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来?干了这一杯再说!

曹植:死亡和明天哪一个先来?干了这一杯再说!

  公元225年,曹魏宫殿,寂静无声。

  魏帝曹丕端坐龙椅,紧张的望着站在大殿中央的曹植,确切的说,注意力放在曹植的脚上。

  一步,两步,三步……

  曹丕兴奋的身体有些微微颤抖。

  七步之内如果曹植写不出一首兄弟之情的诗,他就有理由杀掉这个讨厌的弟弟了。

  第四步……

  洪亮的声音响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话音刚落,七步走完。

  曹植回望兄长,满眼讽刺。

  曹丕心中早已慌乱的兵不成行,马不成列。

  这一幕熟悉不熟悉?曹植牛逼不牛逼?

  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正史《三国志》里没有记载。七步诗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而《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言谈轶事的小说集。后来《三国演义》延用了这一桥段。当然,《三国演义》也是一本小说。

  


  曹植生于三国一个天才扎堆的家庭。

  他爹曹操,乱世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过足幕后帝王的瘾。

  他哥曹丕,代表作是《典论》,在文学成就上和曹操,曹植合称“三曹”。唯一能同他们父子PK的只有苏轼、苏辙和苏洵。

  他弟曹冲,就是那个用“等量换算法”称象的小神童。

  家中牛人辈出,也难掩曹植的光芒。

  李白杜甫人称“诗仙”“诗圣”,他也有个称号,叫“诗宗”,大力推广五言诗的创作。

  没有他的“斩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就没有北周王褒的“斩鸡横大道,走马出长楸“;

  没有他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就没有初唐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曹植一生写赋61首,交出了扛鼎之作《洛神赋》,上来便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千古恒久远,一首永流传。

  山水诗开山鼻祖东晋的谢灵运傲娇又自谦的表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曹子建便是曹植。此后中国人喜欢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谢灵运还是诗仙李白的偶像。李太白最爱干的事就是穿着谢灵运发明的谢公屐到处晃悠。

  所以,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简而言之,就是李白的偶像的偶像。

  然鹅!

  这么个文学巨擎过的却不快乐。

  原因无它,只因他的主要精力都在干一件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搞政治。

  能力和目标不匹配是很痛苦的。

  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因为死亡以及嫡庶等原因,世子之争落在卞夫人的两个儿子身上。

  


  看过宫斗的都知道,夺嫡拼的是个人手腕、团队合作和运气。

  遗憾的是,曹植在这三方面都欠缺了点。

  老天很公平,给了一个人千古一绝的天赋,其他方面总要弱些。娑婆世界没有完美。曹冲就是个例子,曹操心中最佳世子人选,十三岁就领了便当。

  曹植是“三曹”之首,写文完胜曹丕,但权谋手腕上差他大哥几条街。

  一次,曹操带兵出征,家人臣子到远郊送行。毫无疑问,这是兄弟俩的竞技场。

  曹植先出招,献上一篇称颂曹操功德的文章。这马屁拍的相当走心。

  全场喝彩,四公子牛逼。

  曹丕也准备了文章,但这时候拿出来他就是傻逼了。

  此时只能剑走偏锋。

  曹丕扑通跪拜于地,拉着曹操的袖子开始哭,肝肠寸断。

  


  曹丕用眼泪唤醒了曹操的父爱,同时把曹植的文章反衬的华而不实。

  一个男人再好大喜功,首先还是个父亲。

  在洞悉人心这一点上,曹植败下阵来。

  狼一样的对手并不可怕,毕竟夺嫡路上无弱者。

  但如果还有猪一样队友呢?!

