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吹牛的曹植:富贵一场梦如烟,归来白马非少年

吹牛的曹植:富贵一场梦如烟,归来白马非少年

  月无心:吹牛的曹植,寂寞的心

  吹牛源自遗传

  曹植很喜欢吹牛。19岁那年,邺城建铜雀台。曹操看了看曹植的文章,写得比自己的都好,很不相信,问道:“你这是请人写的吧?”曹植拍拍胸脯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哪里用得上请人?”于是接受考试,众兄弟中他写得又快又好,这就是“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的《铜雀台赋》。

  无心每逢写作,必然搔首踟蹰、苦思冥想,而曹植竟然说下笔成章,你说气不气?

  还有更气的。曹植写给杨修的信中说道:“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颂为君子哉!”

  看见了吧,曹植说写文章那是小菜一碟、小打小闹,不能名垂千古,他要建立战功,为魏的统一做贡献,这也是他今后一生的志愿。

  曹植的吹牛基因源于他的父亲,曹操曾说:“周公吐脯,天下归心”,隐然以周公自居。在打孙权时,临走对曹植说:“想当年我像你这么大时,做顿丘令,现在看看我混的挺好吧?”爱子之心,溢于言表;得意之状,似在眼前。

  曹植深得父亲喜爱,再加上臣子的推波助澜,很多次差点被立为太子,不难想见,那时的曹植是春风得意的,这些可以在他早期的诗中窥见一斑。

  


  三公子的酒肉朋友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美酒佳肴,高朋满座,

  推心置腹,信陵再焉。)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丝竹管弦,美人歌舞,

  人生到此,夫复何言?)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酒过三巡,不羁放浪,

  我将无我,宾主同欢。)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同盟鸥鹭,不复相疑,

  君子之交,似水如兰。)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欢饮达暮,日沉西山,

  筵席终散,倏忽百年。)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金屋藏花,落归荒丘,

  古人皆死,天命何忧。)

  从开头的欢宴,到后来的感叹时光流逝,再到结尾知天命而豁达,可以说是一唱三叹。总的来看,当时曹植是很风光的。

  


  交朋友离不开酒肉,可曹植交的却不是酒肉朋友。其中最有名的当数丁仪、丁廙和杨修了,他们都是曹植的左膀右臂。

  丁仪兄弟俩直接对曹操说:“明公呀,你想立三公子,我们举双手赞成。知子莫若父,三公子学识渊博、文章独步天下,又孝顺聪慧,若立他为太子,那将来必定是顺天应人,国泰民安呀。”

  这种宴会又叫公宴,这里可以看到曹植与名士的公开结交。

  曹丕也在邺城西园召开过公宴,曹植是这样描写的……

  公宴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二哥好客,经常开宴,

  西园夜游,众人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明月在天,繁星在水,

  兰生斜坡,荷开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鱼翔浅底,鸟语高枝,

  秋风起兮,车共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逍遥此游,不散筵席。)

  夜是清夜,月是明月,景是清景,华是朱华,池是绿池,波是清波,鸟是好鸟,风是神飚,这些无不被曹植喜悦的心情所感染,显得那么活泼欢快,正如刘勰所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参加公宴的除了曹丕、曹植,还有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阮瑀、应瑒等诗人。

  其中一人,和曹植交好,后来他跟随曹操征战,病死邺城,曹植、曹丕等人学驴鸣为其送葬,他就是王璨。

  王粲先后跟随汉献帝和刘表,不被重用,后归附曹操,一开始并不被看重。曾写诗给曹植:

  杂诗(魏晋·王粲)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袵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幷。

  诗中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苦闷之情。

  而曹植也回诗道:

  赠王粲诗(魏晋·曹植)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这首诗和王粲的立意很近,一方面对王粲的遭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说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巧的是,王粲如今的遭遇竟成了曹植后来一生的境遇,不同的是,王粲终于获得了曹操的信任,而曹植的命运又当如何呢?

  漂泊如转蓬

  三公子从人中之龙变成了丧家之犬。

  曹植20岁时被封为平原侯,23岁被封为临淄候,深得曹操信任和爱护,但为什么被立为太子的却是曹丕呢?

  曹丕是二公子(大哥曹昂已战死宛城),并且富于权术,擅长“媚上安下”,大家都说曹丕的好。相反,曹植有点小任性,还酷爱喝酒,名声就不言而喻了,此其一。

  曹植车行驰道,开司马门——这是天子才能走的,可见曹植不尊法令、不知韬晦,同时也引起曹操的猜忌,此其二。

  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后,杀掉曹植谋士杨修。曹植又因醉酒,没能引兵救曹仁(当时,曹仁被关羽围在樊城),曹操更加疏远曹植,此其三。

  


