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他的聪明才智总能在关键时刻让自己化险为夷,那么在生活中,曹植是怎样利用智慧来保护自己或者帮助别人的呢?
一年仲秋,曹操率曹植和五位宠将到狩猎场打猎。这时一只卧姿安闲、色彩斑斓的梅花鹿被他们从树丛里赶出来,众将军张弩搭箭,纵马追逐,只听箭声“嗖嗖”梅花鹿惨叫几声倒在血泊之中。曹操驱马赶来,见除了一枝箭直穿鹿喉外,其余四枝箭全部落空。随行人员从鹿喉上拔出箭杆,呈给了曹操。曹操仔细看了看箭杆上刻的姓名,于是问道:“刚才,五箭并发,却只有一个将军射中了鹿喉,你们猜猜,他是谁?”
赵将军说:“是孙将军射中的。” 钱将军说:“不应该是孙将军射中的。” 孙将军说:“是我射中的!” 郑将军说:“总之孙将军和我都没有射中。” 王将军说:“是孙将军和郑将军中的一个人射中的。
曹操听了笑着说:“你们当中只有三个人猜中了,其中有王将军,现在心中可有数? ” 众将军仍是抓耳挠腮。
这时候曹植站了出来说:“是孙将军射中的,诸位将军注意没有?既然我父讲王将军的说法是对的,而王将军说的或是孙将军或是郑将军。那么,先假设是郑将军射中的,五人说法中,赵将军、钱将军、郑将军、孙将军都错了,只有王将军说对,那四错一对,这不符合我父所说的条件,显然这个假设是错的,那肯定不是郑将军射中的。既然郑将军、孙将军二人中有一人射中,郑将军已排除,当然非孙将军莫属了。”曹操听后点头微笑,从心里越发喜欢曹植了。
传说有一年秋天,曹植出外私访来到鱼山脚下,忽然听到一阵哭声。曹植感到诧异,便顺着哭声来到了一片菜园,原来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一打听才知道老妈妈刚刚种好的第一茬茄子让别人偷了,曹植听了老妈妈的哭诉,心里非常气愤,俩人商议之后订好了决策。不久,老妈妈精心照料的第二茬茄子又被人偷了。这天一大早,老妈妈便赶去告诉了曹植。曹植闻讯,急忙带了几个随从,来到鱼山附近的集市,这时他们看到了一位卖茄子的大汉。
曹植问这卖茄子的汉子:“我来问你,你这茄子何处得来?”那汉子一愣,随口说道:“是我自家种的呀。”只见曹植从摊上拿起一只茄子,指着茄蒂上的三个斑痕说道:“茄子既是你家所种,为何这茄子把上有这三个斑痕?”那汉子往茄蒂上看了一眼,笑着说道:“这有什么,此为害虫所咬。”曹植道:“真乃狡辩,既是害虫所咬,为何都咬在一个地方?”汉子不以为然地说:“我便不信,哪有这样的事儿。”汉子急忙拿起茄子一一细看,果然蒂部同一地方,均有三个明显的斑痕。那汉子顿时傻了眼,曹植怒斥道:“你这盗贼,在贼赃面前还敢抵赖,要罪加一等!”汉子不知因由,知道盗事败露,只好束手就擒。
茄蒂上为何都有三个斑痕,原来这是曹植交给老妈妈捉贼拿脏的法儿。那日曹植离去之后,老妈妈便按照曹植的吩咐,在每个小茄子的茄把上,都用针深深扎了三个眼儿。
《铜雀台赋》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之胞弟。建安十五年(210年)冬,曹植19岁时,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台刚刚建成,“太祖(曹操)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由此,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曹植深得曹操喜爱,认为他是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的人。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三国志》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