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唐代诗人岑参诗歌中的状元刘单

唐代诗人岑参诗歌中的状元刘单

  跋唐天宝十载《杨瑾墓志》《杨玠墓志》

  杨瑾与杨玠均为隋刑部尚书杨汪之后,此杨氏一族,至玄宗时期,由于杨玉环、杨国忠的出现而显赫一时。作为杨国忠从叔的杨瑾、杨玠兄弟二人,虽声名不显,但其墓志的出现,可补苴《宰相世系表》杨令本一系之阙。尤为重要的是,《杨瑾墓志》为我们了解唐天宝间状元刘单在河西节度使下任职的情况,提供了重要材料,可与岑参的《武威送刘单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一诗互为印证。

  关键词:杨汪,杨令本,杨瑾,杨玠,刘单,岑参

  《杨瑾墓志》《杨玠墓志》近年新出于陕西西安,均刊于玄宗天宝十载。《杨瑾墓志》志盖阙遗。志石拓本纵51.5厘米,横51.5厘米,25行,满行25字,楷书,字径1.5厘米,有界格。《杨玠墓志》志盖拓本纵48.5厘米,横49.6厘米,盖题3行,隶书为:大唐故杨府君墓志铭。志石拓本纵72.5厘米,横71.5厘米,23行,满行24字,楷书,字径1.2厘米,有界格。杨瑾、杨玠兄弟二人,不见史载,其均为杨汪之后,这两方墓志的出土,可补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下文简称《表》)之不足,笔者不揣谫陋,兹据拓本迻录标点并考释志文如下:

  一、墓志录文

  (一)杨瑾墓志

  《唐故濛阳郡司法参军弘农杨府君墓志铭并序》

  河西支度判官左骁卫胄曹参军刘单撰

  公讳瑾字宗敬,弘农华阴人也。叔虞开国于前,伯乔建侯于后,世功懋德,莫之敢京。高祖琛,河东太守,良典郡。曾祖汪,刑部尚书,贤司寇。(烈)祖令本,库部郎中,安康太守,为郎时,人歌乐广;出牧俗,化文翁王。父志礼,河东郡录事参军,安康郡西城县令。清白仁明,远矣嘉绩,文艺通识,今为美谈。公即西城府君之元子,象德五公,专气二华,神舆正直,天资惠和,冰心玉形,殊调正声,邦国之桢,与时作程。初登孝廉甲科,调补信安郡龙丘尉,往践乃职,有典有则。再授德阳郡绵竹丞,贰邑不乐,遹然雄飞。稍迁濛阳司法,郡之列掾,上应六卿,同复于先,职在刑典,阶之为大,其谁曰不。然天道茫茫,不知者寿,将夺之魄,始兆之疾。以开元二载七月辛丑大渐,越仲秋十日卒于官,春秋五十有三。呜呼哀哉,权窆于京城东长乐乡平原。夫人河东柳氏,祖万齿,河南伊阙令。父旋之,信安龙丘令。公族世烈,穆如清风。惠心淑质,动合内则。昼哭未几,而就木焉。洎天宝十载十月廿四日乃卜迁于京城南凤栖原,合祔于先茔,从宜也。谁其嗣之,曰鍠曰锡,鍠也早世,锡也能贤,河西元帅安公辟自神乌尉,寘之幕府,无何表荐,上嘉其才,擢为郡法掾。惟乃祖之职,纠万人;惟先父之职,慎五听。今复以授,将复其初,世济其名,不陨其美矣。远日届止,外姻戾止。刍灵于途,窀穸于野。封树千祀,山河永空。哀哀孝嗣,昊天罔极。若夫子之德莫志,其谁志之,君子曰宜哉,铭曰:

  曾参之父,穆伯之母。位未酬德,贤而映古。天道宁论,殲此双魂。苔埋贞石,风悲黛柏。荒野直阡,孤坟岿然。千龄万代,荆棘阴烟。

  

image


  《杨瑾墓志》拓本

  (二)杨玠墓志

  《唐故豫章郡司马杨君墓志铭并序》

  太原王绎撰

  公讳玠字温玉,弘农华阴人也。库部郎中、金隰二州刺史令本之谋孙,蒲州录事参军、金州西城县令志礼之媚子。弈世轩冕,间生哲人。公天孤其才,人积其誉,韫是名器,侯其猗而。年廿七,以孝廉登科,解褐补汉州什邡县尉,在政以尤异闻。迁益州郫县主簿,袟满,随调授新丰主簿,清通之鉴,利器之才,历政操持,刃有余地。累迁河南主簿,大理司直、朝散大夫,纠赤县则名动京师,理青梧则恩宥囹圄。时洛阳丞王昌,以赃见坐,罪在不测。公有济物之心,奋余勇之义,沉吟悽默,久而不言,因为尝寮曰:成大名者必立大节,临难苟免(者)曰能贤,遂与之解纷,瑩然无事,虽招罪谴,适为美谈,君子曰:急人之难,有如斯者,俾游宦之辈,庶知激昂以为法不可屈。有诏放归田里,未几收叙,授凤州司马,量移棣州长史,改洪府司马,累佐连率。遹骏有声,岂求而得之,乃抑与之欤?呜呼,未遇和羹之用,空动佐命之诚。天不慭遗,人将安仰。越以开(元)廿六年八月三日,终于洪府官舍,春秋七十有二,权窆于河南县伊汭之原。以天宝十载十一月五日,卜迁于京城南凤栖原,礼也。犹子左武卫郎将钧,痛十起之长辞,恨百身之无赎,爰命贞石,见託志焉,其词曰:

