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和甄宓的绯闻,是被一个武汉人传起来的

曹植和甄宓的绯闻,是被一个武汉人传起来的

  在三国,不止有众多男人间的故事,还有很多女人和男人之间的八卦绯闻。

  提起三国的绯闻女孩,甄宓必在其列。

  说起甄宓,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她叫甄什么!

  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明明她的哥哥姐姐们的名字都记载得很清楚,唯独不知道她叫啥。

  甄宓这个名字只是后来的人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给她起的。

  


  甄宓出生于一个豪强望族,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千金。

  她从小就有主角光环,在她还是个宝宝的时候,晚上睡觉,就被说仿佛有人把玉衣盖在了她身上一样。

  这种妥妥滴女一号设定,让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肯定不简单。

  甄宓长得美。南北朝的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特地把对甄宓的外貌添了进去,说她“容貌非凡”“容貌绝伦”。

  但她并不是那种肤白貌美大长腿却没脑子的傻白甜,她是一个早慧的人。

  在她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按理说,这个年纪对于生老病死应该不会有啥大的反应,但甄宓却因为思念父亲而哭得非常伤心。

  在七八岁这种猪狗嫌的年纪,甄宓并不喜欢参与孩子们之间的耍闹,而是喜欢读书。之前我们在写郭女王时曾提到过,甄宓在九岁就说,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成败的经验,以此来警示自己的。不读书,用什么来借鉴呢?

  以至于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看,多有远见啊!

  


  当时天下大乱,饿殍满地。有钱人纷纷拿出自己家的金银珠宝换粮食救命。而作为豪强大族的甄家,正好有大量的谷物储备。于是甄宓的妈妈便趁机以低价收购了大量金银珠宝。

  甄宓知道后就对妈妈说,“乱世求宝,并非善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就是所谓的因财丧身。现在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家里的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

  家人听了之后,觉得这个女孩子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将家里的粮食无偿发放给了村里的邻居们。

  


  ▲甄宓画像

  建安年间,军阀袁绍要给儿子袁熙找老婆,就让算命先生给儿子算了一卦,问娶哪家女儿好。

  算命的说,“有个女孩叫甄宓,此女贵不可言,又听闻其容貌甚好。”

  于是袁绍就给袁熙寻了甄宓做媳妇。大家门当户对的,也比较和睦。

  但在乱世,一个女人的命运往往都会和男人有关。

  婚后,袁熙出镇幽州,甄宓留在了邺城。建安九年,邺城被曹操所破。

  甄宓美名在外,曹操和曹丕父子俩早就在打她的主意了。

  曹操非常中意甄宓,一攻下邺城就让手下去把甄宓请来。没想到儿子曹丕先下手了,赶在老爸前面进了袁府。一进门就看到一个满脸污垢的女子躲在一个老妇人身后。

  


  曹丕问:“这是谁?”

  老妇答:“这是袁熙的妻子。”

  说着,就用手抬起甄宓的脸给曹丕看。

  曹丕帮甄宓把发髻挽起,再用手巾把她的脸擦拭干净,发现她不施脂粉也是姿色绝伦,心想得亏自己跑得快,不然就要对甄宓喊妈妈了。

  而那个老妇人是谁呢?正是甄宓的婆婆。

  她知道凭甄宓的姿色,搞定曹家人是绝对没问题,所以直接将自己的儿媳妇给卖了。只要曹家人看上了甄宓,自己的命就保住了。

  可见婆婆和亲妈确实是有区别的!也怪不得婆媳问题是几千年来都存在的问题。

  曹操晚了一步,又不好说什么,为了体面,只能忍痛割爱为曹丕迎娶了甄宓,自己做了甄宓的公公。这大概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脑回路了。

  嫁给曹丕之后的甄宓,漂亮又有头脑,独得宠爱,擅室数年,还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

  俗话说,这世上最让人无奈的事,就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曹丕当了皇帝后,对年老色衰的甄宓,下手非常狠。他直接将甄宓赐死,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所以甄宓死得十分凄惨。

  至于她的死因,我们在郭女王那篇里面讲了一种,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因为曹丕认为甄宓和自己的兄弟曹植有一腿。

  


  ▲曹丕剧照

  据说,曹植很小的时候,因为无心打仗,所以时常留守邺城,没事就和嫂子一起玩耍,渐渐就对甄宓生出了爱慕之情。

  


  甄宓比曹丕大四岁,比曹植大十岁。

  这种放到现在都会变成大家茶余饭后大说特说的感情,就算真实存在,曹植也一定会深藏。

  结果甄宓死后,曹植突然就写了名篇《洛神赋》,全文极尽华美,将那份爱而不得的悲伤和无奈写得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绝对的有感而发。

  于是就有人说,这就是在写他对甄宓的感情。

  说起《洛神赋》,我这颗八卦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接下来的事情会有些绕,大家拿出小本本来慢慢理。

  《洛神赋》这个名字,其实是甄宓的儿子曹叡继位之后改的,为了避嫌。因为它的原名太直接了,就叫《感甄赋》!

