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这首诗不太押韵,却称得上经典,最后两句流传上千年

曹植这首诗不太押韵,却称得上经典,最后两句流传上千年

  每当谈论古诗,估计多数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唐代诗歌,毕竟唐朝有名的诗人多如繁星,经典作品数不胜数。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诗并非起源于唐代,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诗经》,据说是孔子整理而成,话句话说。

  早在春秋之前,古人就已经开始吟诗,像“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般优美诗句比比皆是。到了魏晋时期,诗歌迎来又一个发展高峰,迁客骚人以写诗为乐,自然少不了相互学习、切磋,从而出现一批颇具名气的诗人,曹植无疑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位。

  

image


  纵观整个魏晋文坛,比曹植优秀之人极少,称他为独领风骚也不为过。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对于那些才子来说,想让他们对某个人心服口服,估计跟登天的难度差不多。恃才傲物的谢灵运,唯独对曹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毫不掩饰地表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虽然此话略显夸张,却足以看出曹植何等有才,诗仙李白也是曹植的小迷弟,对曹植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白说道:“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意思是说,李白如果在曹植面前,都不敢高谈阔论,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曹植。

  

image


  曹操一生妻妾众多,共给他生下25个儿子,曹植排行第四,他没有二哥曹丕城府深,武艺比不上三哥曹彰,却是众兄弟里才华最突出的一个,差点成为王位继承人。平心而论,曹操最终传位于曹丕是英明之举,执掌曹魏江山以及驾驭群臣的能力,曹丕比曹植更合适。

  即使曹丕继位后,对弟弟曹植依旧不放心,时刻提防着他,甚至还逼着他作出《七步诗》,曹植不愧是天才,含着泪出口成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凭借此诗,让曹丕找不到杀他的理由,只好作罢。

  

image


  一般来说,诗词十分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曹植十六岁跟着父亲出征北方时,曾写下一首不太押韵的诗,却称得上经典,最后两句流传上千年,即他的颇具代表性作品《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image


  此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情壮志,可以看出曹植也想驰骋于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从整篇诗歌分析,押韵程度不高,至少不是全部押韵,却不影响这首诗的流传度,结尾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堪称神来之笔,所以有人说古代能称得上“仙才”的只有三人,分别是曹植、李白和苏轼。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门有万里客行

两汉 曹植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两汉 曹植

谁言去妇薄。
去妇情更重。
千里不唾井。
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
踟蹰不得共。

乐府 其七

两汉 曹植

巢许蔑四海,商贾争一钱。

喜雨诗

两汉 曹植

天覆何弥广。
苞育此羣生。
弃之必憔悴。
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
郁述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
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

弃妇诗

两汉 曹植

石榴植前庭。
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
璀彩有光荣。
光荣华流离。
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
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
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
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
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
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
下与瓦石幷。
忧怀从中来。
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
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
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
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
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
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
愿君且安宁。

乐府 其四

两汉 曹植

□鸟起舞,凤凰吹笙。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