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拍个马屁,我怎么成了“民族罪人”?

柳永:拍个马屁,我怎么成了“民族罪人”?

  


  1003年,宋真宗咸平六年。

  杭州。

  今天是中秋节,西湖岸边灯火辉煌。

  宋人风流。再加上,杭州自古是江南富庶膏腴之地,虽赶不上京都的风节物阜,但作为大宋的准一线城市,依旧是说不尽的繁华,举目所及净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自太祖以来豪奢之风日盛。一到夜间,杭州的CBD--西湖沿线更是雕车竞逐,宝马争驰,遍地的“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在杭州数不尽的青楼会所里,最出名的是那家名为“红袖招”的KTV。

  “红袖招”虽不比京城的“天上人间”,但也是江南首屈一指的鸦啼莺弄、高唱低吟的好去处。

  这里的头牌,是一位名叫楚楚的歌姬。

  传说这位楚楚,不仅人长得漂亮,歌唱的更是好听。

  当大多数姑娘还戴着亚克力号牌站成一排给客人报籍贯的时候,楚楚姑娘早就成了红袖招的镇卡小天菜,每晚都得照顾好几间包房。

  不过,今晚的红袖招有点清冷,甚至连那个“轿位已满”的招牌都没挂出来。

  原来,今晚杭州的最高领导——两浙转运使大人要在这里请客。

  领导请唱歌,下边人赶紧把其他客人都赶了出去,只留了一间最大的包房。

  眼下,红袖招所有的经理、妈妈们都出来了,整齐地站在门口候着。

  楚楚姑娘作为钦点招待员,更是穿着低胸齐P小短裙,站在最前面。

  这时一名小跑堂一溜烟地跑了过来,大喊道:“来了,来了,孙大人来了!”

  ……

  跑堂口中的孙大人,名叫孙何。

  孙何的名字可能不为太多人所熟知,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个牛X的不能再牛的人物。

  史载,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

  用现在话说,孙何从小就是个学霸。

  那年太宗朝科举,学霸孙何与后来的宰相、牛人丁谓同科考试。

  孙何高中状元,早已名满天下的丁谓只考了第四。

  丁谓不服,告到太宗那里。

  太宗打哈哈道:”甲乙丙丁嘛,你既然姓丁,给你个第四,也没冤枉你啊……“

  估计,此时的丁谓心里不知道骂了几百遍CNM了——

  既然甲乙丙丁,就让我考第四;他孙何姓孙,为啥不名落孙山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皇帝对这位孙状元是多么器重。

  当然,孙何也没让皇帝失望,太宗、真宗两朝数次破格提拔,很快坐到了两浙转运使,成了吴越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而此时的孙何还不到四十岁。

  夜已经很深了。

  包房内的茶几上堆满了各种酒瓶,一看就知道今晚的客人们都没少喝。

  孙何坐在包间的正中,怀里的楚楚姑娘两腮发红越发动人。

  可是,孙何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愉悦的表情。

  领导不高兴,下边人心里有点没底。

  都知道孙大人十岁识音韵,爱听歌、会唱歌,难道今晚没听够?

  没人点歌,气氛有点尴尬,总不能一直单曲循环那首“拒绝黄赌毒”吧!

  这时候,一位身材略胖的官员站起来,清了清嗓子,给孙何作揖道:“孙大人,下官素闻大人少精意于音韵,号称荆州三凤!就连当今官家宫中的司教坊遇到古韵难解,也要请教孙大人!”

  孙何待人一向谦虚,即使是对下属也是恭敬有加。

  他忙站起来回礼,举了举手中的酒杯,先干为敬道:“李大人,谬赞了!音律游戏,不过雕虫小技而,不足挂齿!”

  那位微胖的李大人喝掉杯中的酒,擦了擦嘴角,继续作揖道:“孙大人过谦了。天下学子谁人不知孙大人状元及第,在京城更是被当今官家视为肱骨。自从孙大人以太常礼院士身份来到咱杭州,夙兴夜寐,通宵达旦,把个战火后的两浙治理地可谓是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就冲这点,我老李给孙大人歌一曲!”

  说着,李大人走到筝前,手轻轻抚过,一曲《长安古意》就如流水般淌了出来,唱曰:“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

  ”

  这首《长安古意》出自唐初四杰的卢照邻之手,整首诗有六十八句之多,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京城真大,有钱人真多,这都多亏了皇帝的英明领导!

  李大人此时唱这首歌,无疑是以古喻今向孙何示好——两浙能有如此大好局面,都是孙何的功劳!

  孙何何等聪明,岂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可是,我再政绩斐然、勤政爱民,又有什么用呢?

