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岑参——清丽俊逸、风格奇峭的诗风正如同他的人生

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岑参——清丽俊逸、风格奇峭的诗风正如同他的人生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人,进士出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为大将封常清的幕府判官,及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即今四川乐山,故世称“岑嘉州”,后卒于成都,是年55岁。

  岑参的出身说来还是很高贵的,他曾自豪地称:“国家六叶,吾门三相。”也就是说,他出生之前的近百年间,他家先后出过三位宰相,而他的父亲也两任州刺史,家世很是显赫。

  可惜的是,祖上在高官任上不仅犯事身死,而且亲属数十人被流放边地,他的父亲离世也很早,所以,在岑参年幼之时,家道中衰,一落千丈,家境很是贫困,唯一留给他的便是那读书上进的基因。

  他是跟着兄长读书,“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后入长安、洛阳拜谒高官望族、献书皇帝,以求闻达。

  前几天曾写过一篇孟郊的文章,这孟郊也是十几岁便隐居嵩山,而这岑参也如出一辙,他是15岁移居嵩山草堂,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是现在也就一初中生吧,如何会有隐居之举,而且当时并无战乱纷扰,不懂。

  我想,那山上定有高人授徒,如同现在有老师教的学生升学率高,能押中高考试题一般吧,所以,很多人便去了那奇峰峻岭,古木流泉的清静之地,安心学习,以图能科举高中,步入仕途,不知是也不是。

  谷中流水,泉上云烟,峰雨野霭,茂树繁花,岑参在山上的这一段时间中,写了很多清新雅致的诗作,如。“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十几岁便能写出如此美妙辞章,也真不是凡人了。

  但是,当他投书求仕却并未收到预期的结果,于是失落的岑参便开始了云游,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他这一时期所游之地为河朔,也就是黄河以北,这里的壮美定给岑参凭添了几番豪情,为他后来的出塞奏响了序曲。

  30岁时岑参登进士第,授兵曹参军,也就是一个守兵器库的从八品小官,一直到34岁的时候,他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并与高仙芝等一起出征。

  高仙芝时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大致今天甘肃和新疆交界的敦煌及瓜州一带,这是岑参初次出塞,他豪情满满,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实现自身的价值。

  由于此时的岑参声名不振,官阶也低,所以,这次随军有何作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开阔了眼界,对塞外奇绝风景和军旅苦寒生活有了切身的感受,也为他日后成为边塞诗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军两年后的岑参回到了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交游,谈诗论文,彼此欣赏;39岁的时候,岑参第二次出塞,这次是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所谓判官其实是一种掌文书的“佐理”,非正官而为僚佐,但视主官的权势不同,有些是握有很大的权利,但究其实质,应属幕僚或参谋一类的职务。

  正是这次的出塞之行,岑参的雄心壮志再次被激发,写下了大量反映边塞奇特风光的诗词作品;其中就包括名动天下的壮美诗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竹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送友之作,岑参来到边塞后,他的前任武判官到期卸任,岑参在轮台一地为他送行,为此写下了这首诗作。

  边塞生活让岑参零距离地感受到边塞的广袤雄奇的风光,如火山云,狂风和瀚海。更是真实感受到了边关战士的军旅乡愁,岑参将这些感情全都融入到自己的边塞作品中。

  轮台大致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现在归新疆管辖,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塞外与关外气候迥异,岑参这是第二次出塞了,所以,尽管这次是初到此地上任,但他对这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及羌笛悠扬的西域文化,那是相当地了解和熟悉,于是,在这送别的挥手间,一首千古名诗伴着纷飞的雪花渐次地铺展了下来。

  大雪如梨花般地纷纷扬扬,在这样一个严寒的日子里,愁云惨淡,帐中亦难有温暖,即使有琵琶和羌笛助兴,也难免让人万分地伤感,诗人同武判官互道珍重,看着那远去的身影渐渐地被飞雪遮掩,空余下那一道印,似乎载着岑参内心惆怅,也即将被雪花填满。

  此诗被认为是大唐盛世边塞诗的压轴之作,它蕴含着丰富而广阔的意境,同时带有色彩斑斓的浪漫主义色彩,整首诗两句一转韵,使节奏急促激越,情调雄壮豪放,不仅气势磅而且极富感染力,而且整首诗给人的画面感极强。

  安史之乱爆发,主将封长清被调回朝,岑参亦随之回到长安,被授右补阙的七品小官,职责大致如杜甫的“拾遗”一类,属于誎官,由于他性情耿直,“频上封章,指述权佞”,后改为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和国家大事。

