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很多诗人都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场灾难不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也让诗人的内心感受到无比的悲凉。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变衰的转折,八年战乱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也使人口锐减。
诗人岑参匠心独运,用短短的诗行,就形象地反映出这样的主题。下面介绍岑参难以超越的两首七绝,后人多有袭用,最后一句却为绝调。
山房春事(其一)
唐代: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光浓郁,充天塞地,前两句写动态,“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春风柔和,日光温暖,春意盎然;山野中万紫千红,山房书屋里也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前途的信心。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蜂蝶采蜜,却着一个“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也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
后两句转而写静景,“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架上。作者动静结合地进行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山花不懂书中意,却故作风骚,飘飘然地落到诗人面前,仿佛也为其提供素材。诗人并不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悠闲之意却跃然纸上。
山房春事(其二)
唐代: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梁园,也称兔园,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所建。梁园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安史之乱中,这里破坏尤甚,诗人选此来抒今昔盛衰之感,很有典型意义。园内楼台亭阁,花草树木,极一时之盛。春光明媚之时,游人如云,十分繁华。
日暮时分,惹人生愁,愁因薄暮起。乌鸦叫声又传入耳中,倍增凄凉。“乱”字入妙,鸦声之乱,心绪之烦;园林之破,皆纷至沓来。
心烦意躁之时,诗人下意识地搜寻可慰心灵之物,结果却是“极目萧条三两家。”极目远望,萧条冷落,满目荒凉,只有稀稀落落两三户人家。
鸦声既不忍闻,惨景又目不忍睹,伤心惨目,偏偏此时庭树枝头的繁花又送人眼帘。“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不知、还发”几个字,宛转感愤,看似怨得无理,实乃有情。
明明是诗人多情、对景怀旧,却偏说庭树无知、当春开花,含蓄有致地把无数的春花,突出地放在乱鸦夕照的环境中,造成极不调和的景色,又让鲜花在诗人心烦意躁之时闯入,使人产生别样的滋味。
纵观这两首诗,作者善于选取典型景物,造成心理反差,从而抒发今昔之感。繁华被破坏殆尽自不待言,以鲜花反衬残破的手法一经创出,后人袭用者很多,然岑参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实为绝调。
正是因为诗人经历过这种史无前例的浩劫,才深有感触,将真情融入写景之中,言虽尽而意无穷,没有感同身受实在很难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