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操很欣赏曹植,为何却传位于曹丕?曹植比曹丕差在哪里?

曹操很欣赏曹植,为何却传位于曹丕?曹植比曹丕差在哪里?

  曹操,小名阿瞒,人称曹老板,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以少胜多击溃袁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吕布、韩遂,乌桓、鲜卑等北方势力,在曹老板面前不堪一击,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南匈奴,也臣服于曹操。

  十余年时间,曹操统一了北方,占据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的地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放眼天下,无人能与之抗衡,仿佛一统天下指日可待。天有不测风云,曹操满怀信心起兵伐吴,几乎倾巢而出,亲自率领几十万精锐,东吴人心惶惶,孙权甚至想直接投降。

  大都督周瑜力排众议,认为曹军虽然数量上占优势,但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曹军在天时、地利方面均处于劣势,胜负未可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刘两家为抵御曹军,果断结成联盟,并在周瑜的指挥下大破曹军,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破灭。

  

image


  自从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尽管曹操的实力最强,却难以吞掉孙刘。公元220年,六十五岁的曹操去世,留下些许遗憾,同时也为子孙奠定了基业。曹操活着时,已是东汉大丞相,且被封为魏王,汉室江山名存实亡,大权皆被曹氏掌控。

  耐人寻味的是,曹操至死都没称帝,虽然他有称帝的绝对实力,或许他根本没有想过篡位自立,始终以汉臣自居,就像《短歌行》里写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梦想是做周公那样的名臣。曹操戎马一生,除了偶尔头疼之外,身体素质过硬,共有二十五个儿子。

  长子曹昂英年早逝,况且曹昂乃庶出,即使活着,未必能继承大统。三子曹彰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攻城掠地身先士卒,却有勇无谋,曹操从未考虑过让他接班。曹冲聪明过人,三国著名神童,曹操甚爱之,曾公然当着群臣的面表示,日后打算让曹冲接班。

  

image


  只可惜,天性仁厚、聪明绝顶的曹冲,十二岁就因病夭折了,曹操在寻找继承人的道路上望眼欲穿。在剩下的儿子里面,曹丕和曹植最优秀,在选谁接班的问题上,曹操犹豫不决,大臣们也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曹丕,一派拥护曹植,双方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曾停息。

  最终,曹老板在临死前做出决定,把王位传位于曹丕,曹植在争斗继承权的战斗中失败了。客观来说,曹操非常欣赏曹植,认为曹植的才华更胜一筹,文章写得出神入化,但他为何却把王位传给曹丕,而非曹植?曹植比曹丕究竟差在哪里?笔者个人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曹丕年龄占据优势,嫡长子的身份是加分项

  他和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但曹丕比曹植大五岁,从身份上来说,曹植属于嫡长子(曹昂为庶出)。古代帝王考虑继承人时,基本都遵从“立长不立贤”的原则,否则大臣们都不愿意,比如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聪明伶俐的小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群臣坚决反对,甚至以死相逼。

  

image


  曹丕作为嫡长子,这是铁定的事实,谁也改变不了。朝廷之上,桓阶、吴质、贾诩等重臣,皆站在曹丕这边;私下里,谋略过人的司马懿替曹丕出谋划策。正当曹操徘徊不决时,贾诩对他说了一句话:“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贾诩的意思是,袁绍、刘表之所以输掉,是因为他们不立长而立幼的结果。

  第二点,曹植才华横溢,却不够狠,不足以胜任王位

  清代文学家王士祯曾说:“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这是对曹植文学造诣的肯定,唯有李白、苏轼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其他人只能仰视。谢灵运更是直接评价:“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论文采,曹植高出哥哥曹丕很多,一首《洛神赋》成千古绝唱。

  

image


  不可否认,曹植是百年难遇的文学家,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写诗作赋信手拈来,驾驭群臣、治理天下的能力欠缺。反观曹丕,会隐藏内心想法,喜怒不形于色,在司马懿的影响下,养成心狠手辣的性格,据说为了得到王位,不惜害死弟弟曹冲。俗话说,心不狠站不稳,对于地王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曹操把王位传给曹植,以曹植的手腕,很难压制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曹魏江山或许提前落入司马氏之手,几百年后,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才华过人者,未必能治理好天下。假如你是曹操,会传位于曹丕,还是文采斐然的曹植呢?说说你的理由。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乐府 其三

两汉 曹植

鲂䐪熊掌,豹胎龟肠。

木连理讴

两汉 曹植

皇树嘉德。
风靡云披。
有木连理。
别干同枝。
将承大同。
应天之规。

门有万里客行

两汉 曹植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亟出行

两汉 曹植

蒙雾犯风尘。

当欲游南山行

两汉 曹植

东海广且深。
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
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
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
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
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
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
大圣亦同然。
仁者各寿考。
四坐咸万年。

三良诗

两汉 曹植

功名不可为。
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
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
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
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
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
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
哀哉伤肺肝。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