  赵官家不知道啊!赵官家不知道,我还是无法调回京城,还得在这杭州再待几年。

  古时为官不易。

  高层领导了解你的机会和渠道很少,除了像寇准、苏轼这些一出山就富绝顶才华的之外,大部分人即使人品才能惧佳,却兢兢业业一辈子也没有被发现,最后也只好骈死槽枥。

  所以,稍有经济基础的官员一般都豢养一批文人、攒点水军,没事的时候让他们都开上公号,不停推送“定了!吴越经济总设计师这么说今年工作重点!”“惊了!领导轿内办公,吓退敌军百万雄师”等等。

  有用没用的,最起码可以赚点人气!

  如果机会好,恰巧被领导看到,朱笔一挥,自己就跑步进京了。

  现在孙何面临的就是这个困境,这几年工作政绩没得说,从上到下一片赞誉;这文人也没少养,软文更是没少推,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一直没上热搜,甚至不如那个不服气的丁老四混得好。

  一曲终了,孙何虽然含笑对早已一头热汗的李大人躬身致谢,但脸色却没有丝毫好转。

  李大人一曲颇为专业的《长安古意》都没有讨到彩头,其他人更不敢说话了。

  包房内气氛依旧尴尬。

  这时候偎在孙何怀里的楚楚缓缓站了起来,抱起旁边的琵琶拨了一下,嘤嘤道:“古书曾言‘曲有误,周郎顾’。我看咱们孙大人解韵析律的水平不在三国周郎之下。 最近奴家特地学了个新曲儿,今天晚上就在众位大人面前献丑了!”

  说着,楚楚轻按琴弦,依律而唱: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一首《望海潮》写的可谓是大气磅礴,虽然是女子唱出,依旧气贯如虹。

  最主要的是,这首词写的是吴越风物、杭州繁华,翻译一下就是:

  在孙大人的带领下,两浙地区人口大增参差十万人家,GDP连年翻番竞豪奢,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增加菱歌泛夜,年底去京城述职,领导肯定会表扬您归去凤池夸!

  余音终了,在座的各位居然一时忘了鼓掌。

  尤其是孙何更是惊地站了起来,酒杯里的酒洒在衣服上居然都浑然不觉。

  他口中反复吟唔着词中的新句,他知道,有了这首词,自己进京的事定了!

  过了很久,他回过神来,仿佛想到什么,于是冲着楚楚问道:“敢问姑娘,此词出自何人之手?”

  “孙大人的布衣故人,柳三变。”楚楚娇笑道。

  孙何身子一振,双手击掌,大笑道:“七郎?我早就猜到只有他柳七郎才有如此才情。”

  说着,他转身继续问道:“姑娘你怎么学得七郎此曲的?”

  楚楚这才放下手中的琵琶,揽着孙何的臂膀嗔道:“柳七郎早就到了杭州。可是孙大人门卫森严,七郎一介布衣虽与大人至交,也无法得见,故特意亲自教了奴家此曲,让奴家唱与大人听。”

  “什么?你说七郎在杭州?”

  “不错。”

  “在哪里?”

  “就在楼下!”

  “那还不快快有请!”

  ……

  第二年,即1004年,孙何调往京城任宰相,加紫袍。

  160年后,即1160年。

  金国首都燕京。

  虽然已是深夜,皇宫内依旧灯火恢弘。

  金国雄主完颜亮坐在宽大的龙案前,指着手里的一部《柳词》问道:“张爱卿(仲轲),这江南杭州真如柳词《望海潮》中所言之富庶、繁华?”

  “圣上,这杭州美色历代为江南之首,俗话说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是也。我燕京幽州岂能与之相比?”

  “要这么说,朕还真要到杭州看一看。”说着,完颜亮提笔在书上写下:

  万里车书一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兴兵六十万伐南宋。

  至此,柳永成了南宋文人诗作中的“民族罪人”!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八六子·如花貌

宋代 柳永

如花貌。当来便约,永结同心偕老。为妙年、俊格聪明,凌厉多方怜爱,何期养成心性近,元来都不相表。渐作分飞计料。
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争克罢同欢笑。已是断弦尤续,覆水难收,常向人前诵谈,空遣时传音耗。漫悔懊。此事何时坏了。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宋代 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倾杯(黄钟羽)

宋代 柳永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乾,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
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釭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归心悄悄。往事追思多少。赢得空使方寸挠。断不成眠,此夜厌厌,就中难晓。

留客住(林钟商)

宋代 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沈沈,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击梧桐·香靥深深

宋代 柳永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迎新春·[山解]管变青律

宋代 柳永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
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
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
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
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
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
忍独醒归去。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