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很幽默的一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却一读就想笑

岑参很幽默的一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却一读就想笑

  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些,诸如“戏题”、“戏书”、“戏问”之类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因题中都有“戏”字,一般被统称为“戏作”。虽然它们的总数量占比不大,但却表现出了浓厚的调侃幽默色彩,为那个时代社会带去了轻松和愉快。如李白为了表示对杜甫的关心,就曾写下一诗《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戏问花门酒家翁》,便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很幽默的一首诗。说到岑参,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多数是善于写边塞诗,风格奇峭,气势磅礴。但读了这首诗后,你会发现岑参原来这么幽默。虽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但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一读就想笑。那么岑参这首诗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森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即一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还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花门,即花门楼,是凉州城中的一个馆舍名。单从这两句诗来看,并无幽默之处,而是以白描手法,实写了凉州城中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

  


  虽然没有过多语言详细说明,但我们可以想象定是美酒飘香的沁人情景。除此之外,七十岁的老人,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不仅反衬了当时喝酒人的数量之多,也反衬了大唐盛世的时代背景下,边塞安定,一片祥和的环境气氛。同时它也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

  然后,我们再看诗的后两句“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即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很像一串串铜钱,我便把它摘下来向您买酒喝,不知道您肯卖不?这里的榆荚,就是榆树的果实,春天生长,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而知道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后,我想岑参这不是欠打吗?

  


  但事实上,岑参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将凉州城中的生活化成了诗。它的诙谐、幽默,其实衬托出的是盛唐时期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而我们也能够从这首诗中,口语化的语言里,感受到属于那个时代的人情味,它回荡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像一股涓涓细流,流淌在了我们的心中。我想这就是岑参幽默能力所赋予的诗歌魅力。

  综观岑参的这首诗,主要就是用浅近的语言描写眼前的人和事,格调诙谐、幽默。而这类能够让人一笑,比较轻松愉快的诗歌,显然也很容易被口口相传。所以杜确在《岑嘉州诗集序》中曾说岑参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当然,诗歌中的“戏作”还有一些,你觉得哪首是你一读就想笑的呢?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怀州吴别驾

唐代 岑参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杨雄草玄台

唐代 岑参

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娟娟西江月,犹照草玄处。
精怪喜无人,睢盱藏老树。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唐代 岑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谿闻夜钟。

送颜评事入京

唐代 岑参

颜子人叹屈,宦游今未迟。伫闻明主用,岂负青云姿。
江柳秋吐叶,山花寒满枝。知君客愁处,月满巴川时。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唐代 岑参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文公讲堂

唐代 岑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讲席何时散,高台岂复全。
丰碑文字灭,冥漠不知年。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