  世禄鼎盛,德业灵长。乐只君子,邦家之光。节贯终古,气禀秋霜。卜云其吉,魂归故乡。

  天宝十载岁次辛卯十一月庚辰朔五日甲申

  

image


  《杨玠墓志》盖拓本

  

image


  《杨玠墓志》拓本

  二、家族世系

  杨瑾、杨玠所在杨氏一支,出自汉太尉震子杨奉之后,其曾祖杨汪,《隋书》有传。笔者曾撰唐《杨鉷墓志》探微一文①,结合与该家族相关的出土墓志,对杨汪以下的弘农杨氏成员做了整体的梳理,但由于粗疏不察,误将杨汪一系归于杨播之后,今在本文予以更正。《表》中杨令本下子嗣只载杨友谅、杨志谦、杨志诠三人,上述两方墓志的出现,可知杨令本还有一子杨志礼。关于杨琛的职官,《隋书·杨汪传》及《表》中,均载为仪同三司、平乡县公。永徽二年《杨仁方墓志》及《杨基墓志》中均载为周使持节、和叠始三州刺史、平乡公。而据《杨瑾墓志》可知,其亦曾官河东太守。关于杨令本的职官,《表》中记载为库部郎中,据《杨瑾墓志》《杨玠墓志》可知,其曾官金隰二州刺史。值得注意的是,天宝元年(742年),改金州为安康郡,故《杨瑾墓志》中的安康太守与《杨玠墓志》中的金州刺史,实为一指。今以《表》为基础,结合上述二志,试列杨志礼所属杨氏世系表如下:

  

image 


  三、杨瑾生平

  杨瑾开元二年(714)卒,春秋五十三,可推知其生于高宗龙朔二年(662)。纵观其生平履历,较为普通平常,登孝廉甲科之后,历官三任,分别为信安郡龙丘尉,德阳郡绵竹丞以及濛阳郡司法,这三任官职连续紧凑,中间似并未有间断,且可以确定前两任职官应该均是满袟,而濛阳郡司法的任职时间,由于是任内亡故,不详其做了几年。

  唐代前期官员任职的时间,一般五品以上三年为限,六品以下四年为限。可知杨瑾前两任职官的时间,加起来共八年。而濛阳郡司法任内的时间,只有1-4年这四种可能,如此我们可倒推得知,其登孝廉甲科的时间,在神龙元年(702)至长安二年(705)之间,当是时,杨瑾已届不惑之年,这与其它众多唐人弱冠即登孝廉甲科的案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杨瑾夫人柳氏,其祖父河南郡伊阙令柳万齿,其父信安郡龙丘令柳旋之,均不见史载。值得注意的是,杨瑾登孝廉甲科之后的第一任官职是信安郡龙丘尉,可推测其岳父柳旋之当时正在龙丘令任上,杨瑾娶柳氏为妻,也应在此时。关于杨瑾的子嗣,志文载有杨鍠及杨锡,杨鍠早逝,而杨锡则被“河西元帅安公辟自神乌尉,寘之幕府,无何表荐,上嘉其才,擢为郡法掾。”神乌县,为武威郡属县,考天宝十载驻节武威任河西节度使安姓者,惟安思顺一人,故志文中“河西元帅安公”即指安思顺无疑。由于在神乌县尉任内表现优异,杨锡后被举荐,擢升为武威郡法掾。

  四、撰文者刘单

  撰文者刘单,天宝二载状元登科,然史无专传。关于其生平事迹,周腊生先生有《唐代状元刘单杂考》一文,②就其早年部分仕历、知贡举的时间,终官是否为礼部侍郎以及卒年等做了考辩。本文只结合墓志材料,就其在河西的任职情况,做如下补充申论。

  《旧唐书・高仙芝传》载:“天宝六载八月,仙芝虏勃律王及公主趣赤佛堂路班师。九月,复至婆勒川连云堡,与边令诚等相见。其月末,还播密川,令刘单草告捷书,遣中使判官王廷芳告捷。”③可知天宝六载,刘单在安西副都护、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麾下任职。而据志文又知,至晚在天宝十载十月,刘单已经在河西节度使安思顺麾下任支度判官。刘单由安西幕府转投到河西幕府的时间,闻一多先生在《岑嘉州系年考证》一文中有论及,④今就具体时间再补缀如下:天宝十载春正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入朝,加开府仪同三司。三月,以仙芝为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代安思顺,而其属下僚佐已先行趋赴武威。后仙芝就镇安西不果,加之四月诸胡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急赴边,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其幕府中的有些人便留在武威,包括岑参、刘单等人,但此时他们应该还未被安思顺徵辟入幕,量才授职。岑参《武威送刘单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一诗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便是刘单从武威奔赴仙芝军前效力。仙芝兵败还朝,其随从以及暂留武威的僚佐,如岑参等也一并东归,但是从《杨瑾墓志》可知,刘单留了下来,并被授予河西支度判官一职,具体时间当在天宝十载的五、六月间。

