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千年以前,福建武夷山鹅子峰下,一位白衣少年仰望头顶苍穹,灿烂银河、满天星光,把温柔清辉洒向他清秀而忧愁的脸庞。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来到这人世间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总觉得自己的前世是一条鱼。

  他经常做梦,梦到自己在深海里游弋,他的身边有好多水草在海底最深处随着水波荡漾。

  水草说:我们一定要到岸上去,做一朵花;他说:我一定要化作天上最亮的一颗星,照亮你们的笑脸。

  而现在,他化身为翩翩公子,而那些水草,他知道,一定散落在人间的各个角落,来实现它们做一朵花的愿望。

  时光追溯到约公元984年,少年出生了,他的父亲为他取名柳三变。这个名字出自《论语》中子夏的一句话:“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image

  一看就知道这是他的家人希望他能够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

  不过他的愿望不是做君子,他只想像一条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官,也算是官宦世家了,少年在整个家族所有堂兄弟中排第七,也叫柳七。

  以“奇秀甲江南”而闻名的武夷山把灵秀之气都赋予了这个少年,他不仅长相俊美,更善于填词。

  据说他小的时候在家乡武夷山看到过一首《眉峰碧》的词,如痴如醉,从此后再也无法忘却,连连写下歌颂武夷山美景的词作,被称作“鹅子峰下一支笔”。

  他的家人为他骄傲,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可以光耀门楣,于是要他进京赶考。

  “可是我为什么要进京赶考呢?”他仍然想不明白,他来到这人世间到底是为了什么。他爬上中峰,那里有一座中峰寺,问寺里的禅师:大师,我来到这人世间到底是为了什么?

  禅师拈花微笑,只说了三句话便闭目不语,他迷惑地离开了。

  天边晚霞映照着满山落叶,他想起了禅师说的第一句话: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满山的落叶,你想要哪一片呢?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有多少人在这人海中穿梭,茫茫然不知所措。

  禅师的这句话让他更加迷茫,他其实并不知道他要什么,既然家里人要他去赶考,那他就去吧。

image

  十九岁的柳七公子从老家武夷山出发,由钱塘入杭州,再经苏州到扬州,最后来到帝都汴京,他居然用了六年的时间。

  这个初次走出大山的少年,每走到一处地方,都要迷恋那里的湖山美好、都市繁华,就要在那里滞留一段时间。他要寻找,他究竟要的是什么?是什么最能打动他的心?

  首先打动他的,是杭州的美景。

  这世间居然还有这么美的景色和这么富庶的城市!他年轻的心激烈地跳动着,迫不及待地要用文字为这座城市、为这块城中宝玉——西湖,勾画出他内心的画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 (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

  年轻的柳七公子,用他蓬勃的脉动为人世间留下了这热情澎湃的文字。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隐隐约约的十万人家,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美丽的西湖和重重叠叠的山岭交相辉映,在这里,秋天时桂花满城飘香,而夏天的湖面,极目所望尽是少女般的荷花在风中摇曳。

  这首《望海潮》一出,杭州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柳七公子,一词名满天下。

  此刻的柳七公子,踌躇满志,他似乎知道了他想要的答案。从小他的父兄就告诉他:读好圣贤书,货与帝王家。

  是的,他要做天上最亮的那颗星,虽然他并不知道那些散落在人间的花儿到底身在何方,但是只要他能在这最繁华的王朝考取功名,他就一定可以在整个大宋发光。

  然而二十五岁的柳七公子还不知道,等待他的命运竟是要落魄一生。

  北宋王朝,繁华极盛,日日欢歌,纸醉金迷。歌舞楼馆,莺莺燕燕,梦幻般的哀婉弦歌,还有那轻俏婉转的莺声燕语。

  他忽然听到有人在唱他的曲子。脚步不自主地迈了进去,这一步,他一脚踏进一个风情万种的世界,他看见了那些变成花朵的姐妹,那些在大海深处摇曳的身影。

  是的,她们终究来到了人世间,只为了做一朵花的心愿。

  她们不是大家闺秀,可以端庄娴雅地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她们也不是小家碧玉,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中寻求一世安稳;

  她们只是这花花世界中的一朵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在众人不屑的目光中,在众多肮脏的踩踏里,努力挺直脊背,迎风开放。

  而如今,他来了。她们的泪,他懂。

  懂她们,就拿起笔为她们写下赞美她们的文字吧。他爱她们每一个人,他为每一个他爱过的人写下赞美她们的歌词。她们惊喜地拿出去唱,唱给每一个人听。

image

  看,这是才子为我写的:

  他夸我的歌唱得好!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木兰花》)

  他夸我舞跳得棒!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柳腰轻》)

  他夸我会写诗!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凤衔杯》)

  他夸我声音好听!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昼夜乐》)

  他夸我的眼睛长得漂亮!

