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和歌妓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好?

柳永和歌妓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好?


  柳永和歌妓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好?

  答:问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能把柳永想得比较浪漫,以为他多风流,多热爱和青楼姑娘在一起,而想不到,柳永这么做,实在是不得已。

  为什么这么说?按照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推测啊。

  首先,因为客观经济因素。柳永虽然出身高考世家,老爸和两个哥哥都考上了进士,但其实也不是一考就中,都经历了很多坎坷。他22岁开始参加高考,47岁才成功,还是特招榜,否则仍可能不中。从绿鬓少年考成了花白头发,你想有多辛苦?从22岁到47岁,中间相隔25年,他不要吃饭?要吃饭就必须上班是吧?可那时考上进士才能当官,进事业单位,其他都是“无正当职业”,是吧?他去哪上班呢?权衡再三,他选中了青楼。

  其次,因为主观才华因素。柳永是个读书人,他住惯了城里,最擅长的又不是跑快递,开餐馆,卖房子是吧?他只有一个别人无法匹配的本事:写歌词。那时又没有报刊报纸,歌词需求量最大的地方是哪里?当然是妓院。这就注定了柳永选择职业的途径比较单调,只能跟歌伎们混在一起。那时青楼热闹,伙食也好,还可以免费打炮。你要是柳永,你不跟歌伎混,跟谁混?当然,其他人没他这个才华,想跟歌伎混,人家还不要呢。柳永的哥哥科考也不顺利,也是很晚才考上大学,但就没听说他和歌伎混得熟。为什么?没有才华,人青楼不接待。青楼这碗饭,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柳永特别有才华,歌词写得确实好,地位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林夕。不但民间歌妓找到他写歌词就会马上红,就连皇宫里的欢乐组,都不得不找他填词,宫里实在没有他这样的人才。你要知道,时间大浪淘沙,真正的好词人经过一千多年的淘洗,能被我们耳熟能详的,都是确实有两下子的。那么当时有没有作家协会呢?协会里是不是真的没有人才呢?当然也有。科举考试就相当于作家协会筛选,但他们的标准和文学关系不大,好像现在公务员考申论,能考上的不一定有文学才华。柳永虽然出身于考公务员成功世家,但他偏科,文学才华高,申论不行。还好他赶上一个好时代,要换了某个时期,除了八个样板戏啥也不能写,就只能饿死。

  因此,柳永选择在青楼混,实在是不得已。

  但柳永毕竟出身官僚世家,他最终的目标还是进事业单位,所以一直考啊考。还盘算考上后,把老婆从湖建老家接来,再把青楼的几个相好也纳为妾,当然,这可能只是说说而已,真要考上了,他又会物色更年轻美貌的放在家里了。

  晚年的时候,柳永终于考上了进士。47岁算晚年吗?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完全算。柳永当了官,马上换了画风,再也不留恋青楼柳巷了。他力求上进,希望升迁,但因为早年的文人形象影响太大,给领导的印象太深,所以被领导不喜,因此虽然当了十年地方官,怎么也升不了职。这是京城有个姓史的官员(不是我)是他粉丝,就向皇帝推荐。皇帝说:“正好欢乐组说今天要给朕进献新曲,你就叫那个柳永填首歌词配曲吧。”柳永欣喜若狂,马上献了一首《醉蓬莱》献上: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都是歌颂皇帝的。但皇帝拿到手里扫了两行,却满脸乌云,把稿纸抖得哗啦啦作响:“这写得什么玩意?我宫殿里的太液湖这么宁静,这么澄澈,他却写什么太液波翻。我翻他大爷。”把稿子扔到地上,“还想升职,叫他赶紧滚蛋,有几远滚几远。”

  柳永还不服,去找宰相晏殊申述,晏殊调侃他:“听说你喜欢作歌词?”柳永感到不妙,小心翼翼回答:“跟总理一样,有时写两首。”晏殊当即打个哈哈,好像刚吃了块辣椒:“可我不会给那些二三十块一炮的野鸡写啊。”

  柳永气得不行,他娘的说什么风凉话,我要是当了宰相,家里养得起欢乐组,我也不会给二三十块一炮的野鸡写呀。他气得也不想回家,一拐弯跑到丽春路派出所,大呼小叫:“我要改名,我不叫柳三变,我要叫柳永。”好像还真灵,没多久柳永果然转为京官,叫屯田员外郎,从六品。这是柳永一生的最高官阶了。

  不久之后,柳永就死了,身后还留下歌伎凑钱为他葬身的传说,好像柳永考上进士后,还和青楼歌伎保持交情似的,其实都是瞎说。据叶梦得《避暑录话》的记载,出钱埋葬柳永的是润州太守王和甫,而不是他那些青楼知音。

  其实如果生活能让柳永选择,他一定会勃然大怒:你他娘的才和歌妓关系好,你们全家都和歌妓关系好。要知道,这一切,他也不想的。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燕归梁(中吕调)

宋代 柳永

轻蹑罗鞋掩绛绡。传音耗、苦相招。语声犹颤不成娇。乍得相、两魂消。
匆匆草草难留恋、还归去、又无聊。若谐雨夕与云朝。得似个、有嚣嚣。

满江红(四之四·仙吕调)

宋代 柳永

匹马驱驱,摇征辔、溪边谷畔。望斜日西照,渐沈山半。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
中心事,多伤感。人是宿,前村馆。想鸳衾今夜,共他谁暖。惟有枕前相思泪,背灯弹了依前满。怎忘得、香阁共伊时,嫌更短。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宋代 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侭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惜春郎

宋代 柳永

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巫山一段云·萧氏贤夫妇

宋代 柳永

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羽轮飙驾赴层城。高会尽仙卿。
一曲云谣为寿。倒尽金壶碧酒。醺酣争撼白榆花。踏碎九光霞。

玉楼春(五之四·大石调)

宋代 柳永

星闱上笏金章贵,重委外台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
太仓日富中邦最。宣室夜思前席对。归心怡悦酒肠宽,不泛千钟应不醉。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