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 | 也曾鲜衣怒马仗剑行天下,而今西风瘦马断肠在天涯。

曹植 | 也曾鲜衣怒马仗剑行天下,而今西风瘦马断肠在天涯。

  公元210年,邺城。

  大汉总理曹操,在新落成的地标建筑铜雀台发表完电视讲话,召集自己的儿子和身边的文人秘书们“登台为赋”,每人写篇文章来。

  就在他人还在忙着苦思冥想,忙着敲键盘上网百度的时候,这边厢曹植已经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的文章大为惊叹,怀疑年少的曹植是找人代笔,于是曹植便要求曹操出题考试。《登台赋》一文完全打算了曹操的疑虑,他看后大加赞赏,第一次产生了要立曹植做接班人的想法。

  这一年,曹植18岁。

  从小,曹植就是神童一枚。十岁左右,已经能够背诵诗经、论语、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数十万字(哦,这个时候还没有唐诗宋词,但从先秦到两汉的诗文大概已经不够曹植背了)。

  曹植的才华,尤其是以才思敏捷著称。

  写诗作文速度很快,从不需要反复推敲,慢中求细,而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最出名的莫过于传说中的七步诗了。

  曹丕当皇帝后,总想找个借口干掉自己的弟弟,于是命令曹植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否则以大魏帝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①论处。

  没想到曹植七步没走完,便做了一首诗出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现在微信运动,大家动不动两万多步,这差不多够曹植做三千首诗了吧?

  


  然而曹植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十几岁开始,曹植已经被老爸带去参加各种夏令营,体验生活,思考人生了。

  十四岁,跟着曹操第一次打仗,东征海贼一直打到靠近渤海边。

  十五岁,跟着北征乌桓,一直打到今天的辽宁朝阳。

  十六岁,随父南征刘表,然后跟孙权刘备赤壁之战。

  这个时期的曹植,可说是一个意气风发的贵公子,满脑子想的都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封侯拜相,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写于此时的《白马篇》脍炙人口,最能体现曹植的这种想法: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首诗风格雄浑,气氛激越,到诗的末尾又从高亢一变为悲壮,为报国不惜性命,有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慷慨悲歌。黄金时代的大唐边塞诗的也不过这般气象。

  在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建功立业的白马少年,带长剑,挟长弓,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我想,这个时候曹植眼中的自己,便是这般模样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果命运就此止步,那么历史记住的曹植当是一个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少年公子。

  多年以后,曹植站在高高在上的帝王曹丕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驰骋疆场的那些遥远的日子。

  到了公元216年,曹植的命运急转直下。

  先是妻子崔氏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衣着太过华丽),随后曹植自己酒后私坐王室车马惹得曹操大怒被严责,随后曹丕被立为世子,成为曹魏的钦定接班人。

  也许,再加上与曹丕妻子甄宓的一段若即若离、无法喧之于口也无法长相厮守的一段情……

  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向上的人生。

  从一个悠游生活的贵公子,变成了一个充满愤懑和愁绪的失意文青。

  他被放逐于疆场和政治舞台的中心之外,终日只能借酒浇愁、写诗遣怀,整个人也变得困顿、恍惚、浑浑噩噩。

  特别是在曹丕即位称帝以后,曹植突然成了对皇位的最大威胁,成了曹丕的眼中钉肉中刺,成了被严加防范和打击的对象。

  

image


  曹植的诗风也为之一变。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出自曹植《七哀诗》。您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出自《野田黄雀行》。宝剑虽利却不在手掌之中,交友甚多却无援助之力又有何用?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出自《赠白马王彪》,鸱枭阻扰车马,豺狼隔绝路途,苍蝇混淆黑白,谗言疏远亲人。

  多年以后曹植作《箜篌引》,回顾了自己早年的生活,出征时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归来后纵情游宴激扬文字。

  今昔的强烈对比,不由得让人感叹命运的捉弄、人生的短促……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啊,盛时不再,壮志难酬。那些江湖快意、沙场纵横、觥筹交错、轻舞曼歌的过往,就像一场无影无踪的梦,美丽,易碎。

