王雱去世,同年他辞去宰相之位。

  这一次与其说是被“罢相”,不如说是他主动退位。

  仕途失意,亲子去世,王安石心中的孤苦可想而知,这首《梅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写就的,诗中坚强不屈、傲然独立的“梅花”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墙角数枝梅”,诗歌开头一句便写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墙角。

  这是一个简陋又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为何诗人会这样写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突出环境的恶劣;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为了突出梅花的品质。

  环境恶劣,梅花却依然绽放最美的风姿,这是她的坚贞;无人照顾,无人欣赏,它却毫不在意,这是她的孤傲。

  而这样坚贞孤傲的梅花不正是诗人的写照吗?他一直被排挤,却从未放弃心中的信念,就像他在另一首诗《北陂杏花》中所言“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凌寒独自开”,这一句进一步突出梅花凌寒盛开,坚贞不屈的品格。

  在万木凋零的季节里,只有梅花冲寒而放,它茫茫大雪中的一抹娇艳,它给冬天带了了无限生机。

  所以历代文人墨客提到梅花,无不饱含赞美之情。

  一个“独”字将梅花的傲然风姿写到了极致,就像林逋《山园小梅》中的“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小校园”。

  傲然独立的梅花就是冰天雪地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而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自我的王安石,同样耀眼夺目。

  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这样的坚贞不屈,怎不令人佩服?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远远望去,洁白的梅花仿佛已经和雪融为一体,但是诗人还是能辨别出这是梅花,而不是雪,为什么呢?

  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的清香是雪所不具备的,就像卢梅坡所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而花的幽香往往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不单是梅花,荷花、菊花同样都是有所指。

  静静绽放在墙角的梅花,无人欣赏,但是它却默默地为人送去幽香,这样的绝世之梅,怎不令人喜爱?

  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将梅花的绝世风姿,高贵品质写到了淋漓尽致,短短20字却美得令人心醉。

  而诗人在诗中所展现的那种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品质,更是令人钦佩。

  这首诗写的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送项判官

宋代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

宋代 王安石

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望江南(四之二)

宋代 王安石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题景德寺试院壁

宋代 王安石

屋东瓜蔓已扶疏,小石蓝花破萼初。
从此到寒能几日,风沙还见一年除。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

宋代 王安石

天雨萧萧滞茅屋,冷猿秋雁不胜悲。
床床屋漏无乾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孙君挽辞

宋代 王安石

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
名与碑长在,魂随帛暂迁。
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
俛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