  曹植的竞选团队里第一号人物便是杨修,也是个天才,极善揣摩人心。但天才往往自作聪明。杨修担任主簿期间,仗着能猜出曹操当天会问哪些问题,事先把答案写在小纸条上,按顺序交给秘书,然后自己出去happy了。曹操派人来问,秘书根据杨修的答案一一回复。

  有一天风太大,小纸条被吹乱了……

  曹植躺枪。

  


  所以说,天才助阵并不一定是加分项,有时候能让你阴沟里翻船。

  在夺嫡斗争中,曹植一开始并未落于下风。他15岁就跟着曹操出征讨伐海贼了。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写的正是马背上的自己。在这首《白马篇》的最后,他表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操一度很喜欢铁骨铮铮的曹植,说他“儿中最可定大事”。

  但曹操忘了,一个才华横溢,诗才一绝的人,性格往往不事伪饰、任性天真。

  往好了说,是性情中人。

  说白了,就是不太靠谱。

  尤其当任性遇上酒精。

  纵情饮酒是三国魏晋的时代风气。没办法,乱世凋零,命如浮萍啊。

  


  有极端者,如竹林七贤里的刘伶,严重酒精依赖,牛车中摆着酒,随时畅饮,最后直接喝挂了。

  比之刘伶,曹植不遑多让。

  《三国志》对他的点评是“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立储的关键时刻,发生了“司马门”事件。

  喝高了的曹植驾车在宫廷里风驰电擎,酒后飚车也就算了,他竟勒令公车令打开“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什么法令家法,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举国震惊,朝堂哗然。曹操怒斩公车令。

  始作俑者曹植人倒是没事,但付出的代价相当惨重。

  十月,曹操立曹丕为世子。

  事情还没完。

  两年后,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将曹仁围困于樊城。曹操急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前往营救。这是一个挽回醉鬼形象的好机会,有木有?!

  紧要关头,曹植竟然......

  


  低谷逆境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

  而曹植的选择是摆烂,俗称破罐子破摔。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建国号魏。

  历来争储失败者,下场都堪忧。李世民杀了李元吉,还霸占他老婆。八阿哥被雍正开除宗籍,赐名阿其那,意思为一头猪。

  相比之下,曹植倒是衣食无忧,就是飘泊不定,不是在迁徙就是在迁徙的路上。原因无他,防止藩王在一地独大。

  这么明显的信号,曹植却get不到。

  他天真的想要重返政治舞台,数次上表请求出仕。朝廷的回复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他不懂,做个废材王爷,才是当政者眼中的政治正确。

  曹植在著名的《七哀诗》中写下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完全可以用作他下半生心情的写照。

  四十一岁,曹植郁郁寡欢而亡。

  人人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曹植的问题表面上看是醉酒误事,根本原因还是不能自律,无法控制欲望和情绪。作为一个文人,这一点瑕不掩瑜,但对一个政客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弱点。

  所以说,人最好还是干自己最擅长的事。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盘石篇

两汉 曹植

盘盘山巅石。
飘飖涧底蓬。
我本太山人。
何为客淮东。
蒹葭弥斥土。
林木无分重。
岸岩若崩缺。
湖水何汹汹。
蚌蛤被滨涯。
光彩如锦虹。
高彼凌云霄。
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
须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
澎濞戏中鸿。
方舟寻高价。
珍宝丽以通。
一举必千里。
乘飔举帆幢。
经危履险阻。
未知命所钟。
常恐沉黄垆。
下与鼋鳖同。
南极苍梧野。
游眄穷九江。
中夜指参辰。
欲师当定从。
仰天长太息。
思想怀故邦。
乘桴何所志。
吁嗟我孔公。

当欲游南山行

两汉 曹植

东海广且深。
由卑下百川。
五岳虽高大。
不逆垢与尘。
良木不十围。
洪条无所因。
长者能博爱。
天下寄其身。
大匠无弃材。
船车用不均。
锥刀各异能。
何所独却前。
嘉善而矜愚。
大圣亦同然。
仁者各寿考。
四坐咸万年。

弃妇诗

两汉 曹植

石榴植前庭。
绿叶摇缥青。
丹华灼烈烈。
璀彩有光荣。
光荣华流离。
可以戏淑灵。
有鸟飞来集。
拊翼以悲鸣。
悲鸣夫何为。
丹华实不成。
拊心长叹息。
无子当归宁。
有子月经天。
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
流星没无精。
栖迟失所宜。
下与瓦石幷。
忧怀从中来。
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
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
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
抚节弹鸣筝。
慷慨有余音。
要妙悲且清。
收泪长叹息。
何以负神灵。
招摇待霜露。
何必春夏成。
晚获为良实。
愿君且安宁。

名都篇

两汉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剑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朔风诗五章

两汉 曹植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亟出行

两汉 曹植

蒙雾犯风尘。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