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遇到曹操这样的老板,就死心塌地干吧

遇到曹操这样的老板,就死心塌地干吧

  郭嘉,字奉孝,曹操最喜欢的谋士,没有之一。

  江湖有传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的话,就根本不会有三国的存在。

  诸葛亮是否真得害怕「鬼才」郭嘉,这无从考证,但郭嘉的才华确实是世间少有的,尤其是他识人的能力。

  在21岁那年,郭嘉去投奔袁绍,不过没多久就辞职离开了。

  当时的袁绍,兵强马壮,可谓是福利待遇特别好的大企业了,就差上市(称帝),天下很多的有志之士都前来投奔。

  这么好的地方,郭嘉为什么要离开呢?

  答案是:袁绍并非一个可追随的老板。

  郭嘉对同事辛平和郭图说,明智的人应该跟明主,才能建功立业,袁绍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明主。

  郭嘉这一去,就在家里待了六年。

  后来,曹操手下的大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很是伤心,写信给荀彧,让他推荐一位可以和戏志才匹敌的人才,荀彧便举荐了好友郭嘉。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郭嘉在和曹操见面畅聊了一番以后,走出曹操的办公室,兴奋地说,这才是我要找的老板啊!

  要知道,当时的曹操和袁绍比起来,那实力相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但事实证明,郭嘉的眼光是很准的。

  在官渡之战时,郭嘉曾写过一篇论文《十胜十败论》,洋洋洒洒地列出了曹操必胜、袁绍必败的十大理由。

  而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什么样的老板才值得跟随!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三国里有几次著名的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汉中之战等等。

  官渡之战,是曹操职业生涯中最为重大的战役之一,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赢则生,败则亡。

  在和袁绍开打之前,很多人其实是很不看好曹操的,毕竟双方的兵力悬殊太大,就连曹操自己心里也发虚,整个曹营更是人心浮动。

  但有一个人,他却对这场战役有十足的把握,并列出了曹操必赢的十大理由,这个人就是郭嘉。

  郭嘉先是以拿刘邦和项羽做比较,刘邦除了脑子比项羽要活一点,其他什么都不如项羽,但最终还是将楚霸王逼到乌江自刎的地步,一步步建立了大汉王朝。

  在撒完鸡汤以后,郭嘉开始了有理有据的分析,从十个方面来比较曹操和袁绍,一起来看看:

  1. 袁绍礼仪太多,曹操自然得体,这是道胜;

  2. 袁绍以反叛力量争夺天下,而曹操则以复兴汉室用来统帅天下,这是义胜;

  3. 汉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是以宽治宽,不能整饬危局;而曹操拨乱反正,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严治政依法行事,这是治胜;

  4. 袁绍表面宽宏大量实则多疑,任人唯亲,而曹操任人唯才,用人不疑,这是度量胜;

  5. 袁绍谋多少断,失败在执行很慢,而曹操当机决断,这是谋略胜;

  6. 袁绍喜欢吹捧之徒,沽名钓誉,而曹操以诚待人,不为虚荣,这是道德胜;

  7. 袁绍看见别人受冻挨饿,只是感到悲伤,却不会深入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只是妇人之仁;而曹操则能以小见大,继而想出办法解决,这是仁胜。

  8. 袁绍的手下争权夺势,谗言迷惑作乱,而曹操则以道德和制度管理下属,这是智胜;

  9. 袁绍不辨是非,曹操用“礼”推行正确的事物,错误就用律法纠正,这是文胜;

  10. 袁绍善虚张声势,不知兵法,曹操擅长少克制多,用兵如神,士兵信赖,这是武胜。

  在郭嘉的眼里,不管是个人的能力、性格、品行,还是团队的建设管理方面,曹操都远远强于袁绍,是一位难得的好老板。

  02

  好老板的三大特质

  如果说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对一个好老板的解释,你还是觉得有点看不懂,那么接下来我用更接地气,更具体的故事来加以解释。

  说曹操是三国里最好的老板,并不为过,他的身上有很多优秀管理者的特质。

  有能力、有野心,三观正

  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收拾了一些小头目,基本上是已经统一北方了,刘备还在四处漂泊。

  尽管大家都有将企业做大的野心,但很显然,曹操的野心有强大的实力支撑。

  要说起步阶段,曹操也是好于刘备,比富二代孙权要差一点,毕竟曹操是官二代,虽然是官宦家庭,但好歹人脉关系还是有的。

  为什么说曹操有是非观念,因为在他参加工作以后,他基本就与宦官集团对着干,当时宦官当道,也是大汉朝走向衰亡的原因之一,各地起义不断。

  后来董卓进京,根本不把小皇帝放眼里,睡后宫,杀同事,曹操便想要为天下人除害,携七星宝刀,以献宝刀之名刺杀董卓,但可惜最终失败。

  失败后的曹操逃亡到陈留,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这也是他决定自己单干的原因,官场上他是回不去了,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团队来对抗董卓的暴政。

