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噢~”
话说三国英雄那数不胜数啊!
比起梁山好汉的那108位来说,
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而今个要开扒的这位,
相对来说,属于冷门历史人物啊!
毕竟名气不大,翘辫子也早!
他,便是东汉末年,三国初的主簿杨修。
(就是现代的秘书,男秘!)
看图,貌似长的斯斯文文的,
也是,当秘书的,要斯文男啊!
读过《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小伙伴们都应该清楚这个人物。
杨修,也以他的聪慧才智而得到曹操的赏识。
曹操呢,严格意义上不算皇帝,
但是他开创了三国的魏国,也算得上是大半个皇帝吧。
杨修常年在曹操账下做事,初期的时候,曹操也非常喜欢他,
可以说,在整个军中,文人唯有他受到曹操恩宠。
而,今天要说的杨修呢,却也死得特别滑稽,
杨修的死,也与这位千古名人曹操有关。
开讲!先捋下这一系列事情的来龙去脉。
杨修之死的原因呢,很大程度上与他的性格有关,
他恃才放旷,多次得罪大老板犯曹操。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特别有才华,但是十分高傲高调不得了。
这人啊,“聪明归聪明,就是笨了点,笨在情商。”
三国演义里面,提到杨修冲撞曹操的地方有好几次。
下面就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四件事说,这几件事也就把杨修送去了阎王殿。
第一桩事——“阔”字事件
有一天,曹操随机出去时常,
也就是今天的领导人到处视察一样的性质。
他走到一处正在修建的府邸,
便看见一扇门,但是呢,这扇门尺寸规划得稍微有点小了,不太合曹操的法眼。
而这个门小到了什么程度呢?
只能通过一个人,
曹操参观到这儿,也没有说什么,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他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而此时呢,杨修从后面插了一句话,开始了他的脱口秀。
他说“门”字添上一个“活”那便是“阔”呀!
你们这些匠人还不赶紧把这个门给加宽一点。
曹操听完之后呢,对着杨修一阵大笑,说,不愧是我手下人才。
表面上他显得很高兴可是心里却是不爽啊,
因为杨修抢了“风头”,争取在大家面前表现。
但是,曹操只是把这件事藏在心里。
所以啊,表面上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就是“阔门事件”!
第二桩事——“一盒酥”事件
曹操从大臣那儿收到一份珍贵的酥,
而他自己又舍不得吃,便派人把酥送给了公子曹植,
长这样:
也就是写七步诗的那位才子。
而曹植又与杨修走得特别近,
所谓人以类聚吧,两个都特别有才华。
不过,在送去之前,曹操用毛笔在外壳上面竖着写下了“一合酥”三个字,
杨修见了之后呢,并没有说明谜底,便和在场的人把整盒酥吃了,
曹操故作生气,问他为何这样做,他淡定得回答到,
盒子上已经写了嘛,一人一口酥,我们怎么能够违抗大人的命令呢?
曹操听了之后也相当不高兴。
第三桩事——梦中杀人事件
曹操疑心特别重的人,他总是担心别人突然搞个暗杀,
所以他有句经常拿到嘴边的话——
“我在梦里就特别喜欢杀人,我睡觉时,你们都不要靠近我。”
太阔怕了,小编表示!
有一天,正值曹操睡午觉,
而他的侍从就靠近去给他盖杯子,这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嘛。
不料曹操跳起来便拨剑杀了这个违抗命令的侍从,然后他又装作继续睡觉。
不一会儿他醒来之后,便作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假意得问周围的人到底发生了什么
别人把实情告诉他之后,他还假惺惺痛哭了一阵子,
没办法呀是自己杀的,所以命人厚葬他了。
只有杨修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我们在梦中。”
一语道破。曹操听了更加憎恨杨修。
等到这第四桩事,也就直接葬送了杨修的性命。
当时,正值曹操刘备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曹操这边遇到了挑战,遇事不顺。
特别是攻打许昌的时候,曹操带着40万大军迎战。
但是呢,攻不下来啊,
兵屯在那儿,进退两难,粮食草料这些都成了问题啊。
所以曹操特别着急,而就在当晚,
厨师端来鸡汤,曹操看见碗底有几块鸡骨头
于是连连叹气,心里十分忧郁啊。
这时候武将夏候惇进来听取曹操的命令。
曹操就假装随口说了:“鸡肋!鸡肋!”(也就是今天人说的鸡骨头)。
人们便把这个号令传下去。杨修听到这个话之后,
便叫自己的随从开始整理行李。因为他的理由是那经典的八个字:
索性准备打道回府吧!
曹操知道这件事之后,勃然大怒,一下子触碰到了导火索。
一气之下,命人把他拉出去斩首了。
就这样,一个人才就因为思维上的锋芒毕露而湮灭了。
小编不得不感叹啊:人才还是个人才,就是情商低了啊!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衡轭 通:衡扼)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