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812~866),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晚庸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精通音律,工诗擅词,作赋才思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庭筠被列于《花间集》首位,入选作品66首,他是第一个努力作词的人,长期出入秦楼楚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文苑传》卷一九O下),把词同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结合起来,成为花间派的鼻祖。

  


  温飞卿恃才傲物,生活浪漫,他的词专以描写美女与爱情为主要内容,词风秾艳柔婉,意象细腻绵密,韵律流美,尤擅表现精致的官能感受,创构一种窈深幽约词境,令人产生托喻之联想。例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更漏子》)温词善于写美女的体态妆饰及其闺阁情思,但不作明白的叙述,而是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入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温词长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予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用暗示的手法,意象的衔接是跳跃性的,需要想象补充,造成含蓄的效果。

  在开创词境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温庭筠可以视作是由诗变词的开创性人物。作为唐代作词最多的文人,其对后世词坛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有《握兰》、《金筌》二集,均不传。温词风格并不单一,有一些境界阔大的描写,如“江山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也有一些直自如诉的民间歌词的痕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还有一些清新疏朗的作品,如《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在以浓艳香软为主的温词中,清丽疏淡而深远的作品虽不多,但其各种创作特点都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夜看牡丹

唐代 温庭筠

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唐代 温庭筠

一径互纡直,茅棘亦已繁。晴阳入荒竹,暧暧和春园。
倚杖息惭倦,徘徊恋微暄。历寻婵娟节,剪破苍筤根。
地闭修茎孤,林振馀箨翻。适心在所好,非必寻湘沅。

绿浦谣

唐代 温庭筠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水清绿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唐代 温庭筠

柳弱湖堤曲,篱疏水巷深。酒阑初促席,歌罢欲分襟。
波月欺华烛,汀云润故琴。镜清花并蒂,床冷簟连心。
荷叠平桥暗,萍稀败舫沉。城头五通鼓,窗外万家砧。
异县鱼投浪,当年鸟共林。八行香未灭,千里梦难寻。
未肯睽良愿,空期嗣好音。他时因咏作,犹得比南金。

早秋山居

唐代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唐代 温庭筠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