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了,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剧里的岑参对元载说:“你想做主人,我想做英雄。”而历史上,这个想做英雄的年轻人,也确实用他的一生去践行这两个字。
岑参算得上是家世显赫,曾祖父是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封爵江陵子,祖父岑景倩是麟台少监,昭文馆学士。岑参在《感旧赋序》里也写过“国家六叶,吾门三相。”
按理说这么个家族,岑参怎么也不和“家境孤贫”这四个字沾边。岑参家族出过很多宰相,在曾祖父之后还有一个有名宰相是岑羲,岑羲和岑植算是堂兄弟,岑羲涉嫌与太平公主同党,岑家从族兄弟子侄数十人因岑羲提拔而官居清要之职,所以岑参父亲那一辈,只能当个小刺史了。
但是家族依然保持良好风气,在父亲的熏陶下,岑参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
后来岑参的父亲官职变动,转晋州刺史,岑参随父居晋州。父死后,岑参的小安逸日子没了,只能从兄受学,十五岁的岑参“隐于嵩阳”,发奋读书。可能是因为岑父的离去,他们尝尽了人情冷暖吧,小岑参发愤苦读了五年,没准也想着要光耀门楣。
后来兄长出去找工作了,岑参写了一首《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
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
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岑参学到二十岁,也开始了自己的功名之路,然而在两京献书求仕无成,便漫游河朔,也是在这段时间,岑参认识了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等人,和王昌龄交情最好,有专属昵称“王大昌龄”。
我们之前也说过,唐朝做官有很多路子,有“弯道超车”(详见孟浩然篇),也有常规的,十年之后的岑参,通过考科举,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虽然是个小小的参军,不过岑参表示“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男子汉大丈夫,肯定是抱负远大,诗的结尾,岑参表明了自己的遗憾“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天宝八载,兢兢业业的岑参升职了,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第一次出塞。
岑参对于热血的军旅生活是十分向往的,不过他也知道边防之苦。在他还没去安西之前,岑参的好基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岑参特地为他写了首诗,诗里讲到“愁杀楼兰征戍儿”。现在是岑参自己来到了塞外,“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天宝十三载,岑参再次出塞,这一次出塞,真正激发了他的英雄梦。第一次出塞的时候,岑参和高仙芝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基本没有给高仙芝写什么诗,这一次,他得到新上司封常清的重用,壮志一发不可收拾,“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而且,给封常清写诗一首接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等等。
也是在这段时期,岑参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奇伟壮丽的边塞诗,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又是这该死的安史之乱!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岑参也从塞外回来,跟着朝廷开始战乱之旅。期间,岑参的前上司高仙芝和现上司封常清退守潼关期间,因谗言被杀害,岑参感到非常痛心。
这次回朝是杜甫给他推荐的官职,右补阙。但是不久之后,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岑参被贬为起居舍人。不满一月,又被贬谪至虢州长史。
在虢州的三年,岑参对于官场感到愤懑,想到过隐居,不过事情出现了转机,代宗继位后,召岑参回京,先后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中间还跟随杜鸿渐平息各地叛乱,但是可惜,岑参没有遇到第二个封常清。
第二年六月,岑参又被贬为嘉州刺史,这一年正是他任官期满的一年,岑参显而易见的被罢官。岑参的英雄梦留在了塞外的那几年,现在的他已经决心归隐了,“北客归去来兮”。
不过,在我们心里,岑参永远是那个通达坚韧的英雄青年,而我们也同样怀念,那段老友都在,国家安定的岑参笔下的时光。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