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岑参突发奇想,写下史上第一奇诗,短短四句,全篇都是名句,最后两句更是千古绝唱

岑参突发奇想,写下史上第一奇诗,短短四句,全篇都是名句,最后两句更是千古绝唱

  语言朴实,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即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一种真挚、美好的情感。语言朴实的诗歌,往往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诸如此类的诗歌作品,不胜枚举。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逢入京使》,便是唐代诗人岑参最朴实的一首诗。岑参是盛唐时代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与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唐代边塞四大诗人”。这首诗就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途中创作的一首千古名作。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便是描写了岑参远出边塞,在路上遇到回京使者,托其带平安口信,以安慰长安家人的典型场面。它的惊艳之处,便在于全诗语言的朴实,不加雕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它包含着岑参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思乡怀远的亲情。读来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意思是说,岑参向东遥望远在长安的故乡,已是长路漫漫。“故园”,指长安和岑参在长安的家。事实上,公元749年(天宝八载),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长途,西出阳关,远赴安西。长安与安西有着数千里之远,此时岑参已经离开“故园”多日,当他回首东望自然是漫漫长路,且思乡之情难免会袭上心头。

  


  次句“双袖龙钟泪不干”,便是对岑参思乡之情的具体描写。即岑参的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他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还是止不住往下流。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岑参很明显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同时,它也为下面“报平安”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最后两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意思是说,岑参在途中遇到了回京述职的使者,便想要写封书信让使者带去长安。但是因为他们是在马上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加上有没有纸笔,于是岑参便顺其自然的只好托使者带个口信给长安的家人报个平安。

  从这两句的意思来看,其实岑参写得很简单,倘若是电影,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镜头就过去了。但是其中却寄寓着岑参的复杂的深情,既有他一心“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豪情,又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柔情与豪情的交织相融,难免会感人至深。而语言的朴实,无疑也使得这里具有寄至味于淡薄,言浅意深的艺术效果。

  


  综观岑参的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尤以感情的真挚受到诗人称赞。《唐诗解》评价此诗:“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总的来说,岑参最朴实的一首诗,无一生僻字,却是感人至深的千古名作。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登古邺城

唐代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风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唐代 岑参

建业控京口,金陵款沧溟。君家临秦淮,傍对石头城。
十年家勤学,一鼓游上京。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
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跨马出国门,丹阳返柴荆。楚云引归帆,淮水浮客程。
到家拜亲时,入门有光荣。乡人尽来贺,置酒相邀迎。
闲眺北顾楼,醉眠湖上亭。月从海门出,照见茅山青。
昔为帝王州,今幸天地平。五朝变人世,千载空江声。
玄元告灵符,丹洞获其铭。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
喜气薄太阳,祥光彻窅冥。奔走朝万国,崩腾集百灵。
王兄尚谪宦,屡见秋云生。孤城带后湖,心与湖水清。
一县无诤辞,有时开道经。黄鹤垂两翅,徘徊但悲鸣。
相思不可见,空望牛女星。

范公丛竹歌

唐代 岑参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此君托根幸得地,
种来几时闻已大。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干。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为君成阴将蔽日,
迸笋穿阶踏还出。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
犹自青青君始知。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唐代 岑参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唐代 岑参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盘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谿,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谿东。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唐代 岑参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