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儿子屡试不中,大醉后在城墙上写下一首千古名作,终被赏识

温庭筠儿子屡试不中,大醉后在城墙上写下一首千古名作,终被赏识

  

image


  温庭筠的名字放在浩然磅礴的唐朝诗坛之中,是有些小家子气,但其写下的诗歌却足以撑起大唐的面子。他的诗歌秾艳精致,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他的词作文色生情,被尊为"花间词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两个并称都居于前者,可见温庭筠实力之强。拥有得天独厚的诗词歌赋技能,在那个文艺至上的年代本该能活色生香,可惜温庭筠的仕途生涯却一直臭烘烘的,究其原因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

  李白轻狂天下第一,可人家也能俯下腰杆为杨玉环写诗。温庭筠却不然,他有李白的几分张狂,也有李白的相似诗才,却没有李白的好运气。温庭筠曾多次公然写诗嘲讽王公权贵,早就被考官们拉入了黑名单,所以一直未能中第。走投无路的温庭筠只能偷偷替人代考,以此获得些稿酬,可惜这样子更让审考官怨恨不已。

  

image


  要说这诗才能遗传我们也信了,可是这被小人算计也能遗传,就有些神奇了。类似的事情就发生在温庭筠的儿子温宪身上。

  温宪继承了父亲擅于讽刺的风格,写了不少暗讽当权者的诗文,因此当其参加应试时,考官们都或多或少地掺杂点个人情绪进去,有意无意地不使温宪中进。看起来,温庭筠父子是同病相怜。

  他翻阅几度榜文,都未曾翻到过自己的名字,终于几次下来,温宪彻底爆发了。他无奈,他激愤,他怅然若失,回到崇庆寺的温宪决定大醉一场,将几年的不快一饮而尽。大醉之后,温宪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他研磨笔墨蘸上毛笔,即兴就在城墙上挥洒下一篇经典之作。谁曾想,就是这首诗,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image


  《题崇庆寺壁》唐·温宪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一家十口吃不上喝不上,在故乡等着我金榜题名,我来到长安已经半年,家中老小毫无音讯。我的发鬓发白,心如死灰,可是还在为登第而困居长安城!温宪这首诗写得十分感人,不仅将家底展露无遗,借此感叹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也表达了自己多次落第后的悲愤心境,令人读之不禁怅然。

  

image


  前面说到,这首诗改变了温宪的人生轨迹,这要得益于一位识人伯乐——郑延昌。温宪写下此诗不久后,大官人郑延昌就拖家带口到崇庆寺上香拜佛,闲暇之际也浏览一下墙上文人们留下的墨宝。当郑延昌读到这首诗后,眼中也是辍泪两行,他又看到落款是"温宪",知道这正是大诗人温庭筠的儿子,想不到竟沦落至此!

  郑延昌回到京城后,立刻向负责应试的主考官举荐温宪,终于温宪得以中了进士。但是这还没完,要说人一旦走了狗屎运就会一直踩下去,郑延昌打开了温宪的幸运之门,紧随其后还有更多的贵人纷纷赶来。

  

image


  当时有一位叫李巨川的词人非常欣赏温宪,也很可怜其被人陷害的遭遇,因此特意写了一篇文章给皇帝唐昭宗,说温庭筠当时就是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才郁郁而终,可不能让他的儿子再重蹈覆辙啊!唐昭宗看了后亦深感同情,再加上宰相在一旁帮扶,昭宗更加内疚,于是便委任温宪为郎中。

  怀才不遇在古代可谓再平常不过,可温宪却能凭一首墙上诗重启人生,不得不说是一种难得的幸运。或许这也正验证了那句话"埋头苦干,莫问前程",终有一天,当你抬头的时候就能看见,胜利就在前方。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过陈琳墓

唐代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唐代 温庭筠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题僧泰恭院二首

唐代 温庭筠

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
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出门还有泪,看竹暂忘机。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故山松菊在,终欲掩荆扉。

题友人居

唐代 温庭筠

尽日松堂看画图,绮疏岑寂似清都。
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河渎神

唐代 温庭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
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
百花芳草佳节。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潇潇。谢娘惆怅倚兰桡,
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
离魂何处飘泊。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
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
卷帘愁对珠阁。

敬答李先生

唐代 温庭筠

七里滩声舜庙前,杏花初盛草芊芊。绿昏晴气春风岸,
红草轻纶野水天。不为伤离成极望,更因行乐惜流年。
一瓢无事麛裘暖,手弄溪波坐钓船。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