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纵使非议满身,你依然令我们感动

王安石:纵使非议满身,你依然令我们感动

  


  英国史学家汤恩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这个宋朝,当然指的是北宋。

  因为北宋有《清明上河图》里的清平景象,有高薪养廉的公务员制度,有文人雅士的精致生活,有极为宽松的社会氛围,有令人向往的大国气象。

  在北宋极盛的时候,世界上70%的GDP在中国,80%的超级大都市在中国。泉州、开封和临安这些大城市,白天行人摩肩接踵,晚上流光溢彩,灯火通明。

  中国古代的唐宋八大家,光北宋就占了六家。他们以自己的旷世绝学和不朽之作,不但照亮了大宋的天空,更辉煌了整个中国文学的悠长岁月。

  北宋,是无数人心中瑰丽的梦。

  在这个梦境深处,我看到了一个历经沧桑、孤独悲怆的背影,在无涯的时间的隧道里,正踽踽独行。

  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从小立定青云志

  1021年,江西临川,王安石出生。

  从小,王安石的身上就笼罩着天才的光环。他记忆力超群,所学诗文皆过目不忘,几近神童。加上父亲对他后天的培养教育,王安石逐渐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才子。

  王安石的父亲是一个地方官吏,这一点对王安石的成长特别有利。

  王安石从小就跟着父亲宦游大江南北,这使他有足够的机会,得以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得以体察老百姓的饥寒冷暖。

  也正是这段经历,使王安石看到了大宋王朝存在的种种弊病。因此,王安石少年时期就在心里默默立志:待我长大成人,我必为我的国家奉献全部心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1岁那年,王安石一举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他的仕宦之路。

  和他同中进士的同学们,在找工作的时候,纷纷托关系,寻门路,挤破头地想留在京城。王安石可倒好,主动写申请,递报告,说他想到地方去锻炼。

  皇帝一听,心想:见过低调的年轻人,没见过这么低调的年轻人。此人对自己如此严格要求,他日必成大器。

  王安石就这样到下基层锻炼去了。

  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吧,王安石在当地方官的时候,总是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他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谈庄稼的长势,谈各种谷物的收成。甚至亲自卷起裤管,向农民学习如何施肥种地。

  他访民情,察民意,不断地寻找和发现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本着百姓利益第一的原则,想尽办法去解决。

  他知道自己仅仅是个父母官,但他想为一方的百姓,发出最大的光和热。

  事实证明,王安石任地方官时的政绩是非常突出的。因为他每到一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此时的王安石踌躇满志,《登飞来峰》是他心境的最好写照: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应召进京为变法

  1067年,在正月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宋神宗继位。

  在宋神宗之前,宋朝对外基本上采取的是防御政策。宋神宗一上台,就想变这种被动局面为进攻态势。他想对外扩张,使大宋恢复昔日的汉唐雄风。

  要实现这个宏图伟业,就必须打仗,而打仗就必须有钱。国库里的钱是不能乱动的,因为那些钱要留作国家的正常开销。

  那么,谁能有奇思妙想,谁能拿出锦囊妙计,使得国家的钱迅速地多起来?

  宋神宗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当时还在地方上默默呆着的王安石。

  一纸诏书,王安石欣然进京。

  宋神宗要他变法,要他改革,要让大宋在他们的变法和改革中,去掉积贫积弱之气,迎来新一轮的辉煌。

  变法和改革正是王安石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多少年在地方上的艰苦历练,就是为了等到去中央施展拳脚的这一天。

  沉寂许久,王安石终于站到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此时,王安石的眼里,天地光明,万象更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改革之路多阻力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它的出发点非常好:发展生产,富国强兵。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初夏即事

宋代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示永庆院秀老

宋代 王安石

禅房借枕得重欹,陈迹翛然尚有诗。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与宝觉宿龙华院三绝句 其三

宋代 王安石

与公京口水云閒,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金山。

南荡

宋代 王安石

南荡东陂水渐多,陌头车马断经过。
锺山未放朝云散,奈此黄梅细雨何。

游锺山

宋代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葛溪驿

宋代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