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热血的岑参,大唐唯一客死成都的大诗人!

热血的岑参,大唐唯一客死成都的大诗人!

  边塞之地,对于中国古代来说可谓是千里之外的一片荒原。

  那里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守护他们的只有天边的月亮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

  天上的月亮每日都会出现,建功立业的渴望雄心一直在燃烧,但是在内心的最深处总有一片温柔的地方,是留给故乡和亲人的。

  公元749年的一个夜晚,有一位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年轻人正行走在长安往西域的路上,仰望着冷冷的残月和漫天繁星……

  这是他第一次前往边塞,漫漫长路,思乡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很快,一首叫《逢入京使》的诗从月夜里的年轻人嘴中,响彻了大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虽然只有14个字,但是却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的泪水,马匹的嘶鸣,两个人的抱拳拱手的寒暄,再加上背景悠悠,黄沙遍地,风起处……

  写这首诗的年轻人,就是极负盛名的大唐边塞诗人三大领袖之一的岑参。

  这一年,岑参25岁。

  提起岑参,人们总是想到他那些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的边塞诗: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边关苦寒,塞外冷月……无不融入其诗。

  作为后辈的陆游就曾称赞岑参的诗:“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在陆游的心里,岑参那是可以与李白、杜甫比肩的重要位置。

  

image


  好了,老规矩,潮哥先来扒拉一下岑参的家世。

  在岑参出生之前的近百年间,岑氏家族先后出过3位宰相,他的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都因文墨不凡而名动朝野,一门三相,家世显赫得很,堪称大唐奇事。

  可惜,这样的家族声望未能惠及到岑参本人。

  在岑参还未出生前,家道中衰,一落千丈,10多个长辈族人都被皇帝无情诛杀。

  先后担任过仙、晋二州的刺史的父亲岑植,在三儿子岑参年幼的时候撒手人寰。惟一遗传到岑参身上的家族“福利”,便是读书求学的好风气。

  岑参从小就跟着两个哥哥学文习武,十五岁那年,岑参告别家人,只身前往嵩阳山隐居读书,二十岁学成出山。随后,岑参又前往长安、洛阳拜谒高官望族、献书给皇帝,以求闻达。

  转眼十年过去了,岑参终于进士及第,却仅被授以九品的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职责是看管兵器,以致岑参在自己的诗里感叹“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面对苍凉的现实,岑参没有沉沦,他又去尝试幕府之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理想,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另辟蹊径、脱颖而出。

  公元749年开始,岑参随高仙芝出征安西,但未受重用,而且和高仙芝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

  记性好的看官朋友应该还记得,以前在讲高仙芝的时候就说过,高这个人是一个贪婪、残忍、粗鄙的武者,让清高文人出身的岑参心生不屑。

  郁郁寡欢在高仙芝手下混了两年,高仙芝被朝廷召回,幕府解散,岑参只好赋闲在家三年。

  回乡路过临洮的时候,百感交集的岑参写下了一首留别诗,叫《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三年后,岑参又随封长清去北疆。封长清非常欣赏岑参的才华,二人之间酬唱不断。

  岑参第一次在仕途上遇到了好领导,心情也是如晴阳当头,心中的凌云壮志,建功立业抱负也被激发。

  有两首诗可以为证,一首是《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还有一首,叫《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但天不遂人愿,一年后,震惊大唐的“安史之乱”爆发,封长清又被调往潼关对抗安禄山。结果,潼关失守,与高仙芝一同被处死。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岑参也只得回朝,去了唐肃宗行在所在地凤翔。

  在皇帝面前,岑参没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对岑参来说,这是一段内心极其煎熬的时期,所以,他留下的诗作中基本不提这段生活。

  


  唯一让岑参开心的是,在长安城里遇到了杜甫,两人很快成了好友。

  公元757年,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和裴休等人一起举荐岑参。

  就这样,岑参担任了七品上的右补阙,两年后升为从六品上的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和国家大事。

  这两个官职都能紧密地围绕着皇帝左右,深得岑参之喜,从他晚年所写的《东归发犍为,至泥谿舟中作》中可以看出他很满足这段生活,念念不忘。前日解侯印,泛舟归山东。平旦发犍为,逍遥信回风。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复有峨眉僧,诵经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一道鸣迅湍,两边走连峰。猿拂岸花落,鸟啼檐树重。烟霭吴楚连,溯沿湖海通。忆昨在西掖,复曾入南宫。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不意今弃置,何由豁心胸。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后来,由于岑参“频上封章,指述权佞”,也就是经常仗义执言,在朝廷上公开指责佞臣权贵的不作为和贪赃枉法,得罪了不少同僚。

