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一个旅游博主的进化史

岑参:一个旅游博主的进化史

  


  730年,15岁的岑参开始隐居,比王维早7年,比李白早15年。

  在他的微博介绍上显示“历史上隐居年龄最小的诗人”,在他隐居的日子里,朋友圈里晒的大多数都是旅游风景、还有一部分是和朋友的美颜照。

  由于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大哥岑况扛起整个家的担子,所以他的少年时代,多了一份被宠爱的叛逆。

  天气不好的时候,岑参一般都是在家中读书写字,靠在窗前看雨滴落在青青草原。天气好的时候,推开屋门就出发。

  诗和远方,我来了!

  岑参的游玩是不会提前做攻略的,想去哪去哪,他一直相信探索与发现的力量,这有一个好处就是:见到即景色。

  很多人旅游都看季节,其中春秋最好,而诗人骨子里都喜欢孤独寂寞的秋季,岑参自然也不例外。

  岑参在家看书,看得乏味,就跑到巩北(今属河南巩义市),巩北的秋季比往日更凉一些,他走在路上唱着偶像王维刚刚发表的单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时的白露早已布满路旁的梧桐树,蝉也鸣叫个不停,岑参走在一条青石板路上,抬头望去,就是一处景色: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此时,被称为边塞诗双雄“高岑组合”的另位大诗人高适刚从长安城回来,就在淇上建造一座别墅,还写了一首诗: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同为组合的他们,都是家里有矿的人。

  高适可以随便建别墅,岑参家在洛阳、长安等地有五座别墅。

  都比杜甫强。

  岑参写完诗,分享出去,随手转发给崔明允。

  允哥不是普通人,官位已经是左拾遗,允哥在当左拾遗的时候,李白刚被唐玄宗召进宫不久,杜甫还在洛阳追寻李白和高适,喊着要签名,往后又过14年,直到757年,杜甫才混上左拾遗。

  岑参给允哥留言:大哥现在是做大事的人,而我只能每天到处逛逛,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样,我好想你啊。

  岑参此后一直都没有停下自己旅行的脚步。

  岑参二十岁之后,前往长安求官,说到当官,很多人都喜欢当官,杨主席就是个例子,岑参自然也不例外。

  岑参的求官之路很坎坷,在长安怎么混都当不成,和杜甫一样可怜。

  不过,以岑参的才学,五岁读书,九岁就能写诗文,当个官应该问题不大,问题在于没有人给他一个机会。

  岑参也很随性,既然官当不成,那就继续旅游好了。

  自由,我要自由。

  岑参扛上行李,直接前往冀州。

  到了冀州,好朋友王琦亲自来迎接,见到岑参上去就是一抱:

  兄弟啊,你怎么从长安城跑到冀州来了?

  岑参淡然一笑:

  别提了,长安城太小,根本容不下我的才学,远不是我的目标,我的梦想是整个世界。

  所谓的世界,可能就是边塞之行,这是后话。

  王琦很是崇拜,被眼前这个男人征服了。

  岑参跟着王琦上到北楼,欣赏着整个院子的梨花,鸠鸟在花丛中鸣叫,他越过一条木道,闻到了一阵酒香,顺着酒香味而去,在一个亭子里,正举行着宴会,有一个美丽的女子端庄地坐着弹着箜篌,那美妙的声音让他想起家中的妻子。

  岑参在二十三岁娶妻,但婚后半年,他就一直在外,妻子在家留守。

  一个人的旅行,对于他来说,可能是自在的,但让妻子也忍受了一种孤独。

  但岑参内心对妻子还是有愧疚的,在经过黄河南岸的时候,他望着北岸,给妻子写一首诗: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这首情诗,是含蓄的思念,却又是深情的。

  一水之隔,两地相思。

  见月是妻子的眉,见云是妻子的发。

  这个时候看到的所有景色都是妻子,同杜甫的《月夜》有所相通的情感: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岑参一路而行,又一路写诗,他或许见过最美的山河,最美的城郭,但他还是会在某个夜晚,想起自己所爱的人。

  这也许是每个出门在外的人所经历的。

  得到,即代表着失去。

  在外待久了,处于无业状态的岑参内心开始有些焦虑。

  在他心上所卧着的成就大事大业,促使着他继续前往长安东奔西走。

  皇帝都喜欢能写诗的人,这时候他写的诗也不少了,虽然都是田园类的诗,不过摆在一起,在唐朝也能排个五强。

  可能是真心点背,他在长安直到把带的钱花光,也没有安定,可能这也是属于他本该有的命运。

  岑参有点委屈,一个人又跑到邺城去了。

  到了邺城,想着曹操曾经饮酒作乐的场景,如今已经是一块坟墓。

  生前多荣耀的人总会消逝,他在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

  他抚摸着被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古城墙,叹了一口气,这口气是一首诗: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这首《登古邺城》,城空、殿空、水空、宫空、四大皆空。

  所有的往日繁华,如今不过是一地苍凉。

  纵使这春色来了,又为谁来呢?