  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

  (《西施》)

  一时间,汴京的烟花巷陌,到处都在传唱柳七公子的词。

  有人说:真名士自风流。可是,风流可以,怎么可以说出来呢?在那些家里养了歌妓、妻妾成群的男人眼里,女人不过是衣服,这些男人终于送了柳七公子两个字:浮靡。

  春闱在即,志在必得的柳七公子,自信一定可以“魁甲登高第”的柳七公子,却在科举考试中惨败。虽然皇宫里也在唱着柳词,可是皇帝不能给这样一个浮靡的人功名。

  柳七公子内心极其失落,我不过是怜惜她们而已,我不过是说了我心里想说的话而已,我有错吗?好吧,既然不能遂你们的意,我又何必去讨好不喜欢我的人?

  于是,他拿起笔墨,挥毫写下: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写罢,他唇角微扬,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他白衣飘飘,挥一挥衣袖,吟诵道: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不是禅师告诉他的第二句话吗?

  是啊,空山有人无人,与我何干?我自开我的花,我自流我的水,我自填我的词,我自参加我的科举,我自偎红倚翠,我自风流狂荡,我做我人生的主角,有何不可!

  柳七公子,你真的顿悟了吗?你真的想明白要把这短暂的青春,从此用来浅斟低唱吗?你那要做一颗星的愿望,从此真的就放下了吗?你自称是才子词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无奈?

  不然,你为何会接连四次参加科举,接连四次都落榜呢?

  当仁宗皇帝看到他的这首词,愤然用重重的笔墨在榜单上划去了他的名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他彻底绝望,拿来一块匾额,在上面写下龙飞凤舞的七个大字:奉旨填词柳三变。

  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从此后,我还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何其快活!

  那时的他也许没有想到:水流花开无人赏,浅斟低唱万古扬。

  此时的柳七公子,画檐深处,醉卧花丛,全身心地投入到词的创作中去,开始大量填写慢词。

  所谓慢词,就是在原来小令的基础上,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变化,是宋词朝前发展的一大步!

  词的节奏放慢了,音乐变化多了,演奏起来更加悠扬动听,而复杂变化、曲折委婉的情感也更适合用慢词来表现。

  柳七公子在宋词上的革新,后来的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哪一个没有受到柳七公子的影响?柳七公子所用的词调比晏殊多三倍,比欧阳修多两倍。

  宋词880多个词调,有100多个是柳七公子首创的!

  那时的柳七公子,俨然就是宋词的掌门人。教坊乐工,只要有新腔,一定会求他填词,才敢拿出来传唱。

  然而花自盛开水自流,一晌贪欢,醒来怅然,红尘滚滚,柳七公子终究还是没有看透。浅斟低唱,不过是一场灿烂烟花,转瞬即逝,而柳七公子要的,仍旧是那难以堪破的“浮名”,他要做亘古不变的星辰。

  柳七公子,背上行囊,他要“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来一场寂寞的逍遥游。

  当柳七公子的红颜知己虫娘追随到江边,面对着秋日的凄风冷雨,想到多少年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吹过,怎留踪影?他不禁拉住虫娘的手,滴滴眼泪从腮边滑过,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情此景,月为灯光水为舞台,十里长亭杨柳岸、千里烟波远行舟为背景,而满脸凄楚泪眼蒙眬的柳七公子和亭亭玉立的虫娘,他们把分离的场景,演绎成了千年的经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至此,“雨霖铃”始为词牌。

  千年过去,宋朝的风沙还在刮,而千年以来,有多少人一个一个溺死在他的情海里,不能拯救。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当五十岁的柳七公子终于换来了“浮名”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想明白,他来到这人世间,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远离繁华帝都的浙江宁海晓峰盐场里,昔日翩翩少年,如今干瘦老儿,谁还能看出他就是当年那个才华横溢的柳七公子?