  曹操携宝刀刺董卓,虽然没成功,但却为他攒足了名气,很多有才华的人来投。而在战略上最棋高一着的地方,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也正是因为手里有了汉家皇帝,有了这个天子,办起事情来都顺畅了很多,汉王朝虽摇摇欲坠,但毕竟还存在,很多人慕名来投奔效力。

  这就好比很多人选择加盟品牌来自主创业,因为推广很耗财力和精力,曹操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人觉得,曹操挟天子这件事办得不道德。但从客观角度讲,汉王朝已经是濒临覆灭,老百姓水深火热,如果有一个人能让百姓过得更好,谁来主持公司还那么重要吗?

  才与德,在我看来,真正做实事才是德。比如灾区地震,那些在网上整体批评这个明星捐地少,那个企业捐的少的人,就是道德模范吗?

  真正地德,是付出行动,让需要地人得到帮助。曹操上任之后,治军严明,对百姓也是爱护有加,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比如不准践踏老百姓的田地,提倡节约。

  有了背后的品牌支撑,也就意味着很多资源就掌握在了手里,曹操就开始东征西讨,不断地将自己产业扩大。

  所以,曹操是一个能够将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有将公司做大做强的雄心。

  对员工来讲,公司做大了,个人的才能才会更有机会施展,待遇才能提高。

  所以,公司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势头,是我看重的原因之一。

  不只会画大饼,真正带员工吃肉

  下面,就来说说待遇方面的因素。

  员工离开公司一般有两个原因:干的不开心,钱给的不到位。同样,公司想留住员工,福利待遇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上了战场九死一生,当时很多人从军是没有信仰的,谁给口饭吃,有衣服穿,有地方睡觉,我就为谁卖命。

  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不吝惜给手下人涨工资,发福利。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北方霸主的一战,曹操用降将许攸的计策,亲自带着五千骑兵偷袭袁绍的军粮仓库,一把大火让袁绍阵脚全乱,曹操大军乘胜追击,这场仗打赢了。

  袁绍着急逃跑过河,将大量的金银财宝都丢下了,只带着一些随从轻装逃跑。这些金银财宝到了曹操手里之后,他并没有进自己的腰包,而是将这些战利品全都赏给了此次战役的将士。

  要知道,打折是需要经费的,曹操那时候应该也不富裕吧,但是他将这些财物散尽给手下人,换来地是以后士兵更加地拼命打仗,因为赢了就有肉吃。

  这就是一个聪明老板的格局和手段。

  即使谈了待遇,也会让你觉得虚无缥缈,机关算尽,而且有些还不兑现。

  没有格局的老板不一定吝啬,但吝啬的老板肯定没有格局。

  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员工无条件地对公司忠诚,却不去想员工为什么要对你忠诚?

  格局小的老板只看到了他付出了500元,却看不到这500元的付出会让员工更加地努力和有干劲,会带来2000元甚至是5000元的利润。

  在乎这点蝇头小利,只会让人才对公司逐渐失去信心和信任,最终时机成熟选择离开。

  有些老板喜欢以小恩小惠来拉拢员工,经常聚餐啊,发发小礼品啊,这些其实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但说到底,大家都是要生活的人,能够领着大家一起致富,将生活品质提上去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华为在人才吸收方面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给你高薪,另外海底捞、胖东来这些企业的成功,也都是这样的路线。

  不亏待员工,曹操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他自己一向节约,但对下属却很大方,特别是有才能地员工。

  尊重人才,懂得管理

  因为《三国演义》是贬曹褒刘的,所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地说明。

  实际上,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更多,典韦、许褚、庞德、张辽、徐晃、夏侯惇、夏侯渊、张郃、曹洪...

  文臣谋士中,荀彧、郭嘉、荀攸、贾诩、程昱,包括司马懿都是很出色的,组成了强大地智囊团。

  这么多人才跟着曹操混,说明他这个老板有着很强地人格魅力。

  首先,曹操特别惜才爱才。当年为了收服关羽,曹操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马,要什么给什么,就差把心掏给他了。


猜你喜欢魏晋古诗词

咏贫士

魏晋 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四时

魏晋 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读《山海经》 其一

魏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咏贫士 其四

魏晋 陶渊明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饮酒·其九

魏晋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咏贫士 其七

魏晋 陶渊明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朝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26篇诗文

魏晋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