  综上可知,天宝十载,刘单与杨瑾之子杨锡同在河西任职,二人必定相熟,故杨锡请托刘单为其父撰写墓志铭也在情理之中。

  五、杨玠生平

  杨玠开元廿六年(738)八月三日,终于洪府官舍,春秋七十有二,可知其生于高宗乾封二年(667),晚杨瑾5岁,为杨瑾之弟。据志文可知,其历官八任,但是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年表,志文中所载历官似不止八任,阕载之官职,应在新丰主簿之后,河南主簿之前。杨瑾于延载元年(694)孝廉登科之后的三任职官,均袟满,据此可推知其具体的任职时间,即:延载元年(694)二十七岁,解褐补汉州什邡县尉。圣历元年(698)三十一岁,迁益州郫县主簿。长安二年(702)三十四岁,袟满,随调授新丰主簿。

  纵观杨玠一生仕途,最为得意之时,是入京担任大理司直一职,正如志文所言“纠赤县则名动京师,理青梧则恩宥囹圄。”而在大理司直任内最为称道之事,便是为洛阳丞王昌“坐赃”之罪解纷。志文中不惜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详述此事,可见该事件在杨玠仕途中的重要性。有济物之心,奋余勇之义,急人之难的杨玠,于法理之外讲情理,虽赢得时人称誉,但也因此仕途受挫。事发被免官放归田里,后虽收叙重新录用,但却外放,在凤州、棣州、洪州三地流转,最后终于洪府司马任内。撰文者太原王绎,不见史载,结合杨玠为王昌解纷一事,可能王绎与王昌二人是有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杨玠墓志》中没有提到妻室,而且子嗣中只言犹子左武卫郎将杨钧。综合来判断,杨玠可能一生未婚,且杨钧应该是过继到其名下的儿子。

  六、书法特色

  《杨瑾墓志》与《杨玠墓志》虽都刊立于天宝十载,但两者的书法却大不相同。《杨瑾墓志》书法,受中唐徐浩书风的影响明显,结体宽博圆融。笔法较为生动自由,甚至偶尔还会有北魏墓志的用笔,显示出较强的书写性,但却不甚精到,或也与刻字不工有关。而《杨玠墓志》书法,用笔和结字,有初唐欧、褚、虞典型书风的影子,用笔从褚来,瘦硬方挺,提按分明,粗细明显,结体从欧虞来,婀娜修长,中宫紧致,但去欧体右上斜的险峻,而融入虞世南端庄中庸的一面。综合来看,其书法水平要较《杨瑾墓志》为高。

  书法发展到了唐代,几乎所有的书体均已成熟完善,尤其楷书,更是达到顶峰,大家林立,法度森严。典范的确立,虽非常易于书法的入门、学习和普及,但是个性的展现却几乎被抹杀,我们很难从唐人的楷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特色的东西,比如《杨瑾墓志》《杨玠墓志》均逃不出欧、褚、虞、徐等大家的窠臼。不像隋以前的书法,每件作品除了共性外,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存在。虽然这是书法“发展中”和“成熟后”两个不同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书法创作,还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即多着眼于隋唐以前的书法,在书体、字体还在缓慢成熟的阶段,在每一件书法作品中去探寻个性流露与创作之间的关系,还原古人书写时的情感状态,如此,我们或许才能理解书写的真正意义和本来面目。书写并不仅仅是记事的工具,在我们的祖先赋予它情感之后,更是折射“字如其人”的一面镜子。

  参考文献:

  ①张驰:唐《杨鉷墓志》探微,《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7年第9期,第32-44页。

  ②周腊生:《唐代状元刘单杂考》,《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3月,第24卷第2期,第50-52页。

  ③(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四《高仙芝传》,中华书局,2007年,第3205页。

  ④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清华学报》,1933年第2期,第22-25页。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登古邺城

唐代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风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走马川行奉送出如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如西征

唐代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如。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如西门伫献捷。

燉煌太守后庭歌

唐代 岑参

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唐代 岑参

急管更须吹,杯行莫遣迟。酒光红琥珀,江色碧琉璃。
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山公醉不醉,问取葛强知。

戏题关门

唐代 岑参

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见关城吏,还从旧路归。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唐代 岑参

铁马擐红缨,幡旗出禁城。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
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剑门乘嶮过,阁道踏空行。
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
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诗人岑参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