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曹植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曹植到死都没受到重用?

曹植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曹植到死都没受到重用?

  关于曹植的死,民间有“三种”传言,这传言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番。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生于初平三年(192年),是曹操与卞夫人的第三个儿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等。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等。他的“七步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他在文学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诣,又是当时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更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人将曹植、曹操和曹丕三人合称为“三曹”。

  


  关于曹植是怎么死的,民间共有三种传言。

  一、有人认为曹植是被曹丕杀死的。曹丕称帝后,据《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便借口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要是不能作出一首诗便要将他杀了。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都知道,曹植就是因此而写出了流传千年的“七步诗”。但民间推测,以曹丕的性格是不可能这么放过曹植,他之后肯定还会再找不同的理由将曹植处死。

  


  二、受限制和打击,抑郁而死。曹丕掌握大权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曹植仍然能曾多次上书,希望可以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最终曹植积郁成病,忧郁而死。

  


  三、饮酒过度,死于胃癌。曹植生前由于亲属之间的“萁豆相煎”、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而抑郁寡欢、饮酒不节,导致患上了反胃病。那么,假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正如曹植在《释愁文》所说:“临餐困于哽咽,烦冤毒于酸嘶”,是否引起病理组织的演变而导致癌症病变?若果然,那么曹植怎么死的就有答案了——死于胃癌。

  


  这三种民间传言很显然可以看出第二种和第三种比较可信,根据相关的史籍记载,曹植一生经历了三个帝王曹操、曹丕和曹睿,这说明曹丕死后,曹植依然还在,所以曹植并不是被曹丕所杀的。

  曹植自幼聪明过人,一生创作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诗赋文章。原本应该在政治上也会有一番作为,却因为常常任性而为,饮酒也毫无节制,做出的事让曹操感到失望,最终不被重用而忧郁成疾,抑郁死去,真是令人感到惋惜!

  


猜你喜欢两汉古诗词

当事君行

两汉 曹植

人生有所贵尚。
出门各异情。
朱紫更相夺色。
雅郑异音声。
好恶随所爱憎。
追举逐虚名。
百心可事一君。
巧诈宁拙诚。

侍太子坐诗

两汉 曹植

白日曜青春。
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
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
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
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
机巧忽若神。

三良诗

两汉 曹植

功名不可为。
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
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
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
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
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
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
哀哉伤肺肝。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两汉 曹植

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

远望未为遥,踟蹰不得共。

鰕䱇篇

两汉 曹植

鰕䱇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
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
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
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
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杂诗七首 其五

两汉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