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看过电视剧《洛神》的朋友,一定会对那坐在帘幕深处凄婉吟唱的刘姬的身影所触动。

  这个角色有着爱惜羽毛的悲情宿命;当曹植七步成诗时甄宓那含着泪的嫣然一笑,动人心魄;马浚伟所扮演的曹植,也很精准的演绎出了他人生前期的慷慨任气、洒脱风流,后期的抑郁悲怆、苦闷彷徨。

  在那个战乱频繁、百姓颠沛流离的时代,王朝的兴替与人的起伏跌宕紧密相连,身处其中的文人们常常能觉察出人生的短促、祸福的无常,感到无可奈何。

  建安文学的悲剧性的基调就是由此奠定的,而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悲剧性的曹植,也成为了那个广阔时代的一个缩影。

  


  曹植心中这种难以排遣的怨愤与凄凉,就像一团凝滞厚重的云雾,笼罩着曹植后期的诗歌创作。

  《七步诗》的传说也便在此时应运而生,其中真假如今已经难以确定了,但并不妨碍这首诗以其比兴的手法、浅显的言语和内里深挚的悲愤,而为我们广布千年。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丕做了皇帝后,以曹植没能及时赶到吊唁先父曹操,指责他是大不孝,并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怀着满腔骨肉相残的凄怆与悲愤,一字一字凄凉地念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却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却要相互煎熬逼迫到这般呢?

  一首诗的距离有多远?答案是:七步足矣!可是,两颗心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明明相对而视,其间却隔着万水千山。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飞龙篇

两汉 曹植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七哀诗

两汉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应诏

两汉 曹植

肃承明诏,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命彼掌徒,肃我征旅。

朝发鸾台,夕宿兰渚。芒芒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

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糇粮,饥不遑食。望城不过,面邑不游。

仆夫警策,平路是由。玄驷蔼蔼,扬镳漂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

涉涧之滨,缘山之隈。遵彼河浒,黄阪是阶。西济关谷,或降或升。

騑骖倦路,载寝载兴。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轮不辍运,鸾无废声。爰暨帝室,税此西墉。

嘉诏未赐,朝觐莫从。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天地篇

两汉 曹植

复为时所拘。
覊绁作微臣。

情诗

两汉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乐府

两汉 曹植

墨出青松烟。
笔出狡兔翰。
古人感鸟迹。
文字有改判。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