  曹植的头号脑残粉,南朝诗人谢灵运说过一句话: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谢灵运说这话时,曹植已经去世快200年了。所以他的意思其实是说:

  “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活着的各位,都是辣鸡。”

  


  在谢灵运眼中,曹植就是千古第一诗人。事实上,不只是谢灵运这么认为,满清名士王士祯也说: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只有曹植、李白、苏轼三人堪当“仙才”之名。

  李白,杜甫号称诗仙诗圣。但假如没有曹植在,他们应该都不知道写啥……

  因为曹植是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

  曹植现存的90余首诗歌,其中有五言诗60多首。是曹植巩固了五言诗的地位,创造了诸多五言诗的体类。

  可以说,没有曹植就没有五言诗的大发展,也就不会有什么唐诗盛世。

  在公元3世纪的天空下,诗歌还是民间的一种集体吟唱。

  从先秦的诗经,后汉代的乐府都是如此。

  这么说吧,乐府在汉代就像一间KTV。

  收集民间各式各样的民歌,在朝廷开party的时候供演唱使用。

  没想到曹植这个麦霸,唱起来就没完了。

  他把集体民歌变成了个人创作,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本来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曹植却一个人就做完了。

  本来民歌都是用来讲故事的,像我们学过的《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就是代表性的叙事诗,到了曹植这里就开始言情了,他的诗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与情感。

  诗里既有现实疾苦,又能浪漫情怀,既哀而不伤,又慷慨悲凉,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建安风骨”。

  曹植也因此成为同时代的歌手(诗人)中最知名的情歌小王子。

  看一看曹植的《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我想这应该是描写女性最美的诗篇了。

  要是你问,还有没有更美的?

  有。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花影沉碧,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谁写的?还是曹植,《洛神赋》。

  不管是曹植真的遇见洛神,还是夜梦甄宓,总之这是一篇神作,它的语言之华美,构思之精妙,在汉赋中也是无出其右。

  曹植一人,上承汉朝代表文体汉赋之精华,下开五言诗的新局面。说他才高独占八斗,其实也不为过。

  只不过文章憎命达,天才总是遭到命运之神的忌妒。

  大概只有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人生经历,才能启迪诗心,将那万般感受诉诸笔端吧。

  只有假如曹植有知,不知道是希望自己的一生是个建功立业、悠游人生的贵公子,还是生前凄清坎坷、身后名传千古的天才诗人?

  曾经鲜衣怒马仗剑行天下,而今西风瘦马断肠在天涯。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孟冬篇

两汉 曹植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田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盘石篇

两汉 曹植

盘盘山巅石。
飘飖涧底蓬。
我本太山人。
何为客淮东。
蒹葭弥斥土。
林木无分重。
岸岩若崩缺。
湖水何汹汹。
蚌蛤被滨涯。
光彩如锦虹。
高彼凌云霄。
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
须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
澎濞戏中鸿。
方舟寻高价。
珍宝丽以通。
一举必千里。
乘飔举帆幢。
经危履险阻。
未知命所钟。
常恐沉黄垆。
下与鼋鳖同。
南极苍梧野。
游眄穷九江。
中夜指参辰。
欲师当定从。
仰天长太息。
思想怀故邦。
乘桴何所志。
吁嗟我孔公。

喜雨诗

两汉 曹植

天覆何弥广。
苞育此羣生。
弃之必憔悴。
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
郁述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
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

洛神赋

两汉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川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川妃。然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闺情诗

两汉 曹植

有美一人。
被服纤罗。
妖姿艳丽。
蓊若春华。
红颜韡烨。
云髻嵯峨。
弹琴抚节。
为我弦歌。
清浊齐均。
既亮且和。
取乐今日。
遑恤其它。

种葛篇

两汉 曹植

种葛南山下。
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
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
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
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
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
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
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
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
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
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
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
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
悠悠安可任。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