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政坛失意客,词界一浪子

柳永:政坛失意客,词界一浪子

  


  政坛失意客,词界一浪子

  ——柳永:哥的寂寞你不懂

  窗外,月色如水。

  揉了揉干涩的眼睛,伸了一个懒腰,一丝倦意慢慢涌了上来。

  转眼间,到翰林院上班已经一年多了,时间真的过的好快。

  看看面前的一摞子文书,苏东坡站了起来:今天工作量还行,20篇诏书终于完成了。

  一阵歌声,从窗外飘了过来,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那声音厚实而富有穿透力,高低起伏起转承合抑扬顿挫,凛然有种风骨,硬铮铮的豪气十足。

  苏东坡被这歌声吸引住了,他仔细听着歌中唱着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咦,这不是我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吗,谁人在唱?循声寻去,在一处长廊拐角处,一个年过四旬的幕客在唱歌。

  “学士,怎么还没有休息?”

  “先生好嗓子,我是被先生的好声音吸引过来了。”

  “打扰了学士的休息,罪过罪过。”

  “听先生唱的是我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什么会选这首?”

  “学士词,纵横捭阖,豪气干云,我非常喜欢。”

  “哦,那我想问问,我的词和柳七相比,你觉得如何?”

  苏东坡突然来了兴致,他想知道自己和柳七在词界到底谁更牛?

  那幕客想了想,说:“柳七的词,温婉缠绵,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子,拿着红牙板,唱着‘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您的词,那是要关西大汉,抱着铜琵琶,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听了这话,苏东坡哈哈大笑。少倾,面对夜色,苏东坡喃喃自语:“柳七,柳七……”

  这个让苏东坡喃喃自语的人,就是北宋的词人,柳永。

  这则故事记录在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中。(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或许是柳永的境遇让苏东坡想到了自己,也或许是柳永的词让他心生敬佩,也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而此时,柳永已经去世33年之多了。

  


  公元984年,费县县长家里,一个男孩出生了。这个孩子就是柳永,他老子就是当时的费县县长柳宜。这柳永也算是一个官二代了,柳宜曾是南唐的官,南唐灭亡后做了大宋的官。史料记载柳永兄弟三人,家族排行第七,因此人称柳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祖籍福建崇安。

  柳永的出生,让柳宜很高兴,他希望儿子能光大门楣,荣耀祖先。他给柳永找最好的先生,教孩子读书习字。

  这小子,也真是个读书的材料,记忆超常,往往是过目不忘,10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劝学文》: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想想看,这哪里像是10岁孩子写的文章?

  997年,13岁的柳永,跟随叔叔回了老家崇安。下河逮鱼,上树掏鸟,堵人家烟囱,这些活,这小子没少干过。

  老师教他诗,他非不听,他觉得诗格律要求太严格,限制发挥,偏偏喜欢上了词。

  抱着李后主的词不放,什么“林花谢了春红”什么“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深院静小庭空”之类的,那是如数家珍,一学就会。弄的老师一点脾气没有,只能根据他的兴趣来改变教学大纲。

  家乡美丽的风景激发了柳永的诗情,虽然他不怎么喜欢诗,但1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998年,他还是写了一首《题中峰寺》,也是他第一首诗: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此诗一出,一时间名动乡里,人人都想看看这个神童长啥样。

  17岁,也就是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写了第一首词,《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写武夷山风景,有“飘飘凌云之意”。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

  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这时候的柳永,就是传说中的人家的孩子。

  


  真正让柳永名声大噪的,是18岁那年,也就是咸平五年(1002年)。

  每天在家晃荡终究不是事,读书人走仕途,才是正道,老柳对儿子说:儿子,你该出去闯闯了。

  带着家人的期盼和美丽的希望,柳永自信满满地踏上了进京参考的路途。

  由钱塘入杭,美丽的杭州,湖山美好、都市繁华,这让年轻的柳永,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出任杭州一把手,柳永想去拜访,但是对于一个刚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想见市委书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柳永偏偏不信邪,于是写了一篇名传后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托人送给了孙何。怎么托呢,他一个小伙子也不认识人,于是就托了一个当地著名的青楼女子,并再三交代:如果孙书记来吃饭请她唱歌,别的都不能唱,一定要反复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那女子,收了柳永的钱,再加上小伙子又帅,自然乐意。于是在一次晚宴上,孙何在场,这女子抱着琵琶,樱口轻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孙何一听,两眼放光,这,这,这,这是谁人之作?

