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一代词帝——柳永

一代词帝——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柳七是天才。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七岁能词,轻轻松松甩同龄孩子几十条街。

  

image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他名“三变”是《论语》中君子行为的标准:远望庄严可畏,接近时温和可亲,说话时严厉不苟。按这标准,柳七是谦谦君子的楷模,他长相俊美,风姿飘逸,言谈举止彬彬有礼。

  

image


  此时的柳七并不知,所有的命运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公元1002年,宋咸平五年,福建崇安。柳七18岁,背起行囊从老家出发,前往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柳七出钱塘,经苏州,览杭州,游扬州,饱览山河秀美。

  在杭州,如诗如画的美景深深打动了少年柳七: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一阙《望海潮》词,迅速让少年柳七名满天下。

  相传一百多年后,金主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顿时惊掉了下巴。他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美的地方,即使有,也应该由他独享。于是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悍然投江、挥师南下。

  

image


  苏杭扬三地,丰饶富庶,商贾云集,青楼酒肆林立,是闻名天下的销金窟。因词填得好,翩翩少年柳七成为曲坊青楼歌妓竞相结交的对象。而他的词作,也因美人们传唱,红遍大街小巷。 就这样,柳七偎红倚翠,醉倒在烟雨江南的温柔乡,一醉就是六年。这六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image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公元1008年,24岁的柳七结束流浪,到达帝都汴梁。进到帝都后,他发现自己的词作已在京城广为传唱。 因声名远扬,再加上精心备考,柳七相信自己定能“魁甲登高第”,然而,在1009年的黄金榜上,柳七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image


  愤懑的他写下《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image


  虽满腹牢骚,出离愤怒,但柳七并没有放弃,他坚信自己会有蟾宫折桂的那一天。公元1024年,天圣二年,第四次参加科考,柳七终于中榜,名单很快呈送给了宋仁宗赵祯。仁宗皇帝看到柳七名字后,想到后宫都在偷偷哼唱这货的淫词艳曲,不禁大为恼火。他重重地把“柳三变”从榜单上划去,然后奋力批下十个大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image


  至此,柳七的仕途间接被判无期,无奈,40岁的他只好绝望地修改了个性签名:奉旨填词柳三变。然后,他惨然大笑,转身走进烟花巷陌。他不知道,转身的刹那,他已经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时代。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官场放逐了柳七,柳七也放逐了官场。他彻底心灰意冷,将自己置身于灯红酒绿的青楼歌肆。 在大宋,狎妓冶游,是整个社会极为流行的风尚,曲坊青楼歌妓能歌善舞。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落魄文人,无不流连花丛,乐此不疲。尽管如此,青楼女子的地位却十分卑微低下。她们就像开在路边的野花,默默承受世俗的无情踩踏。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

  

image


  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只有柳七,倾尽真心,成为那些青楼女子的贴心知己,他甘愿拿起笔,为她们写下赞美话语。他用心去爱,平等去爱,写出直击她们内心最深处的词,这些绝美倾情的文字,经她们传唱,散落在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怀才不遇的柳七,在青楼酒肆,终于涅槃浴火重生,他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在大宋,他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王牌填词天皇巨匠。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只是,他写的虽是烟花寂寞,又何尝不是在写苦苦挣扎的自己。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距仕途之路渐行渐远,柳七决定离开汴京这个伤心都市。

  临别之际,青楼知己虫娘前来相送,两人依依不舍,泪洒长亭,萧瑟秋风中,柳七泪眼朦胧地写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风,秋雨,愁煞离别之人。此去一别,山高水长,与卿何日还能相见? 一阕悱恻缠绵的《雨霖铃》,划破长空,传唱千年,经久不衰。

  

image


  出汴京后,柳七顺水路南下,以填词为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漂泊太久,两鬓微霜、身心疲惫,他开始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 岁月蹉跎,人生苍老,他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故乡,是再也到达不了的远方;往事,只能在内心最深处珍藏。一阕传诵千古的《八声甘州》,道尽天下游子羁旅天涯的无限哀愁。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命运往往会不经意间开些玩笑,公元1034年,50岁的柳七终于换来了他想要的“浮名”。只是,昔日的鲜衣怒马少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沧桑老者。但骨子里,他仍是那个初心未改的追梦人。虽担任芝麻大小官职,可他为官清廉,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民办事。在每个职位上,他都做出了很好的政绩,故一直被称为“名宦”,然而,无论如何努力,他最终只做到了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公元1053年,柳七于悄然无息中离世,传奇就此谢幕。柳七去世后,青楼女子谢玉英以妻子的身份作主丧,昔日红颜知己以陈师师为主,集资钱财,为他举行隆重葬礼。柳七出殡那天,满城歌妓无人不到,遍地缟素,哀声震天。参加送葬的官僚自觉惭愧,掩面而返,柳永的墓地设在乐游原,墓碑刻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之墓。

  

image


  从此,每到清明,众歌妓都来柳坟凭吊,如此竟然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名曰“吊柳会”。一直持续到宋高宗南渡之后“吊柳会”才宣告结束。对于这种千年不遇的情景,后人有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人这一生,应当如何度过?当然是按照自己所喜爱的方式,度过一生。

  纵观柳永的一生:他才华横溢,他放浪形骸,他离经叛道,但是他按自己的方式活成了白衣卿相,活成了一代词坛的无冕之王……

  他悄无声息地来,轰轰烈烈地走,在那个薄情的世界里,他活出了最纯真的自我。

  附录:

  柳永文学成就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柳永艺术成就

  1、丰富词调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雅俗并陈

  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士不遇的感情,这本身就属于“雅”的范畴;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

  3、表现手法

  ①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②语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副词“恁”、“怎”、“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③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写景状物,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细。

  ④结构巧妙

  同时,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折叠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满江红(四之三·仙吕调)

宋代 柳永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临江仙(仙吕调)

宋代 柳永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幛拥下天人。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天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梦还京(大石调)

宋代 柳永

夜来匆匆饮散,欹枕背灯睡。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
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日许时、犹阻归计。甚况味。旅馆虚度残岁。想娇媚。那里独守鸳帏静,永漏迢迢,也应暗同此意。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睡衣睡

宋代 柳永

昨宵里恁睡衣睡,今宵里又恁睡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木兰花(四之四·林钟商)

宋代 柳永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几多狎客看无厌,一辈舞童功不到。
星眸顾指精神峭。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只要千金酬一笑。

浪淘沙令(歇指调)

宋代 柳永

有个人人。飞燕精神。急锵环佩上华裀。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簌簌轻裙。妙尽尖新。曲终独立敛香尘。应是西施娇困也,眉黛双颦。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