  岑参的性情属于耿介的那种,加上自己又不太注意说话方式,就惹得皇帝不大高兴。很快,岑参被迁为虢州长史。虽然这是个从五品上的官,但他却认为这是被贬谪。

  于是,岑参便萌生了退仕的想法,又迫于生活无奈而不能。

  文人发牢骚的渠道无他,就是写诗。很快,《衙郡守还》从岑参的笔下流出——

  世事何反覆,一身难可料。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

  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

  写完后,岑参觉得还不够,于是又来了一首,叫《题新乡王釜厅壁》——

  怜君守一尉,家计复清贫。

  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

  城头苏门树,陌上黎阳尘。

  不是旧相识,声同心自亲。

  郁闷着,郁闷着,转眼到了公元765年。

  这年的十一月,岑参终于被朝廷任命为正四品下的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这就是岑参被后人称为“岑嘉州”的来历。

  大唐时期的刺史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职责除了治民、进贤、决讼外,还可以自行任免属地官吏。

  但对岑参来说,出任嘉州刺史,实际上是被降职使用。

  嘉州刺史不仅为外任,且是远官,出任嘉州刺史当然含有贬谪之意。唐代对降官赴任日期的规定十分严格,对贬谪之官的活动范围也进行了限制,他们不能擅离贬迁之地。

  此时,岑参欲哭无泪,才高八斗的诗人纵有飞天之志,无奈羽翅被现实牢牢束缚。

  不过,因为当时还处于战乱,岑参当年并未能成行。直到次年,他才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幕府入川。

  岑参毕竟本质上是个诗人,压抑久了,他那颗孤傲的心落入世俗尘埃,在尘埃里逢着嘉州山水的雨露阳光,节外生枝,开出另一朵灿烂的花儿,那就是诗情、诗性。

  对岑参来说,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入幕府,也是他生命里的最后一次。

  公元767年,杜鸿渐罢职回朝,幕府解散。岑参前往嘉州任刺史,在这一时期,他写了不少山水诗,比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还有一首叫《过王判官西津居所》——

  胜迹不在远,爱君池馆幽。

  素怀岩中诺,宛得尘外游。

  何必到清谿,忽来见沧洲。

  潜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树密昼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鸟上笔床,谿花彗帘钩。

  夫子贱簪冕,注心向林丘。

  落日出公堂,垂纶乘钓舟。

  赋诗忆楚老,载酒随江鸥。

  翛然一傲吏,独在西津头。

  公元769年,刺史的任期终于满了,岑参也做好了回京复命的相关准备,对他来说,此生余下的就是告老还乡,安度晚年。

  这首诗是岑参从任职地经过当时的成都杜鸿渐节度使的幕府判官王当的住所时,匆匆而作。

  就在此时,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只好掉头折返回成都,劳累加上颠簸,不幸染上了重疾,病中在成都客舍写下了《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不知道是天意,还是无意,此时的岑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提前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

  


  病中的岑参,心里堆积着割舍不掉的长安城巍峨的城堞高墙,常常独自徜徉在三江之畔,望着南飞的大雁,怅惘满怀。

  在闷闷不乐中,岑参写下那篇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辞赋名篇——《招北客文》,聊以自悼。

  过了五个月,岑参就病故在他乡成都,享年56岁。

  “人生岁月如流水”,早知如此,何必挣扎数十年。

  古往今来,各方文人墨客赶趟似的来到成都,流连街市,纵情山水,写下锦绣华章,无不流露出对成都的赞赏和钦羡。

  唯独岑参一人,最终客死在成都客栈,悲乎!

  故事的背后,是道理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唐代 岑参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唐代 岑参

风暖日暾暾,黄鹂飞近村。花明潘子县,柳暗陶公门。
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南桥车马客,何事苦喧喧。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唐代 岑参

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唐代 岑参

佐郡已三载,岂能长后时。出关少亲友,赖汝常相随。
今旦忽言别,怆然俱泪垂。平生沧洲意,独有青山知。
州县不敢说,云霄谁敢期。因怀东谿老,最忆南峰缁。
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唐代 岑参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却地,乡路莫教赊。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唐代 岑参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