  无论是谁,绝不会是他岑参,他是个一直在路上的男人。

  离开邺城,又到邯郸。

  岑参到了一家青旅,这家旅店就在漳水边上,三月的柳条正垂在水面上,燕子从他的头顶飞过。

  店主在门前喊他:

  岑兄,别看了,快进店里来喝酒,大酒大肉给你备好了。

  岑参大步迈进去,豪迈直饮,等到醉酒醒来已经到了正午。

  岑参在他后来的笔记本中写到此日的场景,题目为《邯郸客舍歌》,我翻出来给你看: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

  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

  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这首五七言杂诗写尽岑参经历的苦衷,谁说旅游都是幸福的?岑参真实地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不过他内心还是很抗压的,有一丝狂傲在。

  只管喝醉,睡一觉,就什么都好了。

  酒醒了,得继续上路。

  岑参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家中,刚和妻子温热没多久,他又想到了长安,想到了长安城中的李白和高适。

  为什么他们靠写诗都能赢取功名,为什么我却不行?

  不,我不能退缩,希望就在前方!

  岑参又一次扛起了行李,准备前往长安,再来一次西漂。

  大哥看见弟弟又要走,就出来劝他别出去乱逛了:

  咱家有矿,弟弟你就当你的富二代吧,去那长安作甚?那长安哪有咱家好,又闹腾又难混的。

  岑参扶了扶身上的包囊,对大哥说:

  哥,咱家是温室,人在温室待久了,会没有意志力的,我还年轻,我还能战。

  大哥劝不下,只能任由岑参去浪迹天涯。

  岑参带着妻子到了长安,正在一家小店饮酒,忽然见到店内正中央的墙面上挂着一首诗,他上前念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诗,好诗啊!

  再往下看去,王昌龄的名字赫赫地在上面印着,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个偶像:王昌龄。

  认识王昌龄改变了岑参的命运,毕竟出塞这种事不是随便来的。

  自己的偶像王昌龄已出塞,自己怎么能不追随?

  岑参去找王昌龄,没想到比他大了十七岁的王昌龄,竟然和他成为了好基友。

  王昌龄经常住岑参家,当时长安城的房价,不是一般人能买起的,和现在的北京差不多,岑参的房子也是他的家族给他留下的,两个人就在岑参家的别墅里一起研究边塞诗歌。

  这是物质和精神的双结合!

  此时,边塞诗三大家,高适、岑参、王昌龄都上场了。

  嗯,“GCW”组合可以出道了。

  岑参马上就要去边塞游玩了,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另一个对岑参影响也很远大的人物。

  那就是颜真卿。

  颜真卿是谁?草书大家张旭的徒弟,写过《兰亭集序》的王羲之的老乡,他自己也很争气,自己创造正楷“颜体”,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此时的颜真卿正和安禄山的二十万大军拼杀地你死我活,叛军四地而起,唐玄宗的位置都不保。

  官场远没有岑参想的那么简单,他一想,自己的龄哥和卿哥都去各处征战了,自己也不能闲着。

  那去哪?边塞走起。

  天刚亮,岑参就离开长安,骑着马经过很多驿站,傍晚的时候,已翻过陇山,往西再走没多远,他就遇到了宇文判官。

  宇文判官告诉岑参自己刚立过功,他听后,十分羡慕,抱拳向判官保证自己也要报效国家。

  他一路向西,用了十天时间,就越过沙漠,狂风四起,漫天飞沙。

  刚到了边塞的关口,他喜出望外,吟诗一首: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夜是冷的,但他的心却是热的,所装的是整个大唐。

  这一路,岑参经河西长廊,过阳泉,踏敦煌,出阳关道,把黄河和黄土高原都看遍,只为那一轮边塞上而出的太阳。

  岑参到了边塞安西,虽然是经常打仗,但风景还是要看的。

  他和王昌龄不一样,王昌龄在边塞喜欢写战争和士兵,而他多是写风景和思念亲人和家乡。

  比如“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狂风和暴雪,沙漠和山丘一幕幕在他眼前出现。

  比如“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日出和日落,他的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细致的景色。

  比如“火山五月行人少,火山六月应更热”,火焰山下,他留下一排排脚印,要与温度抗衡。

  有了景色,自然少不了人,岑参喜欢研究风土人情,因此还特意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名字很特别,很多人都是它的粉,叫《胡歌》: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这首诗写的是边塞少数民族将领的生活,从穿着来说,貂皮棉袄加名牌服饰。

