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生命不过一场灿烂烟花(下)

柳永,生命不过一场灿烂烟花(下)

  


  此时的柳七公子,画檐深处,醉卧花丛,全身心地投入到词的创作中去,开始大量填写慢词。

  所谓慢词,就是在原来小令的基础上,曲调变长,字句增加。

  不要小看调子比以前长了、字数比以前多了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变化,这是宋词朝前发展的一大步!

  词的节奏放慢了,音乐变化多了,演奏起来更加悠扬动听,而复杂变化、曲折委婉的情感也更适合用慢词来表现。

  多情如柳七公子,小令怎能让他酣畅淋漓地抒发他的多愁善感?

  柳七公子在宋词上的革新,后来的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哪一个没有受到柳七公子的影响?

  就是当朝很看不起柳七公子的晏殊,那个写下著名的非常小资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成相识燕归来”的宰相,他也用过柳七公子开创的新调。

  柳七公子所用的词调比晏殊多三倍,比欧阳修多两倍。

  宋词880多个词调,有100多个都是柳七公子首创!

  那时的柳七公子,宛然就是宋词的掌门人。教坊乐工,只要有新腔,一定要求他填词,才敢拿出来传唱。

  然而花自盛开水自流,一晌贪欢,醒来怅然,红尘滚滚,柳七公子终究还是没有看透。

  浅斟低唱,不过是一场灿烂烟花,转瞬即逝,而柳七公子要的,仍旧是那难以堪破的“浮名”,他要做亘古不变的星辰。

  兰堂夜烛,百万呼庐,画阁春风,抵不过亲人对他鄙视的目光,爱恨离愁,莫不过满目青山空怀远。

  柳七公子,背上行囊,他要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来一场寂寞的逍遥游。

  离别凄惨,注定要在鱼与水草的眼泪中纠缠千年。

  当柳七公子的红颜知己虫娘追随到江边,面对着秋日的凄风冷雨,想到多少年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吹过,怎留踪影?他不禁拉住虫娘的手,滴滴眼泪从腮边滑过,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想到了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命人作曲“雨霖铃”,禁不住悲从中来,古往今来,只有把“情”字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才能体会生离死别的痛苦!

  此情此景,月为灯光水为舞台,十里长亭杨柳岸、千里烟波远行舟为背景,而满脸凄楚泪眼朦胧的柳七公子和亭亭玉立的虫娘,他们把分离的场景,演绎成了千年的经典,而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的画面,也成就了柳七公子的万古痴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至此,“雨霖铃”始为词牌。

  


  你不是东坡,你吟诵不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样豁达的诗句,你只是一条来自深海的鱼,你的眼泪是一世也流不完的。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人世间有人喜欢东坡的豪放,就会有人喜欢你的婉约;有人喜欢看关西大汉拿琵琶铁板唱“大江东去”,就有人欣赏十七八岁女孩儿拿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正如有人喜欢恒久闪耀的星光,就有人喜欢灿烂一瞬的烟花。

  千年过去,宋朝的风沙还在刮,而千年以来,有多少人一个一个溺死在他的情海里,不能拯救。

  他们读着柳七公子、唱着柳七公子,也念着柳七公子。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当50岁的柳七公子终于换来了“浮名”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想明白,他来到这人世间,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远离繁华帝都的浙江宁海晓峰盐场里,昔日翩翩少年,如今干瘦老儿,谁还能看出他就是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柳七公子?

  唯有他为盐工艰辛流出来的浊泪,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多愁善感,一丝未减。

  由于他在老百姓中的口碑甚好,被后来的很多县志列为名宦,甚至在整个宋朝三百年间只有四人入选名宦的元代《昌国州图志》,柳七公子也占据一席之位。

  只是他沉默寡言,哪里还有当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狂傲!他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只是希望能得到一次升迁机会,而最终,他也只是做到了“屯田员外郎”而已。

  当他久困选调、终于游宦成羁旅的时候,他想到了那些昔日的红颜知己,不知她们现在是否还好,她们是否也会想到我,愁倚阑干,登高望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那如烟似的乡愁、那羁旅他乡的哀怨,还是交给这《八声甘州》来替年老的柳七公子诉说吧!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苏轼最为欣赏的画面,他虽与柳不同路,却由衷地为他的才华折腰。

  柳七公子并不知道这一切,他终究还是后悔了,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写下“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的誓言,想到了“我要做我人生的主角”的豪气冲天,然而,都没有做到。

  追思往昔年少,继日恁、把酒听歌,量金买笑。别后暗负,光阴多少。

  如果能得永久,何必一生三变!