  我觉得这朝廷的任命也真是没看对人,想这岑参的秉情如何能当得这个职务,如果秉笔直书,有啥记啥,那皇帝老儿的诸多丑事是不是都要大白于天下,这肯定不是皇帝所希望的吧。

  果不然,未及一月,这岑参便遭到贬谪,去了虢州当了一名长史,也就是拿国家俸禄的幕僚,这时的岑参是满满地失意,甚至不想当这芝麻小官了,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为之,所以他在诗中写道:“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五斗米留人,东谿忆垂钓。”唉,可叹可叹。

  及唐代宗即位,47岁的岑参回京,历任了一些如员外郎这样的低层官职,三年后被授嘉州刺史,即今四川乐山,故有“岑嘉州”之称;但不知是何原因,数月后即被罢官,本想由剑阁归京,途经成都,寓居客舍,不幸染病,最终客死成都,享年55岁。

  岑参的政绩应该是乏善可陈,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边塞诗歌,数量高达75首;在很多边塞诗人中位居首位,他的成就是最大的,他不但歌行写得好,七言也不输当时的如王昌龄和王之涣这些大家,比如这首《逢入京使》,也是历代传诵的绝妙佳词。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语言很简单朴实又意蕴绵长,看似随口说出的一般,然却充满着边塞生活的气息,浓浓的思乡之情呼之欲出,在平易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此诗寄至味于淡薄,行色匆匆、急不择言,全诗以行云流水之笔,写出了缠绵悱恻的思家之情又不失豪迈的军旅紧促,语虽淡淡却感情深长,是心中的柔情与边塞军旅元素的完美结合。

  岑参的诗风是多样化的,不记得在哪个选本曾看见一首与他的风格截然不同小诗,读来颇为俏皮有趣,翻出以前所作笔记方找到。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这首《戏问花门酒家翁》的诗显明白,幽默诙谐,饶有兴致地在品味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将岑参少为人知的开朗性格凸显了出来。

  他叙述的不是买酒过程,而是偶然一瞥的春色中,看见形如串钱的榆荚,与那位当垆卖酒的老翁开了一个冷玩笑,也引得我们也从中有了会心又轻松地一笑。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归时花。

  这首《山房春事》写得也很有味道,这是一首怀古名作,颇有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韵;通过对昔日繁盛已过,而今颓败不堪感叹,把艳丽的春光和着庭院的萧瑟,以乐景写哀情,相辅相成,对比强烈,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故而沈德潜《唐诗别裁》赞美此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说明此诗在技巧上的老到圆熟,为后人所共认。

  岑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璀璨的光彩,无论时人或后学都给予其极高的评价;杜甫推崇岑参是俊逸、雄健的鲍照,是清新、秀丽的谢眺,此评价乃齐天之高。

  他也是陆游的最爱,“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在陆游任嘉州通判时,四处搜集岑参诗稿,还把岑参画像挂在书斋中,曾言: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住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岑参,唐朝边塞诗人的代表,在大唐风起云涌的高亢之际,以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了时人少能触及的边塞风情,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边关苦寒,塞外冷月无不融入其诗。

  他的诗雄浑壮阔,奇特瑰丽,写景状物淋漓酣畅,气势如虹,让人感觉栩栩如生,如临其境;而他的诗,在悲壮中有凄凉,于冷峭中显春光。

  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无惧艰险的乐观精神是他生命底色,新奇的意境及磅礴的气势为其诗歌的特色,在他给我们留下的数百首诗中,那些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的诗作,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作盛唐气象!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原头送范侍御(得山字)

唐代 岑参

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骢马汗斑斑。
别君只有相思梦,遮莫千山与万山。

送费子归武昌

唐代 岑参

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秋来倍忆武昌鱼,
梦著只在巴陵道。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知君开馆常爱客,
樗蒱百金每一掷。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
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看君失路尚如此,
人生贵贱那得知。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
路指凤凰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勿叹蹉跎白发新,
应须守道勿羞贫。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唐代 岑参

槐叶苍苍柳叶黄,秋高八月天欲霜。青门百壶送韩侯,
白云千里连嵩丘。北堂倚门望君忆,东归扇枕后秋色。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唐代 岑参

万里来又去,三湘东复西。别多人换鬓,行远马穿蹄。
山驿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说,相忆在书题。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唐代 岑参

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
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

过燕支寄杜位

唐代 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