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榆钱不是钱,怎能换酒喝?边塞诗人岑参这首诗堪称俏皮佳作

榆钱不是钱,怎能换酒喝?边塞诗人岑参这首诗堪称俏皮佳作

  每年春末,榆树花尽,便有形似钱串的果实挂满枝头,这就是被人们所熟知的榆钱。榆钱远观淡绿如玉,柔软圆润,不但值得观赏,而且还可食用,是春季时令野菜中颇受欢迎的一种植物。

  


  关于榆钱,还有着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在北方有个小村落里,住着一对勤劳的老夫妻,他们种田砍柴,辛苦却又常常填不饱肚子。一日上山劳作,偶遇一位快要饿死的老者,便背他回家,用仅有的粮食救活了他。老者感激之余,送了老夫妻一粒榆树种子。从此后,老夫妻就有了一棵会长出铜钱的榆树,生活状况被改善了许多。

  


  虽终究是故事,但是榆树被赋予的神奇色彩却仍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有不少人家会有房前屋后栽种榆树的习惯,只为讨“余钱”这样一个好彩头。而从古至今的文学家们,也少不了描写榆钱的作品。白居易曾说“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将榆钱荠菜作为春天的使者,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诗人韩愈又说,“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却是好一派想要将春留住的不舍之情。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到的,是唐朝另一位诗人岑参,关于榆钱的诗作。这首诗相比上述两位诗人,没有浅吟低唱的惜春叹春的深远意象,不同的是,更加俏皮诙谐,风格完全迥异。让我们来品一品:

  《戏问花门酒家翁》唐代 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在流传于世的近五百首诗作中,大部分为边塞诗。在岑参的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前往西域为官,故塞外风光以及驻守将士的苦寒生活是其作品中的主旋律。这首诗便是作于当时。

  


  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的塞外所见。在甘肃武威的花门楼前,摆满了成百上千的酒缸酒壶,一位年逾七十的老翁仍坚守着为客人打酒的工作。这两句诗初读并无太多深意,看上去似乎只是诗人白描写景的一种手法。然而在通俗浅显的字里行间,却能品出此地百姓生活的安宁,如若不然,也不会有后面诗人轻松诙谐的心理状态的呈现。

  诗的后两句从写景转为调侃。老人的酒肆旁,一棵榆树正结满了榆钱。诗人灵机一动,便对老人说,“榆钱看上去与铜钱无二,不知摘下来买您的酒行不行?”诗人第一次到达甘肃凉州,正是公元751年的春天。一路旅途的艰辛,诗人却毫不在意,这样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性,在诗人见到卖酒老翁与塞外春景时,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榆钱并非钱,只因长相酷似铜钱,古往今来便被赋予了美好的喻意,更是成为了文人们挥毫泼墨时的绝妙素材。纵观岑参的这首诗,虽是通篇口语化,却将一幅绝妙的塞外春景图捧在了读者面前,其幽默成趣的心态着实是有着超强的感染力,不失为一首妙作。您同意吗?欢迎关注,一起讨论。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送人赴安西

唐代 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唐代 岑参

满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见具袈裟。汉王城北雪初霁,
韩信台西日欲斜。门外不须催五马,林中且听演三车。
岂料巴川多胜事,为君书此报京华。

冬夕

唐代 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寄左省杜拾遗

唐代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唐代 岑参

昨夜宿祈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北庭作

唐代 岑参

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孤城天北畔,绝域海西头。
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