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王安石死亡真相曝光!

王安石死亡真相曝光!

  作为古代伟大的诗人和改革家,王安石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病死?被杀?还是中毒而死?

  


  小时候

  你一定背过这样一首诗: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那时候,老师是不是跟你说:

  诗人嗅觉灵敏,

  独具慧眼又善于发现。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作为古代的大文豪,好像任何的赞美加在

  王安石身上都是可行的。

  但是,万万没想到,王安石的这双慧眼,居然是高度近视!

  所以他判断梅花的方法只能是

  ---嗅觉

  有没有一种被老师忽悠的感觉呢~

  


  说起他死亡的真正原因,我们先来看看高度近视的王安石在宋代是怎么生活的?

  据王安石的妻子表示,丈夫从不挑食,面前摆什么菜就吃什么。但实际上王安石的内心饱受煎熬,因为高度近视,他看不清远处的菜品是什么,与其选择前方未知的食物,不如将就眼前看得见的“美食”。可想而知当时王安石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家里算是勉强活了下来,但在朝堂这个神圣高贵的地方呢?

  那天,当一缕温色的阳光照进了皇帝的心间时,瞬间感到暖意的宋仁宗突发奇想地邀请了众大臣来皇宫里面钓鱼,还给大家分发了鱼饵,刚领到鱼饵的王安石感到很激动,他看到一袋灰白色的东西在手上,于是掂量了下,感觉挺厚实的,顺道就往嘴里面塞,结果越吃越奇怪,还不忘跟皇帝反馈:“这点心的味道真是独特至极啊!”

  皇帝听闻后,龙颜大怒。

  “平时在穿着上不讲究就算了,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我给你的鱼饵吃掉了,你是不是故意和我作对。”

  这里插播一条小简讯:

  几日前,皇帝因在王安石的领口上看到了虱子很愤怒,苏轼的父亲因此写了一篇《辨奸论》。可是,高度近视的王安石心里别提多委屈了。700多度的近视,找虱子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

  


  尽管王安石后来的政绩很突出,但宋仁宗在位时,王安石一直得不到重用。晚年时,还因为邋遢的形象被百姓们吐槽,最后抑郁寡欢而离世。

  拥有满腹才华的王安石本以为自己能在仕途上大放光彩,没想到因为一双近视眼让他与世人格格不入,最后带着悲愤悄然离世。

  如果,古代也有ICL近视手术,王安石就能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并且步步高升。

  由于王安石近视度数太高,眼角膜厚度过薄,普通的激光近视手术拯救不了他的容颜。但ICL近视手术可以,它拥有:

  矫正范围广(可矫正50-1800度的近视)手术时间短(过程只需10分钟)恢复时间快(当天做完即可当天出院)效果好(不损害角膜的完整性,术后视觉效果好)

  也许,王安石就不会走得那么悲惨了!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饮裴侯家

宋代 王安石

裴侯饮我日向中,四坐宾客颜皆红。
扫除高馆邀我入,自出粜麦怜民穷。
天边眼力破万里,桑麻冥冥山四起。
野心探寻殊未已,更欲湔衣北城水。
忽见碧树樱桃悬,下马恣食不论钱。
赤星磊落入我眼,恐是半醉游青天。
裴侯方坐尘沙里,役身救物当如此。
我曹偶脱簿领闲,何忍爱惜一日闲。
且归拂席饱眠睡,明日更看滁南山。

将次相州

宋代 王安石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江宁夹口二首

宋代 王安石

锺山咫尺被云埋,何况南楼与北斋。
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

寄吴冲卿

宋代 王安石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
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
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
穷年走区区,得谤大於屋。
归来污省舍,又继故人躅。
相逢只数步,吏桉常填目。
切嗟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孤危失所助,把卷常恨独。
虚名终自误,谬恩何见蹙。
清明有冲卿,奥美如晦叔。
时谓当选升,屈指尚五六。
揆才最不称,饕宠宁无恧。
殷勤故人书,纸尾又见勖。
君虽好德言,我自望忠告。
易称动不括,传论大明服。
进为非成材,罪恐不容赎。
岁残东风生,陕树尘翳麴。
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

寄曾子固二首

宋代 王安石

严严中天阁,蔼蔼层云树。
为子望江南,蔽亏无行路。
平生湖海士,心迹非无素。
老矣不自知,低徊如有慕。
伤怀西风起,心与河汉注。
哀鸿相随飞,去我终不顾。

题画扇

宋代 王安石

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
青冥风露非人世,鬓乱钗斜特地寒。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