  


  据说甄宓死后,曹丕突然玩起了兄友弟恭,叫曹植去吃饭。

  曹植去了之后,看到太子曹叡,就想到了甄宓,心情就有点低落。

  结果曹丕还特地把甄宓生前常用的枕头拿出来给曹植看。曹植看得心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然后曹丕就把自己老婆的枕头送给了曹植。

  这是什么神操作?我也是有点微醺。

  有人说这是曹丕故意刺激曹植。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你有苦说不出”的技巧,曹丕玩得炉火纯青啊!

  但,曹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回家的路上,就做了《感甄赋》。

  为什么他敢这么明目张胆?因为曹植的封地在鄄城,“甄”用来表示地名时,指的就是鄄城。所以,他也可以说自己写的是《感鄄赋》,反正怎么叫都没问题。

  不愧是才高八斗的人物,论才华,我子建就没输过谁!

  曹丕看得心里直滴血!但表面上还什么都不能说。

  反倒是曹叡看不过去了,以避讳老妈名字的名义,给改成了《洛神赋》。这实在是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啊!

  


  虽然曹丕和曹植斗得明明白白,但曹植和甄宓之间的故事,却只存在于野史,没有什么正史记载。

  一直到唐朝“好事之人”李善,在注解南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文选》时,引用了那些传闻,大家才又把这事翻出来说。

  要说这个李善还是江夏人,也是现在武汉市武昌区这一带的。

  他本身就是唐朝的大学者,《新唐书》记载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君子风韵。颇有雅行,学贯古今,人称书簏。

  所以他这么一写,曹植和甄宓颇有点被盖章的味道。

  


  ▲曹植剧照

  不过也有很多人反驳这种空穴来风的故事。

  大家分析认为,曹植见到甄宓时才13岁,两人足足相差十岁。况且曹植和曹丕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太好,属于那种随时就会被搞死的。曹植自身都难保了,谁还有心情和大自己十岁的嫂子谈恋爱呢?

  何况是在那个人的平均寿命这么短的年代,差十岁那可能就是差了生命的四分之一!

  甚至有人说,曹植的《洛神赋》是因为怀念自己的妻子而作。

  所以,曹丕到底为什么要赐死甄宓,曹植的《洛神赋》到底是为谁而作,大概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甄宓确实是个可怜的女子。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白鹊讴

两汉 曹植

鹊之强强。
诗人取喻。
今存圣世。
呈质见素。
饥食苕华。
渴饮清露。
异于畴匹。
众鸟是慕。

斗鸡诗

两汉 曹植

游目极妙伎。
清听厌宫商。
主人寂无为。
众宾进乐方。
长筵坐戏客。
斗鸡间观房。
群雄正翕赫。
双翘自飞扬。
挥羽激清风。
悍目发朱光。
觜落轻毛散。
严距往往伤。
长鸣入青云。
扇翼独翱翔。
愿蒙狸膏助。
常得擅此场。

当来日大难

两汉 曹植

日苦短。
乐有余。
乃置玉樽办东厨。
广情故。
心相于。
阖门置酒。
和乐欣欣。
游马后来。
辕车解轮。
今日同堂。
出门异乡。
别易会难。
各尽杯觞。

门有万里客行

两汉 曹植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五游咏

两汉 曹植

九州不足步。
愿得凌云翔。
逍遥八纮外。
游目历遐荒。
披我丹霞衣。
袭我素霓裳。
华盖芬晻蔼。
六龙仰天骧。
曜灵未移景。
倏忽造昊苍。
阊阖启丹扉。
双阙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
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棂。
羣后集东厢。
带我琼瑶佩。
漱我沆瀣浆。
踟蹰玩灵芝。
徙倚弄华芳。
王子奉仙药。
羡门进奇方。
服食享遐纪。
延寿保无疆。

名都篇

两汉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剑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