  他默默地把“柳三变”改为了“柳永”,把字“景庄”改为了字“耄卿”。

  如果可以,请让我多活几年,我一定会做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他流泪看向茫茫天幕,后悔自己此刻才参透禅师送给他的第三句话: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人生何其短暂,只有超越时空,把握住当下,才能和天地同在。

  他终究没有多活几年,约1054年,柳永死去了。

  


  我们不知道他具体出生于哪一年,也不知道他具体死于哪一年,甚至连他的墓葬在哪里,到现在人们还在争论不休。

  宋代的《国史》里载满了文人墨客,却容不下旷世才华的柳七公子;多少庸庸碌碌的人群在《宋史》里川流不息,我们却看不到柳七公子一个黯然转身的背影。

  只是知道他死的时候孤苦无依、穷困潦倒,是歌妓们凑钱安葬了他。

  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虽没有得到帝王的垂青,却得到了这些人间卑微女子的真爱,他是人间的“无冕之王”。

  让我们来听听歌妓们是怎么唱的吧: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黄金屋,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还有什么比得到人的真心更难的事情了吗?

  柳七公子,你做到了。

  当所有人都不把她们当作一个“人”来尊重的时候,你尊重她们;

  当所有人都把她们当“水草”一样来藐视的时候,你把她们当作最美的花捧在手心;

  当所有人无视她们“独倚阑干愁拍碎,惨玉容,泪眼如红雨”时,只有你会痛感“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你死了以后,每年的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歌妓们纷纷来为你扫墓、烧纸钱。

  她们为你流泪,恨不早与你相逢,相逢在有你置身的风景中。

  不能和你相遇,就和你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不能和你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就年年清明时节“吊柳七”。

  此后,居然形成了风俗“吊柳七”。怪不得有人这样说: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这个习俗直到南宋才逐渐停止下来。

  柳七公子,他值得她们为他留下的每一滴眼泪,看完这个伤心欲绝的男子用生命在为她们歌唱的身影,你一切都会明白。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醉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七公子,生命不过一场灿烂烟花,有人看到了,有人欣赏了,有人记住了,谁说它不能天长地久?

  千年以前,月白风清下,一位白衣公子迎风而立,翩若惊鸿,酡颜绽放,醉向烟波飘渺的大海。

  晚风吹拂着他内心的思绪,那思绪如同大海的波浪。

  他似乎看到一条鱼在水草边游来游去。

  他听到水草说:我们一定要到岸上去,做一朵花;

  鱼说:我一定要化作天上最亮的一颗星,照亮你们的笑脸。

  他望向深蓝色的一弯穹隆,灿烂烟花在头顶绽放。

  他听到水草说:看到了看到了,真美呀!

  鱼说:你们喜欢吗?

  水草说:这么美,怎么不喜欢!要是让我们到岸上去做一朵花,这烟花就算只看一次,也不枉了这一生!

  他微笑负手而立,风华绝代。

  几十年后,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手捧这位白衣卿相的《乐章集》泪水涟涟:“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她接过柳七公子的衣钵,潜心钻研,终使“词”这一不受文人正眼相看的“诗余”在宋朝站稳了脚跟,并和“苏辛”并肩站立,使“婉约词”和“豪放词”一起在大宋的天空绽放出最绚丽的烟火。

  柳永,终成—— 「一代词宗」。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宋代 柳永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昼夜乐(二之二·中吕宫)

宋代 柳永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洞房饮散帘帏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嘉景。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笛家弄(仙吕宫)

宋代 柳永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睛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染,金堤如绣。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情,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卢,画阁春风,十千沽酒。未省、宴处能忘管弦,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凝,泪沾襟袖。

祭天神(歇指调)

宋代 柳永

忆绣衾相向轻轻语。屏山掩、红蜡长明,金兽盛熏兰炷。何期到此,酒态花情顿孤负。柔肠断、还是黄昏,那更满庭风雨。
听空阶和漏,碎声斗滴愁眉聚。算伊还共谁人,争知此冤苦。念千里烟波,迢迢前约,旧欢慵省,一向无心绪。

迎新春·嶰管变青律

宋代 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西施 其三

宋代 柳永

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偕庭恃宠,尽使绝嫌猜。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

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