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永这不正经之作为何古人不毁掉?很多人不懂,宋词选集不敢收录

柳永这不正经之作为何古人不毁掉?很多人不懂,宋词选集不敢收录

  两宋词坛,高手如云,原名三变的柳永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有时候笔者在想,柳三变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为何他能活得如此“嚣张”。

  柳三变能让一向豁达的东坡忌惮,东坡曾问一位幕僚,自己的词和柳永的词到底谁的更受欢迎,这位幕僚很聪明,说喜欢柳永词的人只是三教九流之辈。柳三变能让皇帝气得不行,初次落榜后他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称自己就算无官无职,做个风流才子也不错,皇帝一生气从此他便一辈子没中进士也没当上官。但就是这样的柳三变,却能让教坊里卖艺女子们“痴狂”。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北宋词坛的巨星。

image

  或许有人要问,他这一介白衣到底凭什么?凭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式的绝美,凭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式的凄美,凭的是“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式的唯美。

  或许还有人会说,这样的词秦观、晏殊也能写,那本期咱们就看一首唯有柳永敢写的词作,感受一下柳三变的调皮和大胆。此词名叫《斗百花》,是柳永水平很高的一首洞房词,它为何能流传下来很多人都想不通,让我们来读一读:

image

  《斗百花》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这首如此不正经的情词,能流传下来当真是不容易的。宋代的多数诗词选集,都没敢收录这首词,这其中包括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最重要的词集《百家词》,明人编的《宋名家词》、清人编的《四印斋所刻词》。唯一能找到这首词的,是柳永自己编撰的《乐章集》。《乐章集》曾很风靡,古代名家们自然是知道这首词的,但大家硬是对此词不加评论。

image

  以他柳三变的名气,为何宋明清各朝名家要这样对这首词?原因就在最后一句上。在清代名书《十名家词集》中,作者侯文灿提到过这首词,表示因为末一句古代名家皆不愿点评它,所以它不合适收录进自己的书中。

  其实我们以今天眼光来看,这是一首不错的情词,它描写的是一位少女初嫁时的情形。词的上片首句已经看出这位姑娘的年龄了,她刚到及笄的年纪。从她后面的“垂杨双髻”的装束来看,她是刚刚嫁人。柳永用“怯雨羞云”来形容她,点到即止,其实已经说明了她对婚后生活是不了解的。

  词的下片则描写得更加具体。这是一位纯情的好姑娘,但是她不解人事,这让丈夫十分为难。她在长夜里背立着,丈夫前来相问,她便以“你但先睡”来回复。这最后一句,有动有静,从神态动作等方面,将这位姑娘的忐忑写得淋漓尽致。

  宋代名家不愿点评,名词选录也不敢收录它,那这词为何还能流传千年?为何各朝各代的老夫子们不直接把它销毁,还让它流传了900多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很难得!全词无论是遣词用字,还是意境的烘托,在宋词中都是一首绝妙的好词。古代的文坛巨匠们其实都是有底线的,他们会看不惯这种词,自己也永远不会写这种词,但他们会尊重它,这就是很多大胆的词作能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这首词大家觉得写得怎么样?


猜你喜欢宋代古诗词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宋代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甘草子·秋暮

宋代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倾杯乐·皓月初圆

宋代 柳永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渐消尽、醺醺残酒。危阁迥、凉生襟袖。追旧事、一晌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算到头、谁与伸剖。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可惜恁、好景良宵,未曾略展双眉暂开口。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

看花回·玉墄金阶舞舜干

宋代 柳永

玉墄金阶舞舜干。朝野多欢。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雅俗熙熙物态妍。忍负芳年。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清平乐·繁华锦烂

宋代 柳永

繁华锦烂。已恨归期晚。翠减红稀莺似懒。特地柔肠欲断
。不堪尊酒频倾。恼人转
转愁生。□□□□□□(脱字),多情争似无情。

两同心·伫立东风

宋代 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春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春。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67篇诗文

诗人柳永的古诗

宋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