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写七步诗,是否真有其事?

曹植写七步诗,是否真有其事?

  山水派诗的鼻祖谢灵运称曹植有“八斗之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清初诗坛盟主王渔阳誉曹植为“仙才”,汉魏以来两千多年能和曹植并排站的唯有李白和苏轼。

  然而,大家常说的,曹子建七步成诗,这事,是真的吗?

  (曹丕含泪道:“且不论文才高下,但不能捏造我逼曹植写过《七步诗》,也不能诬陷我剽窃过曹植的诗文。”)

  经过小编的一番调查,原来,《七步诗》仅为《世说新语》所录,并未见于曹植诗集中,但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曹丕已被这黑锅压倒,黑锅上镌刻着“残害同胞骨肉”几个大字……

  同时,小编还做了一个分析:既然曹丕要谋曹植性命,干脆就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世说新语》载),给曹植带上“大不孝”这么硬的帽子,杀他便可,为什么还要节外生枝,搞个七步诗?

  真要害曹植,曹丕大可阴险地笑着说:“贤弟,限你七步之内作首七言诗,否则……哈哈哈哈哈哈(请大家自行脑补周星驰的笑声)

  此外,传说中的七步诗,到底是哪几首诗呢?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

  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还有一首,就是大家更熟悉的了: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好了,各位看官,不知注意过没有,我们所熟知的《七步诗》,是二首五言诗。汉末魏初,五言诗成熟不久,是最流行的诗体。曹植善做五言诗,而七言诗是曹丕首创,曹植从未尝试过。直接要求必须作七言诗,来为难曹植,岂不更能迫害曹植?

  若不限诗体,曹植完全还可以作首三言诗:“燃豆萁,豆釜泣,同根生,煎何急。”

  或者,曹丕再阴险些,“贤弟,限你一步之内作首七言诗,否则……(嘿嘿)”

  汉魏时“六尺为一步”,六尺大概是一米四,七步则将近十米。曹丕有那么傻吗?让十岁就已诵读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出口成章,落笔生花的曹植悠悠地走十米之远来做首诗,以决定曹植的生死?

  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作者。他是南朝(宋)文学家,在宋武帝刘裕的子侄诸王中,虽寡欲性简,但挡不住他千寻瀑布似的才华。

  本来就在残酷的宗室残杀中每日恓惶,刘裕一句“此吾家丰城也”(意即:我刘宋王朝就靠你了),吓得他忙乞求外调,降官地方,终老一生。

  从残酷政治斗争中存活下来的刘义庆,更愿意相信《七步诗》的真实性。而在《曹子建集》中,压根未见过什么《七步诗》。

  曹丕说:“诬我剽窃曹植《临涡赋》的事,还没弄清楚呢!”

  《临涡赋》是曹丕作于建安十八年的一首赋,而坊间野史(《亳州四名》)却记载,这首赋是曹丕无耻地剽窃曹植的。

  当年,曹操带着这兄弟俩到老家谯县,拜祖坟,游涡河,命兄弟俩写篇赋。曹丕在《临涡赋》的序言中说,他当时是沿着涡河岸边徐行,在树荫下徘徊,然后停马,以鞭为笔书于地。

  曹植的《临涡赋》却不见存世。

  野史说,曹丕心思重,怕曹植才华过人,在父王面前露脸,影响他立储地位。于是去曹植处,假意询问:“小弟,你的赋做好了吗?为兄的看看你写的如何?”曹植拿给曹丕,曹丕观后心里暗服,却故作意外地说:“哎呀,咱俩怎么写的一样一样的呢?真是亲亲的兄弟呀!”言毕,曹丕赶紧回屋,把曹植写的赋抄了下来,呈递父王。而曹植则为顾忌兄长颜面和念及亲情,谎称自己没有写赋。

  看看这两句“欲济河无梁”,“欲济川无梁”。前句是曹丕《杂诗•慢慢秋夜长》中的一句;后句是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一句。前句作于曹丕未称帝的建安年间,后句作于曹丕称帝的第四年。

  “秋风萧瑟天气凉”出现在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其一》中,作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

  “秋风发微凉”见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作于黄初四年(公元224年)。哥哥用七言表情,弟弟用五言达意,遣词造句何其相似。

  这些相似的诗句不存在谁抄袭谁的说法。

  性格迥异、文风也迥异的亲兄弟俩,就是会在某种场合下,某种情怀中,不由自主地用几近相同的词句表达内心的情感。

  更何况写《临涡赋》时,兄弟俩采用的都是“楚辞体”,前面三个字,加一个“兮”字,后再缀三个字,构成一句。

  面对潺潺涡河,凉风乍起,俩兄弟太有可能都吟出“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这样的诗句来。

  曹植在诗歌史上的影响力当然大于曹丕,而曹丕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贡献,也是曹植不能媲美的。

  王夫之,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或许王夫之身处传统社会的末端,躬身自省,承上启下,对传统文化看得更清楚,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

  在《姜斋诗话》中王夫之如是说:“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抵如此。”即曹植和曹丕相比,曹植简直就是凡人,而曹丕是神仙。兄弟俩的距离是仙凡之隔呀!

  而曹丕不在文字上进行外在的雕饰,他的感情是深藏的,越品越有味道。他还有一种敏锐的感受,这是一般人所没有的。很少有人能达到曹丕这种高度,所以更多的人爱追随曹植。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因素,使得曹丕的诗文名气远逊于曹植。

  曹丕是政治斗争中的胜利者,登九五之尊。国人虽多信奉“成王败寇”,但人都有恻隐之心,同情弱者是普遍心理。甚至还有人嫉妒心作祟,恨人有,恨己无。

  曹丕称帝后,对曹植是孤立、监视,让他频繁的迁徙封地,在精神上,连同物质上,打击他。

  曹操最终放弃曹植做接班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曹植在性格上有一些不适合做承平之主的致命缺陷,如任情,放纵不羁。曹操只好忍痛割爱,儿呀,为父知晓你也有建功立业之雄心,但我还是原谅你这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去吧。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妒诗

两汉 曹植

嗟尔同衾,曾不是志。宁彼冶容,安此妒忌。

美女篇

两汉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喜雨诗

两汉 曹植

天覆何弥广。
苞育此羣生。
弃之必憔悴。
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
郁述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
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

赠丁仪诗

两汉 曹植

初秋凉气发。
庭树微销落。
凝霜依玉除。
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
霖雨成川泽。
黍稷委畴陇。
农夫安所获。
在贵多忘贱。
为恩谁能博。
狐白足御冬。
焉念无衣客。
思慕延陵子。
宝剑非所惜。
子其宁尔心。
亲交义不薄。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两汉 曹植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踟蹰不得共。

送应氏二首

两汉 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