  可以说,从曹丕被立为太子、杨修被杀开始,曹植的人生就从山顶跌落谷底。曹丕即位后,丁仪被满门抄斩,丁廙家男丁尽被杀。

  不论是作为好兄弟、好朋友,还是自己的政治帮手,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杀却无能为力,他们的死让曹植赧颜、悲痛,他甚至连句“一路走好”都不能说出口,只好把满腔苦闷痛楚泻于笔下。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比兴手法:树大招风,海大起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无权又无势,交友不可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雀比杨丁,鹞比朝廷,燕雀失志,鹞鹰追逐。原有的争位念想随着曹丕被立已然磨灭)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罗家即丕,少年非植)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拔剑斩网,黄雀飞飞,

  将入苍天,来谢少年。丁杨如雀,可惜曹植却不是那个少年,结尾的想象是曹植的悲愤,也是救赎。)

  读到“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怎能不胸中郁结?读到“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怎能不催人泪下?读到“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怎能不欢快而惘然?

  


  曹植应该会想:我的余生也就这样了吧,一城一屋一人到老。

  不,曹丕父子怎么会放心呢?

  只是曹丕曹植一母同胞,于是,曹丕贬植为安乡侯;30岁改封鄄城侯,又封鄄城王,还给了2500户食邑。曹植终于看到了希望。

  此时他写下了:“……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没错,就是“华容婀娜,令我忘餐”的洛神赋,原名感甄(通“鄄”)赋,(曹睿避母亲名讳改名为《洛神赋》,曹睿母亲姓甄,却不叫甄宓。)是曹植在鄄城有感而作,就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描绘的美人一样,洛神之美令人窒息、令人向往。然而,洛神仅仅是洛神吗?

  也许我们能从《美女篇》中能得到同一个答案……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看:娴静好看的姑娘在采桑,桑枝轻柔、落叶翩翩。【喻美人】)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各种首饰衬托着素手玉体,衣袂飘飘,恍若仙子)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一顾倾城,吐气如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行人驻足,休者忘餐【烘云托月】)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家住何方,条件如何【搭讪】)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贤者不来提亲,所以待字闺中【曹植自比】)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大龄剩女,叹而不怨)

  这里的美女也不仅仅是美女,她就如屡被贬谪,满腔热血、满腹才华而不被重用的曹植,也就如《洛神赋》中所说“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我们且来看看,曹植是如何率被贬谪的:

  29岁时,(曹丕即位);

  30岁,封鄄城王

  31岁,徙封雍丘王;

  35岁,(曹睿即位),徙封浚仪;

  37岁,复还雍丘;

  38岁,徙封东阿;

  40岁,徙陈县,封陈王。

  知道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吁嗟篇》了——

  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可怜蓬草,处世艰难,远离根本,日夜不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漂泊八方【总括被贬之频繁】)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突然风起,升入云间【影射鄄城】;苦难终否?又入深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大风起,蓬草飞,飘摇八荒,身不由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蓬草不如林中小草,野火一起,一死了之,岂不痛快,就是死,也是与根本相连【无奈极也】)

  


  即使漂泊如此、落魄如此,曹植依然未改初心。其时蜀吴尚在,曹植多次上疏曹丕父子,希望披坚执锐、建立战功,但均不被起用。可见曹植除了出身地位显赫,自身能力也是非比寻常,否则也不会让他们忌惮如斯。而曹植的“将军梦”至死也没有实现,我们也只能在《白马篇》中感受他的豪情壮志。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一人一骑,飞驰西北,此何人也?幽并游侠【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一带多英雄侠士】)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少小离家,扬名边境,弓不离手,箭不离身)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左右开弓,俯射仰射,力透箭靶)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矫健胜猿,勇猛如豹。【侠客养成记】)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赠徐干诗

两汉 曹植

惊风飘白日。
忽然归西山。
圆景光未满。
众星灿以繁。
志士营世业。
小人亦不闲。
聊且夜行游。
游彼双阙间。
文昌郁云兴。
迎风高中天。
春鸠鸣飞栋。
流猋激棂轩。
顾念蓬室士。
贫贱诚足怜。
薇藿弗充虚。
皮褐犹不全。
慷慨有悲心。
兴文自成篇。
宝弃怨何人。
和氏有其愆。
弹冠俟知己。
知己谁不然。
良田无晚岁。
膏泽多丰年。
亮怀璠玙美。
积久德愈宣。
亲交义在敦。
申章复何言。

君子行

两汉 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丹霞蔽日行

两汉 曹植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
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
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
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艳歌行

两汉 曹植

出自蓟北门。
遥望胡地桑。
枝枝自相值。
叶叶自相当。

当车已驾行

两汉 曹植

欢坐玉殿。
会诸贵客。
侍者行觞。
主人离席。
顾视东西厢。
丝竹与鞞铎。
不醉无归来。
明灯以继夕。

正会诗

两汉 曹植

初岁元祚。
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
燕此高堂。
尊卑列叙。
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
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
中坐腾光。
珍膳杂沓。
充溢圆方。
笙磬既设。
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
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
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
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
乐哉未央。
皇室荣贵。
寿若东王。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