  那女子便道,这是柳三变写的。

  柳三变?柳三变是谁?我要见见,一定要见见。

  就这么柳永顺利见了孙何,两人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吟唱诵和。那时,柳永18岁,而孙何已经43岁。

  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人人争诵。当时,只要是去杭州的,如果不听这首词,那等于杭州白去了。

  第二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只可惜,1004年,孙何就去世了,年仅44岁。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

  这段时光,是年少轻狂的柳永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逛青楼,泡马子,下馆子,结交狐朋狗友,吃喝嫖赌抽,样样齐全。

  


  希望越大,往往失望也就越大,自信的柳永,参加了第一次礼部考试。他相信自己“定然魁甲登高第”。

  这个春天,有点冷。

  宋真宗看到柳永的卷子,面容不悦,“属辞浮糜”。

  皇帝发话了,这下柳永受到了谴责,这也就意味这柳永第一次考试,拉倒了。这让踌躇满志的25岁的柳永,郁闷到了极点,忍不住发了一通牢骚,这啥狗屁考试,对老子不公。

  《鹤冲天·黄金榜上》出炉: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牢骚归牢骚,但柳永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他的慢词,还是没能打动当权者。这年,柳永已经31岁。

  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也闹上了别扭,为了哄女朋友柳永写了《征部乐·雅欢幽会》: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只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这大学没考上,女朋友又闹掰了,你说说,这心情能好才是奇怪了。

  不行,老子还会再来的,我就不信邪,我就考不上?

  揣着及第的梦想,柳永第三次参加了考试,35岁那年,天禧二年(1018年)。

  梦想和现实总是相差太远,柳永第三次落榜了。

  而这一年,他大哥柳三复却考上了。

  


  05

  天圣二年(1024年),又是一个春天,怀着最后一点梦想的柳永,不,这次他改名叫柳三变,这年,柳永已经40岁了,他再次在焦灼中等待着发榜。

  当“柳三变”三个字出现在宋仁宗面前的时候,这位皇帝猛然睁大眼睛:“这个柳三变,是不是那个整天混在青楼女人堆里,写淫词艳曲,被女粉丝称为‘柳七哥’的‘柳永’吗?”

  高考招生办主任立马说:回禀陛下,的确是他。

  “都被毙过三回了,怎么还不死心,还想到我大宋的官场上来混?既然他通俗歌曲写得这么好,这么受欢迎,那就去搞好声音么,还来做什么?而且他这么喜欢‘浅吟低唱’,那告诉他就说是朕说的让他奉朕旨意去写歌好了。朕再也不想见到这个三观不正的家伙的名字以后再出现在考试卷上了。”

  这等于是定了最后的论调,也是终审判决,科举这条路,对柳永而言,已经是彻底没戏了。

  也正是这次判决,彻底改写了柳永的人生轨迹。

  脱下考生服的柳永,从此开始“再闯江湖”,之所以说再闯江湖,因为之前柳永已经闯荡江湖数年,早已赢得盛名,粉丝无数,微博、微信关注点击量次次都是100000+甚至1000000+,数不清的柳粉特别是女歌星都以能唱到柳七哥的词为荣耀: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四次的落榜,彻底让柳永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的梦想断了念想。

  面对一次次的打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面对和心爱的女人一次次的争吵,柳永离开了京城,离开了爱人,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将离别写到了极致,从此以后,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了离别必说之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直白晓畅,栩栩如生,情景交融,蕴藉深沉,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朋友群一推出,瞬间刷屏。

  “七哥,给我写词好不好?”

  “七哥,这词的版权我买了。”

  “七哥,到我这里来吗,我专门给好地方让你写词。”

  从此,柳三变从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气越来越大。

  面对爱人的离别,他写《雪梅香·景萧索》: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面对漂泊的孤独,身心的疲惫,他写《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 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历孤村,楚天阔、望中未晓。

  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恁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的华年,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的悲欢。

  登高望远抒离愁,他写《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天圣七年(1029年)45岁的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还是走吧,前往西北。过渭南,又写《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成都、湖南、湖北这些地方,到处留下了柳永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词,更是留下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场景。

  


  

  命运,似乎总会在不经意间转个弯。漂泊的心,总是渴望有一处休憩的驿站,整理一下疲惫的心情,放松一下麻木的神经。

  似乎好事,说来也就来了。

  景祐元年(1034年),已经50岁的柳永,终于看到了曙光。

  这一年,皇帝换了,宋仁宗走上了历史舞台。

  一般皇帝上台,都得搞个人心工程啥的,仁宗皇帝也不例外。特开恩科,对历届科举考试落选的放宽录取尺度,这对一直渴望仕途的柳永而言,无疑是一则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柳永即刻从鄂州赶赴京师。这年春试,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 ,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让柳永喜悦不已,大有范进中举之感。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当时范仲淹在苏州当市委书记,柳永于是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范仲淹比柳永小5岁,对,就是那个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狠角色。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宋代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木兰花(四之四·林钟商)

宋代 柳永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燕归梁·织锦裁编写意深

宋代 柳永

织锦裁编写意深。字值千金。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
泪盈襟。

幽欢已散前期远,无[“谬”换竖心旁]赖、是而今。密
凭归雁寄芳音。恐冷落、
旧时心。

诉衷情(林钟商)

宋代 柳永

一声画角日西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门。
年渐晚,雁空频。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

宋代 柳永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呼相继。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定风波·自春来

宋代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