  岑参再看看自己这边,整天穿个破衣服,喝着稀粥:哎,当个唐朝的官不容易啊。

  实在是羡慕,嫉妒,恨啊。

  岑参不敢直接跟玄宗闹脾气,他只能独坐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一夜望去,满是凄凉。

  一个人久了,孤独总是涌上心头。

  在边塞待了两年左右,朝野内已是一片混乱,岑参又再次上路,决定回到长安,

  他回到长安,先去终南山找王维居住的别墅游玩一番,然后住到杜陵,和杜甫成为了朋友,不过此时的杜甫有点惨,连粮食都没得吃,岑参没事就带杜甫去吃美食,算是救济他。

  高适混得也不太好,官位很小,当得也不太舒服,每天喝酒度日。

  岑参一想,两位大诗人,这都成什么了?太堕落了,不行,必须让他们振奋起来。

  他决定约上高适、杜甫等五人到慈恩寺一日游,既是游玩,岑参吟诗一首《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此诗写了登寺所见的一切,宝塔苍穹,又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把不同的景色也写入其中。

  世间有如此的美景,还当官干吗?

  老子要辞官,不干了,隐居!

  岑参有满心抱负,754年,这一次他去了边塞北庭。

  这一路渡渭水,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越过天山,终于到了北庭。

  旅游博主开始日更,他把看到的景色都写下来。

  有:弯弯的月,萧萧的风,漫漫的夜。

  到达北庭后,在边塞沙漠之中,播仙族叛军整日入侵唐朝领土,封常青平定叛军之乱,为此,战争和奇异的景色让岑参的边塞诗达到巅峰。

  岑参的这些边塞诗都是用命写出来的,搞不好就活不成。

  在边塞,有人来也有人离开,在送好友归京时,他特意写诗一首,名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景色很独特,情怀满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风景,惜别友人,这首诗成为岑参的代表作,尤其是这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写雪的诗人很多,白居易写过《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杜甫写过《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就连李世民皇帝也写过《望雪》:“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这么多诗人写雪,唯有岑参写得最好,全诗写边塞壮丽的风景,融入一天雪景的变化,尤其是把雪花比喻成梨花,恰到好处。

  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唐玄宗时代即将划上句号。

  此后两年内,岑参在边塞的诗作成就由巅峰逐渐化成平稳,他一心系挂唐朝的未来,每日走沙漠,卧山丘。

  心痛。

  756年,唐肃宗李亨称帝,此时的长安已被安禄山占据,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岑参回到长安,边塞生活结束。

  回到长安的岑参目睹唐朝烽烟四起的战乱,内有政变,外有敌起,他已失望。

  岑参又当了几年官,不过早已不是他想要的感觉。

  后来他去到四川,担任嘉州刺史,此时的他对官没了乐趣,内心无比平静,写下“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到峨眉,又写下:“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

  只在山下游览,却不登山。

  无论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他有陶渊明的豁达。

  岑参在蜀只当了一年刺史,因为不与西川节度使崔旺同流合污,敛财伤民,被罢官。

  他有风沙一样的骨气,这是在边塞磨练出来的,那一刻,他应是笑着脱下官袍。

  在蜀两年,贫困与疾病缠身,他也只能欣赏一下身前身后的景色,在夜里望一眼远在北方的家。

  770年冬,岑参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当天,漫漫飞雪,犹如梨花,他如同回到边塞一样,那么辽阔,又那么让人热爱。

  边塞,这才是真正属于岑参的地方。

  杜甫在他的《美陂行》中写道:“岑参兄弟皆好奇”,正因为他对美好景色及事物的好奇,让他一生写下很多诗,前半生为山水田园,后半生为边塞行旅,他的诗雄奇魁丽,大气磅礴,有一种激情热烈的美感。

  岑参这一生都在旅行,全国各地都有他留下的身影,在走累的时候,想要片刻的安宁,可以睡着做一个梦。

  这个梦,一定是《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在外时间久了,总想起心里所爱的人。

  作者简介:陈汐年,诗人,3650首三行情诗开创者,“为每个人的名字写一首藏头诗”项目发起人,极度热爱唐诗宋词现代诗,希望带你一起远离世俗,诗意生活。关注个人原创公众号:陈汐年(ID:cxinian),为每个人写一首定制藏头诗。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唐代 岑参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唐代 岑参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唐代 岑参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

唐代 岑参

无计留君住,应须绊马蹄。红亭莫惜醉,白日眼看低。

解带怜高柳,移床爱小溪。此来相见少,正事各东西。

晚发五渡

唐代 岑参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

南池宴饯辛子,赋得蝌斗子

唐代 岑参

临池见蝌斗,羡尔乐有馀。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