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苏辙宋祁这些宋代大咖,墙都不扶就服他

柳永苏辙宋祁这些宋代大咖,墙都不扶就服他

  相信大家对这三位大咖都相当熟悉了。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第一个对宋词进行了全面革新,他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他首创或首次使用了一百多个词调。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宋祁,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就是那个写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红杏尚书”,他和欧阳修一起修《新唐书》,承担了大部分工作。

  奇妙的是,这三位大咖在他们各自的生命轨迹中都遇到过同一个人——宋仁宗。对,就是《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赵祯。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历史上的他,虽然武功谋略不如先祖,但勤俭律己,温厚和善,大宋迎来一段清平盛世,史家称为“仁宗盛治”。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宋论》中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大概是说,宋朝的太平盛世是“慈俭”的仁宗和一大群具有君子人格的谏官大臣共同治理的结果。

  “为人君,止于仁。” “仁”是对赵祯的最高评价。《清平乐》中有一幕场景,宋仁宗有一次在朝堂上口渴了,回头看了几眼端茶送水的内侍(宋朝称镣子),但对方没有察觉,宋仁宗担心追责会使内侍受到惩罚,就一直忍着口渴,下朝后跑到苗娘子那里蹭水喝。

  


  对宫内侍从尚且如此,可见宋仁宗的宽厚善良,那么,当上面三位大咖和宋仁宗高手过招时,又发生了怎样的有趣故事呢?

  成全了“红杏尚书”宋祁的良缘

  《本事词》里记载过宋仁宗和宋祁之间的一段趣事。

  宋祁又称“小宋”,和哥哥宋庠(《清平乐》中因废后之事扣门要皇帝赐对的群臣之一)合称“二宋”。他们在天圣元年(1023)同中进士,名动京师。宋祁年轻俊朗,仪表非凡,是京城少男少女们的偶像(爱豆)。我们都背诵过他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他也因这一句被称为“红杏尚书”。

  有一次,宋祁路过开封的繁台街,碰到宋仁宗的皇家马车,慌乱中避之不及,忽然一个宫女掀起帘子,对着宋祁失声叫道:“是小宋啊!”宋祁惊讶万分,心动神摇,回家后作了《鹧鸪天》词,表达相思之情。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断肠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首词很快传到宋仁宗那里,经调查,宫女坦白,她是在仁宗宣召翰林学士时记住了“小宋”这个名字(看来果然粉了很久啊),当时她听到周围的公公都这样称呼他。

  宋仁宗召见宋祁,从容说起这件事,宋祁十分尴尬。不料宋仁宗只笑着说了四个字:“蓬山不远。”意思是美人并非遥不可及、相见无望,现在就赐给你。

  宋祁写了一首相思之词,居然抱得美人归,也多亏碰上一位善解人意又具有强大共情能力的仁慈皇帝。

  


  让四次落榜的柳永金榜题名

  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被很多人误解为是宋仁宗断送了他的官场前途。事实恰恰相反。柳永第一次进京赶考(1008)时,宋仁宗还没出生(1010年生)。柳永少年成名,正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赶考前就已写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然而第一次考试居然名落孙山,当时的宋真宗认为他“属辞浮糜”,这让自负轻狂的少年如何消受?于是柳永混迹青楼,醉酒之下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写得很“接地气”。大概就是发牢骚说考不上也没关系啊。什么仕途啊,富贵啊,名声啊,全是浮云,我还是最喜欢填词啦。

  宋真宗听到这首词很恼火,也怪柳永名气太大,这首词流传甚广。以致于下一次科举考试,宋真宗看到柳三变的试卷,大笔一挥:“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柳永就变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以后屡考屡败。

  直到景祐元年(1034),宋仁宗亲政,特别增加了一次科考的机会,对历届科场失意之人放宽录取尺度。柳永闻讯赶往汴京,和他的兄长柳三接同登进士榜(又一对兄弟)。年过半百终于中举,柳永喜悦不已。尽管柳永后来多年在地方任官,词作中也常有羁旅行役之感叹。但毕竟,是宋仁宗的“仁政”圆了柳永“学而优则仕”的夙愿。

  据陈师道《后山词话》记载,宋仁宗私下也是柳永的粉丝,“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的词为宋词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格局,《宋词三百首》收录柳永的词13首,柳永入选“《宋词三百首》中最受欢迎的词人TOP10”中的第五名。

  被苏辙诽谤反而嘉奖

  有人把宋仁宗喻为“明星制造机”。的确,他在位期间涌现出一大批牛人大腕儿,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宋八大家”而言,宋朝的六位全都活跃在宋仁宗时代: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嘉祐六年(1061),苏辙与哥哥苏轼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这一年一起参加了皇帝亲自策问的“制举”考试。他们报考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苏辙的制策洋洋洒洒写了六千多字,指责宋仁宗好色怠政、劳民伤财。一个年轻书生怎么知道皇帝的后宫之事呢?苏辙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窃闻之道路”,他原来只是道听途说的……宋代史料笔记里有宋仁宗勤俭爱民的诸多记载,所以苏辙真是传了谣言。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破阵乐·露花倒影

宋代 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法曲献仙音(小石调)

宋代 柳永

追想秦楼心事,当年便约,于飞比翼。每恨临歧处,正携手、翻成云雨离拆。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
惯怜惜。饶心性,镇厌厌多病,柳腰花态娇无力。早是乍清减,别后忍教愁寂。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

宋代 柳永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
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
魂梦,应认岭头云。

昼夜乐

宋代 柳永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堪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洞房饮散帘帏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嘉景。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宋代 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其三

宋代 柳永

画舸、汤桨,随浪箭、隔岸虹。□(脱字)荷占断秋容。
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
。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传娇慵。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想媚魂香信,算密锁瑶
宫。游人漫劳倦□(脱字
),奈何不逐东风。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