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米甚至十几米的长长画卷上,画家画出了景物的变换、人物的互动、时间的推移,有丰富的细节、精巧的构图、暗藏的机关,就是在用图画讲故事。
不过,由于原画珍贵、尺幅较大,不便于公开展览,所以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
如果整幅缩小印在书上,那些微小的细节和细致的笔触都很难看清,让画作之美大打折扣;
电子高清图虽然可以放大细节,但缺少了画面的整体感和画纸的质感。(后台对话框回复《洛神赋图》名字,即可一键下载画作 1.5 亿像素高清图片。)
凡晨君今天赠送的《中国名画绘本 · 洛水寻仙》,正好可以让爱好艺术的你,在家中就能全面欣赏中国古代名画。
与上周送出的《中国名画绘本 · 汴京的一天》一样,今天赠送的这本《中国名画绘本 · 洛水寻仙》也使用了大开本呈现画作细节,用艺术纸还原画作质感,把古代长卷中国画完美转换成易于阅读和欣赏的绘本。
《洛水寻仙》讲的是「中国画鼻祖」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的故事,除了主角曹植和洛神,画中还出现了古代神话中的其他一些神仙、神兽:风神屏翳、水神川后、黄河之神冯夷、创世神伏羲的妹妹女娲、会飞的文鱼和大鲵、双头神兽。
不熟悉古代神话和历史的读者会觉得这些名字很陌生,曹植是什么人?洛神是什么神?其他神仙是什么来历?神兽有什么了不起的能力?
为了让大人和孩子都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情节,书的开篇部分设置了「人物介绍」,不仅提供了必备的背景知识,也引发了好奇心:这些能呼风唤雨、变幻飞天的神仙会共同演绎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洛神赋图》描绘了曹植与洛神偶然相遇、互相爱慕,最终却不得不分离的美丽神话,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都同时呈现在连续的长卷上。虽然情节按照时间顺序从右至左展开,但不习惯看长卷画的人还是难以清晰把握情节发展。
为了更容易理解,《洛水寻仙》把画面分成十段,对应了故事发展的十个情节:水边休息、一见钟情、顾盼生姿、两情相悦、众神赞颂、依依惜别、驾车远去、相随不舍、夜不能寐、怅然而归。
在画面上的恰当位置切割,既不影响画面完整,又准确分割了情节,同时注意图画间的尺寸关系,关照翻页间的画面节奏感。
绘本讲究图文关系,讲究翻页间呈现的画面节奏感。把长卷《洛神赋图》按照情节发展分割成小幅图画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怎么把这些图画放在合适的位置。
长卷中国画的观看方向是从右至左,越往左,情节发生的时间越晚,故事越接近尾声。在《洛水寻仙》中,我们把第一幅画面放在右页,左页放文字,与原画的时间轴保持一致。
第二个对页,讲的是曹植与洛神第一次见面,两人隔水相望。
画面从中切开,曹植在右,洛神在左,文字放在中间,既体现出两人的位置关系,又制造了一种戏剧性,表现出两人此时互相吸引、互相试探的心理。
第三个画面,是一幅跨页大图。
文字在图片下方,给不断变换妆容在林间、水中嬉戏的洛神留出足够空间,也用开阔的画面烘托洛神愉悦的心情。
《洛水寻仙》讲的是相遇与分离,相遇与分离的分割点在第六个对页。
从这里开始,画面都移到了左页,表现出洛神的远去与曹植的追随。
第七个对页又是一幅跨页大图,描绘了众神兽护送坐在云车上的洛神飞天而去的壮观场面。
总体来看,故事前半部分的画面重心在右页,后半部分的重心在左页,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情节的推进;中间根据情节需要灵活穿插跨页、对页构图,增加了韵律感和新鲜感,从而让整本书产生了令人舒适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