  唯有他为盐工艰辛流出来的浊泪,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多愁善感,一丝未减。

  由于他在老百姓中的口碑甚好,被后来的很多县志列为名宦。

  只是他沉默寡言,哪里还有当日“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狂傲!他勤勤恳恳、恪尽职守,只是希望能得到一次升迁机会,而最终,他也只是做到了“屯田员外郎”而已。

  当他久困选调、终于游宦成羁旅的时候,他想到了那些昔日的红颜知己,不知她们现在是否还好,她们是否也会想到我,愁倚阑干,登高望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那如烟似的乡愁、那羁旅他乡的哀怨,还是交给这《八声甘州》来替年老的柳七公子诉说吧!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苏轼最为欣赏的画面,他虽与柳不同路,却由衷地为柳永的才华折腰。

  柳七公子并不知道这一切,他终究还是后悔了,他想到了自己曾经写下“我不求人富贵,人需求我文章”的誓言,想到了“我要做我人生的主角”的豪气冲天,然而,都没有做到。

  他默默地把“柳三变”改为了“柳永”,把字“景庄”改为了字“耄卿”。

  如果可以,请让我多活几年,我一定会做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他流泪看向茫茫天幕,后悔自己此刻才参透禅师送给他的第三句话: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人生何其短暂,只有超越时空,把握住当下,才能和天地同在。

  他终究没有多活几年,约1053年,柳永死去了。

  


  我们不知道他具体出生于哪一年,也不知道他具体死于哪一年,甚至连他的墓葬在哪里,到现在人们还在争论不休。

  只是知道他死的时候孤苦无依、穷困潦倒,是歌妓们凑钱安葬了他。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虽没有得到帝王的垂青,却得到了这些人间卑微女子的真爱,他是人间的“无冕之王”。

  让我们来听听歌妓们是怎么唱的吧: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黄金屋,愿得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还有什么比得到人的真心更难的事情吗?柳七公子,你做到了。

  你死了以后,每年的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歌妓们纷纷来为你扫墓、烧纸钱。她们为你流泪,恨不早与你相逢,相逢在有你置身的风景中。

  柳七公子,他值得她们为他流下的每一滴眼泪,看完这个伤心欲绝的男子用生命在为她们歌唱的身影,你一切都会明白。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柳七公子,生命不过一场灿烂烟花,有人看到了,有人欣赏了,有人记住了,谁说它不能天长地久?

  千年以前,月白风清下,一位白衣公子迎风而立,翩若惊鸿,酡颜绽放,醉向烟波浩渺的大海。晚风吹拂着他内心的思绪,那思绪如同大海的波浪。

  他微笑着负手而立,风华绝代。

  几十年后,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手捧这位白衣卿相的《乐章集》泪水涟涟:“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她接过柳七公子的衣钵,潜心钻研,终使“词”这一不受文人正眼相看的“诗余”在宋朝站稳了脚跟,并和“苏辛”并肩站立,使“婉约词”和“豪放词”一起在大宋的天空绽放出最绚丽的烟火。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两同心·伫立东风

宋代 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春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春。

燕归梁·轻蹑罗鞋掩绛绡

宋代 柳永

轻蹑罗鞋掩绛绡。传音耗、苦相招。语声犹颤不成娇。乍
得见、两魂消。

匆匆草草难留恋、还归去、又无聊。若谐雨夕与云朝。得
似个、有嚣嚣。

双声子

宋代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踪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宋代 柳永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促拍满路花(仙吕调)

宋代 柳永

香靥融春雪,翠鬓亸秋烟。楚腰纤细正笄年。凤帏夜短,偏爱日高眠。起来贪颠耍,只恁残却黛眉,不整花钿。
有时携手闲坐,偎倚绿窗前。温柔情态尽人怜。画堂春过,悄悄落花天。最是娇痴处,尤殢檀郎,未教拆了秋千。

诉衷情·一声画角日四曛

宋代 柳永

一声画角日四曛。催促掩朱门。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
魂。

年渐晚,雁空频。问无因。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
昏。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