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一路向西

岑参:一路向西

  行万里路,不问归途

  “十一”的关键词之一是“旅行”。国庆假期已过大半,无论你是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途中“人从众”还是选择了“家里蹲”,在朋友圈里看世界,都躲不了远方的添堵和眼前的无聊。

  有阵子流行一句俏皮话: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对待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与远方。

  


  一个坚毅的身影出现在北风呼啸声中,荒凉的塞外沙漠跳动着一颗不甘寂寞的心。

  他是岑参。

  天宝八年,他固执选择一条在当时不少人走的路——弃官从戎,一路西行,来到了今天新疆的库车,那时还叫龟兹。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里,岑参开启了一个书记员的职场生涯,日常负责写写一些战前鼓动人心的文章之类。

  这是岑参的第一次远行,与富二代谢灵运遨游山水的放松心态及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言不合就出去旅行的任性不同,这两位都是家里有矿或是出去玩能刷脸的,岑参对此次出塞踌躇满志。

  因为一个看起来很俗的理想:他要建功立业,封官授爵。

  


  是的,岑参是个功利心极强的诗人,有着积极的、强烈的入世精神。他所处的时代恰逢朝廷大力封赏在边地立功的将领,因此那时出现了一批以守边获得封爵赏赐的著名将领,比如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这给当时不甘平凡的文人提供了一条升官加爵的捷径。

  初唐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道出当时许多文人渴望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心声。

  岑参对此更是表现得急不可耐,恨不得逢人便高呼:“我要建功,我要立业。”《送郭乂杂言》中说:“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求取功名要趁早呀,不要白白浪费时光。《银山碛西馆》又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过了而立之年还没求得富贵,怎么甘心整天的舞文弄墨啊?

  求功名,羡富贵是盛唐士人的普遍心理,也是岑参不肯屈于现状,当一个小官虚度时光而毅然选择从军的心理动机。

  


  岑参本可以做个无忧无虑的官后代。

  他祖籍南阳,出生在江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他自己在《感旧赋》里颇为自得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物,且三人的职位不低,都曾做过宰相。父亲职位稍低,那也是做过两任的州刺史。但这些都是往日的荣耀了。约摸10岁的时候,岑参的父亲就过世了,后来就家道中落。

  


  岑参跟外面那些纨绔子弟很不一样,他上进好学。后来凭借自己的刻苦学习,终于在天宝三年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但却只能当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样的小官。为此,同属性情中人的岑参大叔还写了一首《初授官题高冠草堂》来吐槽自己的不满。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但吐槽归吐槽,失望归失望,因为家里没有矿,自己迫于生计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

  时间回到天宝十年,在塞外写了两年公文的岑参,没有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选择回到长安。在长安市上的酒家里和高适、杜甫等人过起了唱和酬答的诗意生活。

  


  岑参的这一次出塞虽然没有达到建功立业、封官授爵的目标,但是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重要的人——封常清。这个人在他后续的西行有很大的影响。

  在后世岑参一直是以一名边塞诗人著称,他的第一次出塞也写了不少边塞诗,比如《碛中作》、《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中作》等,但是这些诗在当时没有得到关注。也可能唐朝时期诗词界的大腕儿太多了,还没有人注意到他。

  


  到了天宝十三年,不甘寂寞的岑参收拾收拾行李,又出发了,这次他去的是庭州,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吉木萨尔。

  再次出塞,命运给了岑参成为边塞诗大师的又一次机会。他这次入幕的幕主是封常清,就是他上一次出塞时的幕友,他们两人的关系很融洽。过去幕友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希望。所以尽管边塞生活特别艰苦,自然环境也非常恶劣,但是岑参的心情却很乐观,心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所以岑参在塞外待的时间更久一点,比第一次多待了一年。

  


  第二次出塞岑参写的诗大多是颂扬封常清的作品,其实就是溜须拍马屁,以及幕友间的道别之作。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最为著名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夜风吼、风沙走石,这些边疆沙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乐观的诗人眼中却成了神奇壮美的边地风光。

  


  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也是最值得为人称道的壮举。跟我们现在出去旅行要发朋友圈一样,古人看到好看的风景好玩的事物也想记录下来,那时没有手机,只能用诗记录生活。岑参前后两次出塞写的诗多达七十多首,且这些诗通过口口相传,大部分都流传下来了。

  要知道,在你不会作诗都不好意思出门的盛唐,岑参能在一群以边塞诗著称的诗人中脱颖而出是多么难得。

  但人不能一直漂在路上,在外面漂久了总归还是觉得家里好。所以在他最拿手的七言绝句中,有一首诗吐露了自己奔向边塞时思念家人的心声。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唐代 岑参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祇.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羌虏昔未平,华阳积僵尸。
人烟绝墟落,鬼火依城池。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辉。百堵创里闾,千家恤茕嫠。
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
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浮客相与来,群盗不敢窥。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富贵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云彗长麾。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
门传大夫印,世拥上将旗。承家令名扬,许国苦节施。
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唐代 岑参

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
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枪。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
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卿月益清澄,将星转光芒。
复居少城北,遥对岷山阳。车马日盈门,宾客常满堂。
曲池荫高树,小径穿丛篁。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
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香。诸将射猎时,君在翰墨场。
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与我情绸缪,相知久芬芳。
忽作万里别,东归三峡长。

感遇

唐代 岑参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阻戎泸间群盗

唐代 岑参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间。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
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腥裛滩草死,血流江水殷。
夜雨风萧萧,鬼哭连楚山。三江行人绝,万里无征船。
唯有白鸟飞,空见秋月圆。罢官自南蜀,假道来兹川。
瞻望阳台云,惆怅不敢前。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
明主每忧人,节使恒在边。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
吾窃悲尔徒,此生安得全。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唐代 岑参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
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
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
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将军金印亸紫绶,
御史铁冠重绣衣。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
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陆浑山下佳可赏,
蓬阁闲时日应往。自料青云未有期,谁知白发偏能长。
垆头青丝白玉瓶,别时相顾酒如倾。摇鞭举袂忽不见,
千树万树空蝉鸣。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唐代 岑参

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
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别后能为政,相思淇水长。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